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之花更加璀璨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b632552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优秀教师的眼里,也许不起眼的木头疙瘩经过雕琢,就是一只振翅欲飞的雄鹰,因为有爱根植于心中,他们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教育这嫩娇的花朵需要培养,优秀教师高超的教育艺术令学生如沐春风,而我,一位普通教师,怎样让这朵花更加璀璨呢?
  〓〓一、点燃别人,心中要有火种
  〓〓社会日新月异,为教育培养人才,就得着眼于现在,世界竞争如此激烈,说到底,无非是知识的较量,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学生身负重任,教师的担子也不轻。记得初出茅庐时,我雄心壮志,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信心百倍。一天,某生拿着试题请教我,面对陌生的题,我手足无措,只能含糊了事,学生听得一头雾水,眉头紧锁,后来他走了,我如释重负。没想到第二天,他又拿着那习题向我跑来,轻声说:“老师,昨天那道题你讲错了。”他的直言不讳令我自信心严重受挫,前排的学生立即向我投来或惊讶、或鄙夷,或嘲弄的目光,那学生只顾滔滔不绝地讲出解题方法,我茅塞顿开,佩服之余更多的是尴尬,这事给我的打击太大了,有学生私底下说我不会教。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学生对我刮目相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找到自己的着落点,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知识,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时刻用高标准要求自己,时代在前进,我也在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而今,当学识丰富、妙语连珠的我站在讲台上时,学生眼里充满钦佩,他们会受到怎样的熏陶呢?我不禁感叹:要点燃学生求识的火焰,自己心中必须有渊博知识的火种。
  〓〓二、播洒种子,心中要有阳光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灵魂,没有心灵,教育就等于零。”我们擦亮眼睛,不难发现,身边优秀教师常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我们要向老一辈教育家丁有宽、斯霞老师学习,向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因公殉职的张海生、杨少云老师学习。我们要在自己的思想领域里驰骋,为国家培养人才,具备高尚的道德风范。在各项工作中,我们都要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试想:当我们要求学生讲文明时,我们不经意的一句粗话会不会暴露教师形象的瑕疪?当我们费尽唇舌讲解吸烟有害健康,禁止学生吸烟,而自己叼着烟在校园里晃悠时,学生会不会对你另眼相看?当我要求学生不能出入歌舞厅,自己却频频出入时,学生会有怎样一番感想?就让我们学习优秀教师,用自己的高尚人格感染学生,让我们的心灵充满阳光,让教育的家园处处开满鲜花吧!
  〓〓三、和谐家园,师生携手共创
  〓〓师生主体论认为,教育是在师生互动基础上,教育者对被教育者全面施加影响的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之间形成和谐互助,师生互相适应,达成默契。
  〓〓当今社会,一些教师以应试、升学为任,对学生内心情感知之甚少,学生情感的干涸犹如鱼儿失去了水分的滋养,师生缺乏交流,或交流中总是围着考试转,师生怎能不产生隔膜?话语的单薄使师生活动更加陌生。
  〓〓我自己深有体会,我的一位学生综合素质高,我对他寄予厚望,一堂自习课中,有学生反映自习课的纪律不好,我的得意门生也参与其中。虽然我心中明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为了树立威信,显示自己的公正,我当众训斥了他,只见他两眼呆滞无神,也许优秀的他从没受过老师的批评,事后,我懊悔,但为维护所谓的“师道尊严”,我没有找学生沟通,后来,我发现他沉默寡言,对班中管理疏散,对身边发生的一切熟视无睹。我意识到自己一次过激行为令他变得自暴自弃了,尽管后来,我通过多种途径解开他心中的疙瘩,但这件事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由此,我认识到: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很重要,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各种信息中审视自己,对学生要有正确的态度,主动到学生中去,同他们娱乐,谈心,做到多听、多看、多观察,从各种渠道了解学生心声和对自己的评价,平时总结经验教训,反省、检查自己,让和谐的师生关系绽放光彩。
  〓〓四、和风细雨━━教育的主旋律
  〓〓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要靠爱心去浇灌,它才会开花结果,所以说,教育绝非易事,技巧很重要,教师教育学生,若能对症下药,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自然会如沐春风。这时,语言润色不仅发挥情感交流的作用,还是开启学生通往正确人生大道的钥匙。教师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学生,宜使用不同的话语:可以心平气和,可以刚柔兼备,可以单刀直入,可以采用“迂回”战术。如:在一次平时小测试中,某生“东张西望“被我发现,我蜻蜓点水般说出他的名字,以示提醒,没想到,我“轻描淡写”的举动竟招致他的反感,他似乎理直气壮,头扭向一边,我心里窝火,但还是在私底下找他谈话,我平静地说:“真没想到,你甘愿同比你差的同学站在同一阵线,竟这样委屈自己,如果你努力学习,用得着‘偷’别人的知识吗?说出你的名字也许你觉得没面子,但是面子与‘偷’知识,孰重孰轻?我若熟视无睹,让你任其发展下去,可能你会采取这种轻而易举就能获取知识的方法,到最后,谁是受害者?”他面带愧色,事后,我想:如果当时,我采取暴风骤雨式的教育方式,恐怕,倔强的他会跟我对峙到底。这事令我感触颇深。
  〓〓再看一个例子:一个常翻墙逃课的学生,经教育逐渐变规矩,老师欣慰极了!不料,该生又一次翻墙,同学们投以鄙夷的目光,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失望之余调查情况,他坚信:爱是能把冰消融的,也许学生有苦衷。事情果真如他所料,于是,他语重心长地对同学生说:“以前,我班的某同学经常翻墙,从内往外翻,逃学去了,这一次,他为赶时间,从外往内翻,那是他爱学习的表现啊!这一转变,不值得庆贺吗?但为了安全,翻墙的举动千万不能再出现了。”难得老师这么信任自己,听着听着,学生的眼里充满泪水。啊!热爱一个学生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这位教师善于驾驭语言,他的良言正如春风细雨般,令学生觉得温暖。教师“诲人不倦”的精神会令学生走向正轨,相反,他的行为只会与你的意愿背道而驰。教育,如此错综复杂,主要在于它的教育对象是有情感的人,所以,教师应努力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还应深入学生,了解情况,研究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育人艺术。
  责任编辑〓邱〓丽
其他文献
对争辩性问题的探究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 “争辩性问题”在语文课堂的巧操作  1. 引入发现式辩论  引入发现式辩论一般出现在课前或课程进行中,它以讨论的形式为主,论辩双方未必要旗鼓相当、人数相等,形成交锋,能出现不同观点、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即可。如《醉翁亭记》掌握了第一段的实词解释和重点句子的翻译后,从第一段当中读出
〓〓自信是一个人潜能源源不断地得以释放的精神源泉,古往今来,自信总被看作是成功的一个秘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拥有自信心是一切成功的基础。福斯特说:“自信的人,已经成功了一半。” 而对于每一个在学海中翱翔的学生来说,自信心如同一对翅膀,能让他飞得更高更快,如果没有这对翅膀,他也许会在地面上徘徊不前,永远看不到前方那亮丽的风景线。教育实践也证明,自信会以惊人的力量发掘学生的潜在智力,使其获得成功。
有效的聆听会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习得对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速度、力度、调式等各个基本要素,具有敏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验,逐步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  一、挖掘“听”的内涵,培养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  音乐的内涵都渗透在音乐里,只要会听,听者的心灵就会与音乐产生共鸣,享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每一种情绪和美感。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挖掘音乐所发出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听觉意识,感受,理解音乐
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的任务是“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而不是“teach students English”.  一、积极挖掘教材,开阔教学空间  例如“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在我们看来,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积极广泛地开展之中、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我认为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而教师的良好师德正是高素质的教师的重要表现。  〓〓一、学校  〓〓学校是加强教师
〓〓归属感也称隶属感,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会感到害怕和孤独,都希望自己能够归属于某个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可以获得温暖和帮助,消除孤独和寂寞。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被其他成员接纳与认可,获得他人的支持与认同。马斯洛在其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就提到人都有归属和爱的需要,而且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学生在学校中也不例外。许多研究表明,学生在学校中有归属感的需求,而且这对于促进学
“三呈现课堂研学模式”主张在课堂教学中要呈现学生研学过程,呈现学生思维过程,呈现老师点拔过程。  一、模式理论依据  著名的国际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在研究报告《回答未来的挑战》中,把学习分为两种类型:维持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即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维持性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它重视模仿继承,它的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问题的能力。创新性学习,着重提高
随着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乐器学习作为音乐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日益受到重视。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识谱和视唱能力  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乐器,对于音乐知识也只能从每个星期的音乐课中了解到,就拿最简单的音阶来说,完整地演唱没有问题,但是把单个音列出来绝大部分学生都会一脸的茫然,即使勉强唱对唱名,也是张冠李戴
“精诚教育”,就是继承和发扬詹天佑的科学精神和爱国精神,培养具有精心做事、精益求精的才智和诚心做人、至诚至信的品德的德才兼备、和谐成长的学生的教育思想。  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应该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诚恳的教研态度、灵活多变的教學方法,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对教育事业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学生要有无微不至的关爱,努力地使自己成为精研诚教的优秀教师。  小学声乐教学——合唱音乐教学,它既是一种艺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