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理论来看现代高校劳动教育的现实实践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uwe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劳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逐步做到制度化、系列化。”高校越来越受重视劳动教育,许多高校已经把劳动教育纳入正常教学计划,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开拓劳动教育的新形式。
  一、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社会化发展的必须趋势
  教育是培养劳动者的工具,它与劳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教育与劳动之间经历了“融合—分离—结合”的过程。在人类社会初期,由于受生存环境和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等条件的制约,教育还没有、也不可能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和训练一般是包含和融合在劳动过程中进行的。这种融合是混沌的、原始的。随着历史的发展,由于社会分工的产生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阶级、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離。一部分人脱离体力劳动,从事生产管理和文化科学活动,这样教育便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并逐步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
  古代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从教育的目的、内容到教育的形式和方法都同劳动相分离,是一种读书学校,是培养统治人才的学校,不承担培养劳动者的任务。这种学校与劳动没有明显的联系,也不需要同劳动相结合。中世纪后,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现代生产规模、产业结构及技术工艺的不断发展,迫切要求生产者尽可能去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教育同劳动相结合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需要通过学校培训劳动者,要求把学校教育同劳动结合起来。因此,教育与生产劳动向结合也逐步成为现代高校育人的重要人才培养模式。
  二、马克思主义者对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理论论述为现代高校劳动育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曾多次从不同角度论述过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对劳动教育理论的初步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最先论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并且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将和教育相结合,从而保证多方面的技术训练和科学教育的基础。”同时,他们也充分肯定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马克思指出,随着社会化大工业的快速发展,只有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即进行劳动教育,才能使教育、教学提高到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所要求的高度,也才能把生产劳动提高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所要求的水平。因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劳动教育的进行,能够使得他们摆脱现代社会分工为他们每个人全面发展所造成的片面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才认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更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列宁对劳动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述。列宁指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列宁强调,只有对劳动者进行劳动教育,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使其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所要求的现代科学技术。列宁把劳动教育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了起来,对劳动教育经济功能的价值定位更加清楚。同时列宁也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生产劳动同普遍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并把它作为人类普遍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劳动教育理论的深化论述。毛泽东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从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思想教育三个方面强调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一种途径。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江泽民同志也强调:“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物质生产劳动,应成为一门必修课,不是可有可无,这一点务必要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
  三、新时期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理论在现代高校的实践特征及其现实作用
  马克思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把劳动看做人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成因,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教育与劳动向结合的理论在新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新的特征。现代高校劳动教育形式也不断创新,是劳动育人功效更加突出。
  现代高校劳动教育育人功效不断突出。把劳动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育人力量,应该把它放在和其他育人功能的有机联系中来进行考察和实施。在这一点上,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脱离劳动,没有劳动,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教育。劳动和劳动教育,是不能与学习、与道德的培养和发展相提并论的。劳动,这是渗透一切、贯通一切的东西。我们是紧密联系德育、智育、美育来看待劳动教育的。劳动教育是德育和美育的重要因素,它对德育、美育及体育、智育都有促进作用”。在借鉴的基础上根据当代中国教育的现实情况特别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国高校的劳动教育理论及其形式有所新发展、有所新创造。
  现代高校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养成教育习惯。劳动教育利于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从行为训练入手,通过对人们进行长期的教育和训练,从而达到使人们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目标。高校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良好的习惯可以改变人的一生,而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以培养他们自觉形成一种劳动的习惯。
  现代高校劳动教育注重锻炼学生团队意识和活动组织能力。现代化大生产的特点就是专业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越高,熟练程度就越高,自然劳动效率就提高了。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承包任务,制定方案,组织实施,不是机械地完成劳动任务,而是经过科学的规划,采取了科学的劳动组织形式,做到“计划明确、分工具体、数量清楚、质量可比”。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强了劳动技能,也有利于他们将来走向专业化较强的现代化社会。
  作者简介:
  苏国丽,女,河南南阳人,郑州成功财经学院辅导员,河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的教学对学生们的成长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加强德育情感教学,培养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但是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德育感情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德语教学的进程,所以我们需要进行改善,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小学语文德育情感教学的顺利进行。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讨论一下如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将德育情感教学渗透到日常的学习中去,希望可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借鉴。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城市随之出现并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近些年来,有关城市化的教学内容已经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研究重点,许多地理学家和地理教育专家逐渐把视线放在了这方面。城市化教学内容的重视是符合当前世界绿色发展理念的,也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的具体体现。本文研究高中地理教学中城市化相关内容的目的在于创新高中地理教学视角,完善教学内容。  关键词:城市化;教学;高中;地理;研究 
本节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对于摩擦现象,学生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这节课我将教材安排的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鼓励学生在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去探究,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互相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友好合作精神,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从中体验科学探究与发现的成就感。让学
为了省心省力,传统教学习惯于一刀切,不管学生有怎样的差异,只管实行一个标准来实施教学,能力强的和稍差的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传统教学思想当中,总是忽视学生存在个性差异,而对学生设置统一的标准去培养去教育,这样往往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其实,这种思想是很不科学的,好比一片树林,什么树都有,我们不能用管理一种树的方法去管理所有的树,树的个性不同,所需要的方法也不相同,这和对待學生有什么不同呢?主要是因
摘 要: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枯燥乏味,教学效果欠佳,学生学过就忘,做题一塌糊涂。依据平时的教学经验,结合当前的语法课的现实情况,探索了一些教学改革方式,努力提高学生语法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喜欢上语法课。  关键词:英语语法教学;合作学习;趣味元素;微课  一、引言  英語语法教学是很难攻克的一大难题。语法相对来说非常枯燥,有些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再加上很多细的规则学生很容易混淆,学生越学越乱,渐渐地就
摘 要: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救助,它对当今社会的转型,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我国处于经济社会“新常态”时期,社会救助中所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本文就新常态下社会救助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常态;社会救助;问题;对策  一、引言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无收入、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的人,在资金、实物或服务上提供一定的帮助,来保证其基本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西方思潮及网络舆论环境的开放,使得部分思政课教师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面临诸多现实困顿。探讨了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面临的意识形态考验及其影响,归纳了独立学院思政教师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现实窘境,并从强化党管能力、提升思政教师觉悟意识、净化校园
摘 要:隨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越发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新课改背景之下,高中数学教学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积累同时,强化学生数学能力,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促使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得到提升,也帮助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文章从高中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发出,对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
文艺的本质是什么?艺术与生活是什么关系?创作构思的过程是怎样的?文学形式的本质与形态是什么?文艺批评该如何定位?什么是文艺之真?文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都说孩子和哲学家是这个世界上最会提问题的人,他们仿佛站在生命的源头,提出从零到一之间存在着的一万零一个不得不问的问题。其实,擅长提问的又何止他们?所有原创的思想都来自于刨根问底的穷源之问。浙江大学高奋教授的学术专著《走向生命诗学——弗吉尼亚·伍尔
摘 要:高中时期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经过高中这一阶段的洗礼,高中学生的这些价值观以及思想基本上步入到成熟的阶段。高中政治课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高中学生通过政治课的学习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人生道德观念,然而这些观念思想的培养都与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的特殊教学环节——情感教学息息相关。本文主要从寓情于境和引发高中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两个方面来谈一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