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aiyou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阅读活动就是人们通往知识殿堂的阶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认清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热爱阅读,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就笔者的一些教学经验以及日常学习心得,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入手,谈一下笔者对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旨在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问题 策略 研究
  通俗地讲,阅读就是读文章。阅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它自身的功能,有它存在的价值。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阅读教学中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相当于交给了学生一个通往知识海洋的船伐,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文本解读不够深入
  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由于多种原因,在文本细读上是做得不够的。比如:有的教师还不会细读文本,他们一般都按照教学参考书建议去进行解读教材,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去细读研读文本;有的教师不能独立细读文本,在我们老师身边充斥着许多教学参考资料,有文字的,如教学参考书、教学设计,有音像的,这个更多,只要在在网上搜一下,许多资料都跳出来,供你参考。我们都知道,这么多的资料对老师来说是双刃剑。作为一名教师,要真正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当作一般读者静下心来去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文本”“披文以入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在没有独立细读文本前就参考许多资料,就会使自己在文本前迷失自我,也迷失学生。
  2.轻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想法代替了学生自身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这样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减少了。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与课文的直接对话,是认识感受与作者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不应该代替学生去感悟,应允许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正确的理解和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自身的体验和交流,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对新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运用
  合作学习作为培养学生交往、合作能力最有效的学习策略,成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于是,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就应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讨论就不足以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课堂上“小组讨论”蔚然成风,所以稍不注意,就会流为形式主义。课堂上,也不管问题有没有讨论价值,不管时机是否成熟,不管时间是否充裕,教师一声令下,学生立刻前后左右就近组合,迅速进入合作学习状态,开始有模有样的探究。几分钟之后又是一声令下,合作学习状态便戛然而止,每个学生迅速回位,准备汇报。整个过程中,既看不到合作的必要,也感觉不出合作中的分工协作,把合作学习简单地处理成讨论会,表面的热闹掩盖了实际的无知和滥竽充数,小组合作探究成了课堂上的装饰性道具。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找春天》、《秋天的雨》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又如我在教《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时,充分地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优势,创设了小鱼在美丽的大海中游着,小鱼后面藏着一些词语,让学生认读,接着海上刮起了风暴,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的情境,巧妙的引出了下面要学习的内容,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2.有效提问,让学生感悟文本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1)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太空生活趣事多》等等,都可以在课前或由老师设问,或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3.读练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训练……”“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极关重要。”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读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生命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1]蒋蓉.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湖南教育:综合版》2002第18期
  [2]陈景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吉林教育:综合》2009第7期
其他文献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教育与教学正孕育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要确保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进行, 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和教育理念上进行彻底地变革。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中心, 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 特别是要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 解答疑问。我们要尽量使学生看到、感觉到和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 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能做到这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获得信息并进行思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
“王皓、王刚、孙杨、杨一轮……出来亮相”话音一落。他们便扭着不标准的猫步,走上讲台,下面接着是一阵倒彩,我也是无奈的讪笑。这是美术课上的一幕,这是我不成文的规定,要是在美术课上不带学具,课前准备时要踏着猫步到讲台亮相,我几乎每节课都遇到这样的尴尬。  每接一届新生的第一节课,我都几乎重复着同一个“巧妇难做无米之炊”的故事,孩子都会屏住呼吸瞪大眼睛,津津有味的听我讲故事,说到不带美术材料也难以上好美
儿童的心田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得到行为的收获。我们作为幼儿工作者,犹如一个播种者,应该在儿童的心田里及早地撇下闪烁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种子,让它们开放出美好的情操之花,结出丰硕的道德行为之果。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是否爱国,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幼儿园作为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有效地对
后进生转化工作,是一项常规性的艰苦的工作,也是一个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后进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的改革,对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产生一定的障碍,为此,对后进生转化问题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与同仁商榷。  (一)为人师范,竖立威信  “身教重于言教”。为使后进生转化,教师必须为人师范,有较高的政治修养;有无私奉献,光明磊落,积极向上,
[摘要]在教学改革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然而教学效果并未得到普遍提高。本文围绕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效果,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课堂形式的有效组织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如何使课堂真正成为每个学生高效学习的阵地,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形式 个体差异性 课堂讨论 小组合作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场所之一,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提高课堂教
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恐惧、爱慕、厌恶、悲伤、忧郁等。行为科学认为:人的一切认知活动均是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缺少其一都是不完全的。任何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特别是青少年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以他们的情感和情绪为转移,常常表现出不是用理智去支配情感,而是情感支配理智。正如前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鲍良克所说:“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都采用“引君入瓮”式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学生的思维火花没有被打磨出来,对此新时代的语文课堂就应让学生的灵光闪耀,让他们跨出课本知识,不断摸索更多的知识,这样不但学生学有所成,教师本身也会获得很大的收获。  一、静听——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善于倾听是人素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代表对人的尊重。就小学生学习而言,耐心倾听,从他人的成功和失败中总结学习,学习好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这
[摘要]《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教学理念要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开放式习题,促进学生掌握数学方法。把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教学理念 创新兴趣 创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教育工作凸显成效。但是也有一小部分教师没有吃透新课程改革理念,使得教学改革工作走进了误区,本人就此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供同仁探讨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误区 改革 分析  0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在新旧教学的转轨过程中,即便会出现冲突和摩擦,广大教育工作者也要正确对待,并鼓起勇气参与到教学改革中,紧跟时代的脉搏,这样才能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