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音乐课看当前的素质教育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pw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世界教育改革潮流中,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各国教育领域的重视。然而音乐教育在我们国家学校教育中历来不受重视这是人们所公认的。虽然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课在新课程的理论上受到了比较高的重视,但真正实践于学校教学活动中却是很不乐观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还是以下这两个方面:
  一、旧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我们现今掌握教育主导权的这部分人,大部分是在我国受应试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要他们改变培养他们成长的这一套教学模式谈何容易。改变了虽然是一种创新,但更重要的是对他们所受教育模式的一种否定。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目的以考试分数为唯一评价结果的教育,而不是我国孔孟之道以培养真善美为目的以因材施教为手段的传统教育,可见应试教育并不是我国的传统教育。我是从来不否定传统的,我国的教育要进步,就应该根据时代的变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创新和发展。国家教育部提出了新课程改革,说明了他们对教育的前瞻性,也说明了他们要让中国的教育模式与时俱进,跟上世界教育的步伐,甚至超过其他国家。很多领导者都清楚地认识到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主要还是要靠教育,中国人都很聪明,从小生长在外国的中国人,基本上在学校的学习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完全不逊色于外国的孩子们。以色列那么小的一个国家却是创新型人才层出不穷的摇篮,拥有六所世界一流的大学,为什么在人口十四亿多的中国,却那么缺少创新型人才呢? 不同的教育观念产生了不同的教育结果,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们落后的教育制度吧?国家的新课程改革是實施了,而且实施了好几年了,但大部分教育者还是我行我素地实行那一套应试教育的手段, 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不是一味强调智育的单一教育,旧的教育方式就是只重智而不重其他方面发展,这种教育结果很危险。现在我们国家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从小娇生惯养,自私脆弱的心理特征显而易见。重智育的教育观将会使这些孩子道德观念低下,体能柔弱,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和审美观。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有位学者讲了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教育培养出来的都是那些智力很高却道德低下的人的话,我宁可整个国家的人都是道德高尚的文盲。”
  二、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被忽视
  周荫昌在《中国音乐教育——朝着素质教育方向走向新世纪》一问中说“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根本性质是素质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敞开大门的陶冶性情、滋养心灵的音乐艺术教育,是提高修养,完善人格,促进全面和谐发展的音乐文化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我们应该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让美育中的音乐课真正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部门如果没有一种强硬的措施,音乐课是不可能会得到学校的重视。当我们听到别人说音乐课只是副课,无关紧要的时候,我内心感到愤愤不平。我认为音乐课既然是素质教育中的必修课,我们就必须一视同仁,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是缺一不可,缺少了其中一样就不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而是部分发展的教育。音乐课对中小学学生的发展有很多益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2、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创造能力;3、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和合作精神,塑造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学生的健康人格;4、对特殊儿童教育如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等有特殊的作用;5、培养学生乐观、自信、阔达的生活态度。经美国专家的调查:从小接受音乐学习的学生的犯罪率明显低于未接受音乐教育的学生,而且前者的智商基本上都要高于后者。音乐教育是引导学生发现真善美的有效途径,从演唱、演奏、舞蹈、欣赏、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去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一个人在倾听音乐时,他也在认识自己,而且首先认识到,他作为人,是美好的;他降临人世也就是为了成为一个美好的人。”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也多次指出:“音乐是人的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修养,教育就不完整,离开了音乐就谈不上是个全面发展的人。”
  音乐课得不到重视从很大程度上说是受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因素所影响:首先,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社会上盲目拜金主义的思潮高涨,人们更多的关注的是如何致富、怎样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阶段,学生也会片面地认为赚钱是最重要的,跟学习音乐没有任何关系,有些学生甚至对所有的学习都没兴趣,从而盲目地追求物质方面的享受;其次,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是否升学和音乐课学习的好坏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学校老师为了语数等所谓的“主课”成绩的提高而不顾及其他课程以及学生的感受,从而导致副课受冷落以及学生厌学情绪高涨,形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最后,家庭的影响也是重大的,现在也有一小部分真正懂得教育孩子的家长,在学生学习之余,还让学生学习音乐演奏和演唱。但毕竟还是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的家长比较多,他们不清楚怎样发展孩子的能力,更不知道什么叫全面发展,仅仅以一张考试成绩单上语数分数的高低就是他们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唯一凭证。
  我始终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学习音乐的天赋,而且每一位学生对同一首乐曲都会有自己特殊的理解和体会。对如何落实音乐课教学工作,体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真正让我们的学生全面发展,我认为应该把音乐纳入学生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将音乐成绩计入升学考试总成绩中,在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中就开始实行。这样社会、学校、家长、学生才会真正重视,音乐课的教学才会真正落实,我们知道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全面发展才是培养学生的真正目的。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在学校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让他们通过在学校音乐课上接受教育后变得更完美,通过音乐课培养他们真善美的高尚情操、优良的道德品质和渊博的知识内涵,真正成为对社会和谐发展有用的人才。
  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教育无小事,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也需要不断完善,更需要不断创新。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音乐课教学工作若真正的得到重视,我深信素质教育这朵鲜花将会开得更加温馨灿烂。
其他文献
文言文,顾名思义,“文”者即文学、文化,“言”者即语言。“言”是文章的语言材料,是基础,“文”是文章的思想内容,是灵魂,统率着“言”,没有“文”,“言”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文言文教学既要教“言”,也要教“文”,言文兼顾。而要活化文言文教学,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走出了“重文轻言”的误区。  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培养和提高學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言”,是文言文中的最基本的字词
数学教程,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学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思考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的学声感受到数学其实源于生活且無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教學中教师有角色要转换  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作为
一  我的语文素质教育观实质上就是力求把我们的教育方针、语文培养宗旨与时代要求科学融合。其实验的基本内涵包括四个要点:  一是语文素质教育是对学生整体的教育。我的素质教育实验就是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充分认识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对每个学生负责,使每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  二是語文素质教育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我把学生的思想素质,语文知识技能素质、心理素质等看作现代化人才的基础素质
教小学语文的这段时间,我深深地体会到:小学语文难教,小学语文难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在这一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了更多的认识。  一、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力设备的发展,电力设备的数量和种类都有所提升;伴随着人类现代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电力设备及其安装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电气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工作。本文主要介绍电力设备安装阶段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提高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
在开展师德学习的基础上,我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组成了一个教育教学的有机整体,其中教师起着最关键的作用,只有教师寓德于教,为人师表,才能使这个有机整体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
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甚至可以解决常规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得到积极主动的发展,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多媒体教学的出现使教育技术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成为教育领域的另一次革命。多媒体教学为教学提供了其它教学设施所无法替代的服务,为我们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一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