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gan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的,它们的区别主要在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的不同,即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使学生全面发展,是否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其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全民族素质。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理念就是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如何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素质教育,我在这里谈几点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构建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凸现学习的主体性,解放学生创造性。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总之,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是通过对话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教师在教学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促进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
  
  二、理论联系实际,介绍身边的物理现象和科学奥秘,引导他们细心观察,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兴趣。
  
  《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就是“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物理是一门以观察为基础的科学。观察时,我们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如实记录、科学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如火热的夏天里,电冰箱是结冰的碑酒往往撑破了酒瓶,这是为什么呢?雷雨天气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摩托车制动线为什么有线接的,还有液压的其原理是什么?飞机为什么能上天,人造卫星为什么要火带上去,神舟飞船为什么能实现天地通话,人在太空中为什么有“失重”现象等,一个个的物理现象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而要想利用自然造福人类,就要认识自然,掌握自然发展规律。例如,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我首先告诉学生这堂课研究的是平面镜成像规律,至于是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当一个物体靠近或远离镜子时它的像的变化现象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后提出假设,再自行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研究。开始时学生都选择用蜡烛为物体,镜子作为平面镜进行探究,这种选择自然是符合他们的生活实践。学生通过测量物距和像距,物体的大小与像的大小,及观察像的虚实,自然就得到了平面镜镜面对称的成像规律。教师通过这个生动的实例,让学生自己去解答问题,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三、注重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学生由于无法理解一些抽象的理论,而对物理产生一种畏惧心理,阻碍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而由于通过实际能增强学生对学科知点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并要做到好几个环节工作。
  首先,要启发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在传统的实验课中,教师往往按照教材或自己提前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在学生实验前将自己设计好的方案“灌”给学生,实验的目标也仅是证明已有的实验结论和简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学生的兴趣只停留在对实验过程的自我感受,缺乏对问题探究的强烈愿望。1.学生在实验前有自己的猜想,并渴望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2.实验方案由学生自己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中,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蒸发的影响,要求他们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对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猜想。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以后,选取了由教师提供或学生自带的实验器材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准备进行实验。
  其次要仔细观察实验过程,掌握实验步骤及其所得结论。如实验: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分别滑到铺有毛巾的平面、滑到铺有棉布的平面、滑到光滑的平面上,观察小车几次前进的距离有何变化?从实验中看到,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得越远。所以牛顿仔细观察,能够概括出一条重要的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最后要认真指导、参与学生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经过猜想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学生将以极大的兴趣开始自己的探究实验。俗话说,“说者容易做者难”。受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影响,学生的某些实验方案不一定能实现,因此,在学生实验前和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学生进行课堂探究实验活动的又一个重要环节。例如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中,教师在巡视中适当地提醒学生要把酒瓶盖轻轻地摇一摇,使瓶盖内的酒精表面积均匀;瓶盖什么时候该放平等一些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细节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避免。
  推行素质教育,以育人为目标,追求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正是“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材”的目的。就物理教学而言,我们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其他文献
目前,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很多教师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努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有效教学的具体行为,寻求一种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适合学生自主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什么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增强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仍存在着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的有效实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给教育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学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本文认为,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通过趣味导入、比赛评奖、多媒体教学、讲故事、活动教学、音乐教学,以及学科整合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 新课标 思想品德课 兴趣    新课程改革给教育带来了无
《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所实施的审美教育即是通过《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教学过程,使学生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同时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  《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的美育主要是通过课内的学习、课外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学生间的合作学习过程来实现的,以学习内容为中介,实现学习活动与审美活动的统一。基于以上特点,笔者提出中学生在学习活动
摘 要: 民族关系问题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具有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中国历史中的民族发展关系丰富多彩,对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具有一定的影响。教学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分析评价民族关系,不仅有利于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要求,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民族问题 教学策略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发展中国家,民族关系
在一次学生问卷调查中,我发现,69.6%的学生反映他们上历史课习惯于照抄教师板书的内容,而不是主动探寻问题的答案;有71.4%的学生认为历史就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功课。这一调查折射出目前历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即历史课堂像一潭死水,学生的思维在历史课堂上得不到激活。然而历史本身是有生命的,传授知识的历史课堂更应该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让学生通过历史课堂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历史学习真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灵动
[目的]评价2012年江苏省恶性肿瘤的死亡情况和其所致寿命损失特征,为慢性病防控工作提供重要信息。[方法]2012年江苏省恶性肿瘤死亡信息来自常规死因监测资料,通过计算死亡率
高中物理涉及力、热、电、光和原子物理等方面的知识。在物理考试中我们强调考查理解能力、实验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试题灵活多变。不少学生花费了很多精力复习物理,但复习检测时成绩却不理想,甚至产生了畏难情绪。其实物理知识前后联系紧密,规律性强。如果我们在高三复习中把握好节奏,多总结、多体会,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注意规范解题    
摘 要: 习语是人类的语言和生活经验最紧密的衔接点。在人类语言中,有些习语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本文运用对比的方法,对因地理环境差异而产生的英汉习语差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说明在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学习者应该对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保持敏感性,减少信息差,从而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 地理环境 英汉习语 差异      一、引言    语言本身不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