“几何画板”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in_wa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几何画板”被广泛地应用于数学课堂,这是对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一大突破,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推动教师进行教学方式的革新.教师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教学,能够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本文中,笔者将以高中数学课堂为研究对象,探究“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实践,挖掘其辅助数学教学的深层特点.
  【关键词】几何画板;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与研究
  “几何画板”(The Geometers Sketchpad)是一个出色的学习和教学软件,教师利用该软件,可以精确地画出各类图像,直观动态地演示图像,化静为动,营造一种真实的环境,使教学效果更加逼真,从而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使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更加清晰,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几何画板”在课堂中的融入,有效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氛围从枯燥无味转化为生动活泼.
  一、利用“几何画板”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几何画板”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借助“几何画板”可以为学生模拟出立体图形的三维影像,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屏幕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专注度并增强其好奇心,让学生以积极愉悦的态度去对待课堂知识,主动投身于教学情境中.
  例如,在教学“指数函数及其图像”时,教师先用“几何画板”创设一个细胞分裂的情境,这样的导入贴近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通过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观察得出的规律归纳出细胞个数与细胞分裂之间的数学关系,再结合有关指数函数的知识,求出函数解析式、定义域等内容,此时教师再用“几何画板”绘制学生刚刚求得的指数函数的图像,能够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数学是同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教师若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创设情境,则可以将生活同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数学学科多几分亲切、少几许陌生.例如,在“正弦函数的图像”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画板”创设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的情境,模拟出有关生活化景象,使学生对正弦函数图像的记忆更加深刻.学习“椭圆”这一课时,教师若利用“几何画板”对行星的轨迹进行模拟,则可以帮助学生去感受椭圆的应用、感悟椭圆的本质规律,学生对模拟出的画面进行思索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椭圆的概念,这也是“几何画板”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影响之一.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并借助“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条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问题的猜想与验证中得到提升和发展.例如,研究幂函数图像的特征和性质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能否利用‘几何画板’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x,y=x2,y=x3,y=x12,y=x-1的图像?通过绘制的各函数图像的形状和位置的比较,同学们可以归纳出幂函数的性质吗?”让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几何画板”生成函数y=xα,α是参数,随意改变α的值,如-2,-3,-12,23,32,2,4,5等,观察绘制出的各函数图像,对幂函数的性质进行验证.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让学生通过“几何画板”的辅助,揭示、验证幂函数的图像特征和性质结论,这样原本静止枯燥的数学课就会变成轻松、活泼能够让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都会大大提高,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二、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展示教学内容,领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在多年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函数的有关概念、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有关知识时,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学习障碍,“数”与“形”不能很好地“统一”.
  数学家华罗庚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然而,教学道具只有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式的教学在讲解数形结合、图像动态变化、空间几何体等内容时比较困难,静态的、粗糙的粉笔作图很难把图像准确地描绘清楚.对此,利用“几何画板”可以展示图形变化的动态过程以及图像变化时随之出现的数值变化,将抽象的公式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把解题的过程直接呈现出来,真正意义上实现数形结合.
  比如,教师用“几何画板”教授“直线与圆的关系”一课时,能够把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直观,一改枯燥无味的课堂氛围.再如:“几何画板”可以用来研究线性规划最优解的问题.例如:求目标函数z=2x 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使式中x,y满足下列约束条件: x-4y≤-3,3x 5y≤25,x≥1.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寻找最优解时常常出现一些问题:一是作图精度不够,很难准确画出可行域;二是不易控制目标函数的平移,找到的最优解出现错误.教师借助“几何画板”就可以解决这些困难,“几何画板”不仅能够精确画出可行域和目标直线,还可以清晰地演示自动平移直线y=-2x z寻找最优解的动态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用图解法求最優解的发现、探索过程,建立精准的数形联系,使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从平面图形到空间立体图形,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很多学生学得比较吃力,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将“几何画板”融入课堂教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几何画板”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描绘出需要的几何图形,甚至可以对部分重点图形结构、辅助线等进行色彩标注,也可以选择设置闪烁效果,使其更为突出;利用“几何画板”构造的立体图形,可以旋转,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图形的多个角度,这与传统教学方式中只能呈现图形的一个角度显著不同;利用“几何画板”可以将图形动态变化,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公式.   三、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发现式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中有很多教学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精心设计的实验探究活动中.学生以问题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组内探究学习,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同时培养分析、解决、转化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探究“三角形解的个数”时,对如下问题进行变形转换:
  问题:在△ABC中,已知A=30°,a=1,b=2,求B;
  变式1:在△ABC中,已知A=30°,a=12,b=2,求B;
  变式2:在△ABC中,已知A=30°,a=3,b=2,求B;
  变式3:在△ABC中,已知A=30°,a=32,b=2,求B;
  变式4:在△ABC中,已知A=120°,a=3,b=2,求B;
  变式5:在△ABC中,已知A=120°,a=1,b=2,求B.
  探究:在三角形中,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已知,那么在怎样的情况下,求另一边对角时会出现两解的情况?一解、 无解呢?学生分组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探究和验证(如下图).
  问题:一个解变式1:无解
  变式2:一个解变式3:两个解
  变式4:一个解变式5:无解
  在探究阶段,教师借助“几何画板”的动画模拟功能,可以简洁而直观地揭示出三角形解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问题的研究设计.此时,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变成了一种数学实验,大大提高了其学习积极性和解決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三角函数y=Asin(ωx φ)的图像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进入电脑教室学习的机会,同时给学生电脑安装“几何画板”软件.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探究,各小组探究y=Asin(ωx φ)的参数A,ω,φ的变化对函数图像的形状和位置的影响.如在“几何画板”中画出y=sin x,y=2sin x,y=3sin x,y=12sin x,y=13sin x的图像(如下图),合作探究参数A的变化对函数图像有什么影响.
  学生以“几何画板”为平台进行演示、探究,合作、交流,并归纳总结,最终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不但直观、灵活地揭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机会,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真正的知识.
  总而言之,“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可以发挥辅助工具的作用,教师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教学能够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相互融合,为学生创设自由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提高自身能力.
  【参考文献】
  [1]陶维林.几何画板实用范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谢尚鸽.几何画板有效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0(06):83-84.
  [3]刘虹.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8):54-57.
其他文献
摘要:学前教育对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教师数量短缺和保教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普遍制约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教师应具备专业技能能力、方法能力與社会能力,但受学科理论课程观影响,较多的学前准教师不能很快适应岗位需要。项目实践教学模式以图式理论为先导,在教、学、做中联结起理论与实践行动,通过项目实践教学的目标建构,三主体共同“在场”的主体建构以及项目实践教学的实施模式建构,可以帮助学前准毕
【摘要】数学课程就像是我们人生中的时间,能够洞悉生活中一切的事物.每一节课程都是对生活的解读,也是对问题的解决.它帮助我们合理地规划生活,有效地进行生活计划.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够,但是依旧在课堂中专心听取教师的传授,认真地学习每一节课的内容,从而增长自己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数   学生如何学好一节课?教师如何教好一节课?是教育者一直探究的问题.在小学数学的课堂
摘要:城镇化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通过构建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以广东省茂名市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沿海区域发展水平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根据时间序列来看,2007—2010年其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并未达到协调发展,处于拮抗阶段;2011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很注重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分享解题方法,积累解题经验.特别是初三学习阶段,这个时期,学生学习的知识多,学习的解题方法多,很多题目的综合性比较强,找到一个解题思路很不容易.如果让学生把自己的解题思路,思维过程讲出来,大家一起分享学习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对讲题目的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听讲的学生是一种启发,也是一个帮助,这样的课堂学习,会激发每名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
【摘要】 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教学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下的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 学生数学学习品质需要自主与合作探究学习,实现自我提高、自我发展. 因而,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课堂练习设计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学习能力增强,数学学习能力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练习;设计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推进的深入,各地区、各学校都重视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我所在的洪泽县出台《洪泽县
【摘要】教学互动是目前很多教师普遍重视的一种教学手段,但有些教师流于形式,课堂教学的互动若很成功,那无疑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本文从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来阐述互动对培养学生数学核心能力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互动;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面临的热点问题,也是个重大课题.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
【摘要】 本文的重点是研究在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前提下如何推动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当前传统小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的措施.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  一、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刻板,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采用“黑板、粉笔、教材”
第11届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5月初在芬兰罗瓦涅米举行。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发言中将中国在北极地区的活动视为“威胁”,污蔑中国有可能把北极变成“另一个南海”,宣称美国将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存在,以抵制中俄的“攻击性行为”。对于此番言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驳斥为“颠倒黑白、别有用心”。  北极理事会成立于1996年,是重要的政府间合作平台,重点关注北极地区环境与发展,推动国际社会研究北极的自然变化,提高地区生
中文学名:章鱼  所属纲目: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  活动区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热带和温带海域  外貌特征:身体呈囊状/头与躯体分界不明显/有复眼及8条  可收缩的腕/每条腕均有两排肉质的吸盘  平均寿命:3年  性格类型:聪明、胆小、友善  昵称绰号:八爪鱼  喜爱食物:虾/螃蟹/贝类  生活方式:栖息于多岩石海底的洞穴或缝隙中,不爱露面  繁殖方式:卵生/4到8周后孵化  特异功能:卓
初中数学课标从以前的双基发展到四基,再到目前的三维目标,其中突出的是要求在课堂上将教材中隐含的数学思想进行渗透和感悟,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同时要将积累到的数学思想应用于双基的学习中去.那么如何让数学思想走进课堂呢?笔者在进行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平方差公式”一节教学时,做了如下的思考和尝试.  一、在激趣设疑中渗透数学思想  在情境导入时,笔者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边长为102 cm的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