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inc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靠创新这个动力促进的,离开了创新社会就会停滞。青少年是创新的最佳时期,他们有着灵活敏捷的思维特性,创新就是靠他们不断使社会不断前进的。因此,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成为社会的首要任务,作为中小学教育更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放在首位,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因为小学生他们正处在思维非常灵敏的时期,他们需要从小就养成一种能够勇于创新的习惯,这样就会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不断地前进,能够成为社会发展的使用人才。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成长时期,把创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肩负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任。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尝试。
   一、营造氛围,引发创新
   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只有具备激发学生创新的氛围,学生才能去敢想、敢做。传统的教学就不具备这一创新成长的土壤,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以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出现在教学中,而学生只能是听之任之,以教师为上,学生始终处在极其被动的地位,学生没有任何的理由去质疑教师,学生经常去背诵老师所传授的条条框框,记录着那些语言符号,背诵着那些公理、法则、公式等等,学生把提高考试的分数作为自己的荣耀而自豪,其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无非是高分低能的答题工具而已,他们缺少创新的精神,难以符合迅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所以,课堂教学必须改革,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条件,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学习氛围,要使课堂教学在宽松、融洽、和谐、民主、愉悦的学习中进行,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他们从学习的傀儡中解脱出来,教师更要改掉这种严厉、呆板、枯燥的教学态度,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与学生交朋友,让学生敢说、敢想、敢做,千方百计地为学生的创新创造条件,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点燃学生心中创新的火花,更要允许学生那些异想天开的想法,让他们的思维任其发展,通过这样的做法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想象成为创新的原动力,人们的思维是通过想象来培养最后得到创新,所以,想象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创新的能力要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着手,当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能力的时候,他们就会勇于去联想和想象,我们作为教师要大胆放开,要鼓励学生去放胆想象,给他们创造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地灵活,由单一的思维向发散思维转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发展和培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设置更多的悬念,给学生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和机会。比如我执教《司马光》一课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插图,让学生想象当时司马光砸缸的情景。学生们就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地想象,有的同学站起来进行描述,有的同学运用表演形式表达,有的用肢体动作,等等,?想象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只要我们能够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学生就能够展开畅想的翅膀,翱翔在创新的天空中。
   三、培养求异精神
   所谓的求异就是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有那种超常的思维,否则落入一般的俗套就不会有创新精神了。所以,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求异,敢于冲破正规的想法,鼓励学生们敢于持反对意见,敢质问教师的问题,敢质问教材,让他们到课文中去寻找错误的东西,哪怕学生说的不对,也要进行鼓励表扬,因为学生的思维培养比什么都是重要的,他们的创新精神是教学的主旨。只有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了,他们才会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只是会答题不是主要的,关键是他们会创新。
   总之,我们作为广大的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新课标,探讨新课程,钻研新教材,研究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要结合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真正地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陈威威,吉林省四平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素质教育的集中表现,如何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来是十分关键的问题,那就需要我们广大小学教师要探讨教学策略,研究教学方法,更重要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吸引全体学生能够愉悦地进入学习状态中,因此,我们要使小学语文课堂涌现欢快愉悦的氛围而达到高
我认为比较文学研究中有两个最为核心的术语,一个是自我,一个是他者。自我无疑是重要的,因为没有自我,就没有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任何见识都是建立在自我的阅读与体验基础之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最终是白话文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取代了文言文成为日常使用的语言。随着文言文的逐渐退出,从上世纪20年代起就开始有了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的语言行为。当时上海就出版过为数不少的“言文对照”读物,如郭沫若的《卷耳集》(诗经选译)便于1922年出版于上海。在中小学教育中,白话文也从上世纪20年代进入了过去由文言文一统天下的语文教材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占据了主要地位。在某些白
人类社会已由知识经济时代进入信息网络时代,有数以万计的末成年网民畅游于这虚拟的自由世界里,由于少部分末成年人的自控能力有限,难以抵挡网络中的不良诱惑,但要培养我国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在由实词和实词组合的句法结构中总是同时并存着两种结构关系: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同一种语法结构关系可以表示多种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正因为这样,语言里边存在着大量的歧义结构。比如,“鸡不吃了”,是一个主谓结构,包含着两种可能的语义结构关系:施事和动作的关系或受事和动作的关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教学歧义结构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一.歧义结构的
本文从当下在校大学生的显著特点出发,结合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归纳并分析了“80后”辅导员,作为当下最为年轻的一代辅导员,在建立个人威信方面所面临的新
中考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一次终结性测试,其目的一方面在于测量学生是否具备完成义务教育应达到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在于选拔合格的学生以进入高级中学继续深造,对学生个体和初中办学水平皆具有重要的评判效力,因而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的一次标准化测试。随着课改实验区中考进入第七个年头,中考试题的命制顺应新“课标”的要求已发生诸多变化,尽管涌现出的新题型一定程度上还不能代表中考制度的质性变革,然总结近年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