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有效聆听策略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imi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聆听会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习得对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速度、力度、调式等各个基本要素,具有敏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验,逐步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
  一、挖掘“听”的内涵,培养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
  音乐的内涵都渗透在音乐里,只要会听,听者的心灵就会与音乐产生共鸣,享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每一种情绪和美感。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挖掘音乐所发出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听觉意识,感受,理解音乐。
  1. 挖掘音乐要素的内涵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去感知、理解、鉴赏音乐作品,而音乐作品是通过力度的强弱变化,丰富的和声、优美动人的节奏等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的。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时,要从音乐本身的要素出发,逐步培养理解力,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挖掘音乐背景的内涵
  音乐反映的是时代风貌的产物,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精神风貌也就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多元的渠道,收集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开阔视野,拓展思维。
  二、教给“听”的方法,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能力
  音乐艺术的内涵就蕴藏在每一个跳动的音符中,只要学会聆听,聆听者的心灵就会与音乐产生共鸣,领略到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美感。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挖掘音乐本身的深厚内涵,培养学生的听觉意识,感受、理解音乐。 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授课的预设时,把“听”作为基础,并将“听”的训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上老师必须合理安排聆听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习得“初步聆听,整体感知”,“分段聆听,走进音乐”,“再次聆听、体会情感”的能力。
  1. 初步聆听,整体感知
  在“初步聆听、整体感知”的过程中,老师就始终把“听”放在首位,通过聆听整首音乐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初步感知作品的节奏、音乐情境、分辨演奏形式,简单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等,使学生对作品有个初步的认识。
  2. 分段聆听,走进音乐
  “分段聆听,走进音乐”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分段聆听作品,并进行细致的赏析,感受作品的情绪、风格,分析作品的乐段、旋律走向、曲式结构,了解节奏、速度、力度等表现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多给听觉制造接触音乐机会,分析音乐作品所使用的音响,人声与乐器的类别、音色;分析音乐中的节奏、节拍、旋律、音程、和弦、和声;分析音乐中的基本要素的运用、音乐的体裁、表现形式等。通过音乐作品的分段聆听,逐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各要素丰富的表现功能,真正走进音乐作品中,感受其韵律之美。
  3. 再次聆听,体会情感
  “再次聆听,体会情感”是在学生分段听赏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音乐的耳朵”感受整首音乐作品。新课标提倡“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利用语言、动作等描述音乐中的事件,以此表现出对所欣赏音乐的感知、记忆能力等,创造机会给学生充分体会音乐内涵,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习惯和审美能力。
  三、创新“听”的教法,激发学生“聆听”的情趣
  “技术教学是短暂的,一段时间后就会生疏甚至遗忘,而艺术教学是终生收益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则是音乐审美中探索、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是绝难形成音乐审美能力的。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往往通过音乐的基本元素旋律、速度、力度、曲式等方面的表现,我们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应该利用这些元素,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习得音乐的知识与技能,以保证聆听的质量。曾看过一个欣赏《乒乓变奏曲》教学的案例:教师采用演奏旋律片段,让学生听辨。师:“我们聆听的乐曲主题改变了演奏方法、改变了速度,你听,现在老师弹奏的主题音乐又有什么变化?”学生:“加入了伴奏,旋律音高了、给旋律加了一些音。”师:“这样的演奏叫做变奏。”教师:“那么你们再听听全曲共有几次变奏?”学生仔细聆听后回答:“共有5次。”教师:“把主题和变奏加在一起,这样的曲子成为变奏曲,今天我们听的是《乒乓变奏曲》。”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非常形象地诠释了“变奏”这个概念,学生积极发掘思维,带着任务高质量地聆听,轻松地理解了“变奏”,一步一步地学会了《乒乓变奏曲》的曲式结构,体会了音乐的结构之美。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1999年,哈佛学者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在中国出版;2008年,多元智能原著译丛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历时近10年,正是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被发现、接受和展开实践的10年,在这本书里,加德纳让教师重新思考教育的真正含义,令人深受启发。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要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而是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发现每个孩子的不同潜能并充分发挥出来,对学生采用多元评价的方法,激发学生发展的积极
生物是一门生活化比较强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生物知识随处可见,因此,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生物知识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生物知识水平及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 教学情境的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结合学生自身已掌握的知识及生活经验,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如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关,让学生能够进行一些自我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进行教
〓〓从教十几年和班主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其中的三分之二的时间里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都知道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重要。教师面对的是天真淳朴的学生,是喜怒哀乐溢于言表的学生,是看问题表面而又情绪化的学生。学会跟学生沟通,尊重学生的人格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当好班主任的重要条件之一。  〓〓一、学会真诚地对待学生,体会亦师亦友的快乐  〓〓在教育活动中,我一改传统的“师道尊严”,经常有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这就阐明了语文科的性质,除了进行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外,还必须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同时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
讨论是听、说、思的综合训练。提倡语文课堂上的讨论,是改革教学模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教学手段。它具有群体性、语言性、思想性和问题情境性等特点。而这些又恰是面对全体,发挥主体作,提高每个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需要,同时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优化课堂讨论内容  1. 讨论的内容要有价值,必须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一夜的工作》这一课时,设计三个阶梯性的问题“他
根据2009年11月广东省公布的2010年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的内容和评分标准(篮球选项难度加大,足球选项中,男生17.5秒、女生18.5秒)我们教练团队一致认为,就我们所训练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足球选项就比较容易获得高分,建议大部分学生选考足球选项。然而,2010年11月初,广东省公布了2011年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的内容和评分标准,足球选项评分标准要求男、女生速度成绩均提高了一秒。这样,要求无疑
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主动参与、直接体验音乐活动为主要形式,重在学生的参与体验。即学生通过教师精心组织、安排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主动与教师一起进行教学活动。各种音乐教学活动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纽带,音乐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情感、认知和行为协调的过程。如何在音乐校本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感体验教学,下面以音乐校本课程“彩虹桥”为例作一探讨。  为了使“彩虹桥”课程既落实音乐新课标规定的内容和要
一、对美术“分科分层”教学模式下评价标准的实践与构想  1. 在美术分科条件下评价标准的学科体现与学科间相互融汇。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叫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 在对美术进行分科教学时,除了注重学生在单个学科中的评价外,还要注重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的评价,应该明确学生不仅具备各科的美术知识与能力,更应该掌握美术学科间的共性。要通过
对争辩性问题的探究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 “争辩性问题”在语文课堂的巧操作  1. 引入发现式辩论  引入发现式辩论一般出现在课前或课程进行中,它以讨论的形式为主,论辩双方未必要旗鼓相当、人数相等,形成交锋,能出现不同观点、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即可。如《醉翁亭记》掌握了第一段的实词解释和重点句子的翻译后,从第一段当中读出
〓〓自信是一个人潜能源源不断地得以释放的精神源泉,古往今来,自信总被看作是成功的一个秘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拥有自信心是一切成功的基础。福斯特说:“自信的人,已经成功了一半。” 而对于每一个在学海中翱翔的学生来说,自信心如同一对翅膀,能让他飞得更高更快,如果没有这对翅膀,他也许会在地面上徘徊不前,永远看不到前方那亮丽的风景线。教育实践也证明,自信会以惊人的力量发掘学生的潜在智力,使其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