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绝大多数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认真地概括、总结得出来的,然而,单靠观察和实验,也是很难收到理想效果的,因为很多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如关于分子运动及原子结构的知识,电、磁场的知识,光、声等波的知识等。这些物理知识所涉及的物质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就无法直接观察到了。而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利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教学信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用于辅助教学的人机交互功能很强的教学软件。笔者认为,如果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究与物理教学研究整合起来达到优势互补,这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重大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作用。
1.丰富的表现力。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不仅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还可以对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和再现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可以将静态变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充分表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2.强大的吸引力。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不同内容,利用多种媒体技术,以其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特点强烈地刺激学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良好的交互性。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备课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制作教学幻灯片和多媒体课件,也可以查阅有关方面的资料来补充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是在和计算机的交流对话中完成的,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计算机按照学生的要求提供信息,同时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判断、调整或修改学习内容,提供新的教学信息。这种智能化的交互特征是传统的教育媒体很难做到的。
4.省时高效。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和以前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以其特有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功能,使课堂教学更显直观生动,更加容易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能够取得以前传统教学辅助手段所达不到的效果,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凑、形象、直观,扩展了每堂课的知识容量,不仅省时、省力,而且相当美观,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
5.扩大信息来源,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理科学科发展较快,通过网络中的权威网站查看有关学科发展动态,可以做到紧跟形势,在学科教学时作出及时的调整。教师可以一方面利用网络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参与网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和一系列教育网站的教育论坛。通过网上学习交流,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将多媒体课件应用于物理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设计不同类型的课件。
1.引导型课件。它是指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移植到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认识一些物理现象,或是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假设,或是对一些物理概念、规律、现象进行深层次的认识。
2.演示型课件。它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所具备的文字、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功能,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交互功能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演示一些变化过程抽象、复杂,以至于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以解决教学中用其它手段难以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各种光学镜尤其是透镜成像的虚实及原因;分子的热运动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电荷的移动及电流的形成;磁场及其磁感线;发电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其它如声、光、电等各种波的传播,等等。这些概念或者运动过程,通过计算机来显示动态图形和过程,从而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模拟型课件。它是指用计算机模仿真实现象或者理论上的“理想模型”,供学生观察,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和发现这些现象与规律的本质。这种类型的课件一般设计成通过使用者控制事件的某些过程,从而发展到不同的结果。这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利,而且克服了因各种条件限制而无法完成许多真实实验的困难。如质点力学、原子裂变、牛顿第一定律、行星运动等问题,都可以制作成模拟型课件来辅助教学。
4.练习型课件。它是通过练习的形式来训练,做必要练习,使学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强化学生某方面的知识或能力。这种类型的课件通常是计算机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并等待学生回答。当学生输入答案或做出回应后,计算机再判断正确与否,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反馈。例如,力学中的压强和浮力,电学中各种电路结构、电路故障、电表读数变化、电功和电功率等知识点在物理上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很容易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如果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练习,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兼顾到好、中、差各种层面上的学生。若采用练习型课件既能节约教师在课堂上的大量板书时间,又能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做有选择的练习,很容易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游戏型课件。它是指利用计算机创造一种竞争性学习的环境,基于物理学科的知识内容,将游戏内容与教学目标相联系,把科学性、教学性、趣味性融为一体,从而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不仅能有形、有声、有色地把授课内容形象地表述出来,而且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制作融教育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的关键环节。
1.确定教学目标。制作多媒体课件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首先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例如:设计课件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还是为了解决某一重点、难点问题;是为了帮助理解、加深印象、促进记忆,还是为了使学生正确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是扩大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启发想象力,还是培养某方面的技能技巧,等等。其内容的选取则要以教材为蓝本,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但又不能为课本所束缚,要充分增加课件的知识含金量。
2.设计创作脚本。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交互性是由动作脚本的编辑处理实现的,在编辑脚本过程中,对很多演示和学生实验中需要学生特别重视观察的对象,如观察水沸腾前后水泡上升及相应变化情况,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关系等。教师就应该进行比较恰当的脚本控制:该停顿的停顿,该慢放的慢放。一定要让多媒体控制自如的交互功能将物理上重视观察的思想体现出来。针对如浮力、电功率等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重、难点知识的练习型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必须有很好的回放功能、选择功能等。总之,只有将相当于课件指挥中心的控制按钮设计好了,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作用。
1.丰富的表现力。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不仅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还可以对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和再现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可以将静态变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充分表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2.强大的吸引力。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不同内容,利用多种媒体技术,以其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特点强烈地刺激学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良好的交互性。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备课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制作教学幻灯片和多媒体课件,也可以查阅有关方面的资料来补充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是在和计算机的交流对话中完成的,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计算机按照学生的要求提供信息,同时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判断、调整或修改学习内容,提供新的教学信息。这种智能化的交互特征是传统的教育媒体很难做到的。
4.省时高效。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和以前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以其特有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功能,使课堂教学更显直观生动,更加容易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能够取得以前传统教学辅助手段所达不到的效果,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凑、形象、直观,扩展了每堂课的知识容量,不仅省时、省力,而且相当美观,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
5.扩大信息来源,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理科学科发展较快,通过网络中的权威网站查看有关学科发展动态,可以做到紧跟形势,在学科教学时作出及时的调整。教师可以一方面利用网络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参与网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和一系列教育网站的教育论坛。通过网上学习交流,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将多媒体课件应用于物理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设计不同类型的课件。
1.引导型课件。它是指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移植到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认识一些物理现象,或是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假设,或是对一些物理概念、规律、现象进行深层次的认识。
2.演示型课件。它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所具备的文字、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功能,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交互功能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演示一些变化过程抽象、复杂,以至于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以解决教学中用其它手段难以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各种光学镜尤其是透镜成像的虚实及原因;分子的热运动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电荷的移动及电流的形成;磁场及其磁感线;发电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其它如声、光、电等各种波的传播,等等。这些概念或者运动过程,通过计算机来显示动态图形和过程,从而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模拟型课件。它是指用计算机模仿真实现象或者理论上的“理想模型”,供学生观察,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和发现这些现象与规律的本质。这种类型的课件一般设计成通过使用者控制事件的某些过程,从而发展到不同的结果。这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利,而且克服了因各种条件限制而无法完成许多真实实验的困难。如质点力学、原子裂变、牛顿第一定律、行星运动等问题,都可以制作成模拟型课件来辅助教学。
4.练习型课件。它是通过练习的形式来训练,做必要练习,使学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强化学生某方面的知识或能力。这种类型的课件通常是计算机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并等待学生回答。当学生输入答案或做出回应后,计算机再判断正确与否,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反馈。例如,力学中的压强和浮力,电学中各种电路结构、电路故障、电表读数变化、电功和电功率等知识点在物理上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很容易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如果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练习,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兼顾到好、中、差各种层面上的学生。若采用练习型课件既能节约教师在课堂上的大量板书时间,又能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做有选择的练习,很容易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游戏型课件。它是指利用计算机创造一种竞争性学习的环境,基于物理学科的知识内容,将游戏内容与教学目标相联系,把科学性、教学性、趣味性融为一体,从而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不仅能有形、有声、有色地把授课内容形象地表述出来,而且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制作融教育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的关键环节。
1.确定教学目标。制作多媒体课件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首先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例如:设计课件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还是为了解决某一重点、难点问题;是为了帮助理解、加深印象、促进记忆,还是为了使学生正确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是扩大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启发想象力,还是培养某方面的技能技巧,等等。其内容的选取则要以教材为蓝本,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但又不能为课本所束缚,要充分增加课件的知识含金量。
2.设计创作脚本。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交互性是由动作脚本的编辑处理实现的,在编辑脚本过程中,对很多演示和学生实验中需要学生特别重视观察的对象,如观察水沸腾前后水泡上升及相应变化情况,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关系等。教师就应该进行比较恰当的脚本控制:该停顿的停顿,该慢放的慢放。一定要让多媒体控制自如的交互功能将物理上重视观察的思想体现出来。针对如浮力、电功率等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重、难点知识的练习型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必须有很好的回放功能、选择功能等。总之,只有将相当于课件指挥中心的控制按钮设计好了,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