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新见 读出灵感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8312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阅读要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认为,要达到这个目标,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中做到有新见,有灵感。那么,如何去做到这一点呢?笔者以为学生的阅读要真真切切的围绕以下的三个方面去做。
  一、学生与文本互动
  学生的阅读要想达到有新见且发出灵感的目的,首当其冲的是要读好教材。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与文本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使学生视文本为珍品而爱不释手。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不但注意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而且重视通过较好的前置性学习以及延伸性的学习,使得学生去比较理想地探究文本所蕴含着的丰富神韵。譬如教学汉乐府的《花木兰》,这是一篇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的乐府诗,它不但塑造了充满壮美传奇色彩的一个女英雄的形象,而且塑造了一位极具柔性之美的崇高女人的形象。如果我们不去挖掘文本壮美与柔美高度统一的内涵,学生的阅读鉴赏的能力平则不可能得到提高。因此,让学生去感悟文本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是很重要的,而学生在鉴赏作品时投入地与文本互动,则可获得令人满意的阅读效果。
  二、学生与教师互动
  传统的教学从一定意义上讲教与学是割裂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能有机地成为完美的统一体。教师教得辛苦,学生也学得累。究其原因应当说是十分简单的,那就是我们师生之间的步子不够合拍,教与学变相地成为赵三的锣鼓各打各。因此,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是很重要的。教学中我多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推进教学的流程。譬如教学《曹刿论战》,这篇文章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我首先和学生一起了解相关的战争史料,使学生知道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然后再启发学生思考:这次战争之所以能够以弱胜强,从一定层面上看是因为曹刿有军事谋略,但仅仅就是曹刿的军事谋略导致这场战争胜利了吗?曹刿问鲁庄公“何以战”后,鲁庄公应当回答的是什么呢?而鲁庄公又是怎样去回答的呢?就是这鲁庄公的回答却在某些意义上得到了曹刿的肯定,曹刿说“可以一战”,你们能够说出其中的原因吗?这一系列的问题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们都和老师互动起来,最终学生们认识到“可以一战”的真正原因是鲁庄公能够得人心。由此,我又让学生联系现实体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真实意义,这样,学生的阅读收获就并非一般了
  三、学生与同伴互动
  对于课堂上学生的窃窃私语,作为老师的你是怎么妥善处理的呢?一些学生间的窃窃私语我们不能以为就是开小差,如果我们去问问他们或者说就去很好地倾听,也许会有想不到的收获。而如果把他们的窃窃私语作为一笔资源,让学生间展开激烈的互动,不仅能使窃窃私语者得到心理上的安慰,而且还能使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教学《藤野先生》一课,作品中两次写到藤野先生的“叹息”。一次是在问到中国女子裹脚的情况时,他“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一次是在他得知鲁迅不再学医,要离开仙台时,他发出叹息。由此,我提出问题:你能说出这两次叹息有什么不同吗?这本是我让学生进行探究的问题,但是,担心学生解决不了,就采取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虽然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其实质意义上还是让学生围绕着我自己的预设去探究的。于是,在互动中就有学生嘀咕道:怎么就不把我们当人看了的呢?如果我们是同学就不相信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听了这位学生的嘀咕,我顿感无地自容。我想,是啊,为什么我要硬抓在手里不放呢?从那以后我很注重让学生与同伴之间进行互动,让他们多说些悄悄话,有时学生的悄悄话也是蛮有深层的意义和价值的。尤其多让学生应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方面的经验去盘活自己所学习的积蓄,那的确会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其他文献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教学建议中强调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还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课程标准中的这部分内容正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体现和细化。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由三大基石构成:“生活即教育”“社会即
寒冬,枯草,冷风。  一放假,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迫不及待地赶往故乡的归程。  近乡情更怯。一到村口,拐过那棵根深叶茂的老槐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而美丽的山水画,可它竟然画在村口房子的墙壁上,“龙村”两个大字赫然其上。一阵暖风迎面而来,这是我的家乡吗?前年还是到处皮革污水、垃圾满地的家乡啊!我不禁惊叹。  蜿蜒的小河碧水荡漾,一只只古色古香的小船在水面上随风漂荡;一排排老房子清爽雅致,依水而建;一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生活与哲学》这个模块一直是让学生感到比较难理解的知识。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原理知识,笔者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这个内容的教学为例,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让作为学习主体的他们在情境中合作探究,收获知识和学习方法。  [关键词]教学案例 情境教学 学生主体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8
在解答高考英语选择题时,不少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应变能力较差,解题容易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导致失分较多。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类单项选择题:读完题干后,一看就觉得容易,认为答案应该选C,绝对不是答案D,因为D选项看似不符合基本的语法规则,但是正确的答案偏偏是我们首先排除的D答案。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只是看到了句子的表面现象,没有对句子结构进行深层分析,结果导致所选答案是错误的。这类题目往
[摘 要]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作者从“学生解放”的角度,并结合自己参与三年高中历史新课改的教学实践及其效果,认为要解放“被压迫者”的学习力,创新教育改革,借鉴西方先进教育理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新课改 历史教学 互动课堂 “四新”历史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80080 
[摘要]  叙例在作文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里详写,哪里略写;怎样写才能很好地论证、演绎中心论点……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学生。以作文题“弯腰侧身过小门”为例,尝试从作文题目的材料出发,深入分析所给材料的叙例思路,指导学生以司马迁为例,遵循叙例思路完成论证片段,并进一步修改原有的作文片段,强化叙例思路。给学生提供一种作文思路的同时,强化语言训练,对学生梳理叙例思路,整合作文素材,
[摘 要]2015年的全国卷Ⅱ不论是出题依据的内容、构思的形式、难易程度还是创新方面都不仅更加接近学生和教学的实际,而且不乏能力考查的力度,真可谓技巧娴熟、独领风骚。  [关键词]高考历史 新课改 全国卷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80114  众所周知,高考贯穿新课改的精神、凸显学习能力的考查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究竟应该以什
用“半壁江山”来形容作文在中考语文中的地位,一点也不为过,因此它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作文成绩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语文成绩的高低,笔者结合多年来作文指导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让标题更靓丽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那么怎样才能拟出一个出彩的好标题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含蓄。欣赏好的文题犹如品茗一般,愈品愈有味,而低劣的文题如白开水,令人索然无味。如以“美丽”为话题作文,
前几天笔者参加了一所知名初中的公开教学活动,其中一节历史课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所用教材为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这位教师通过展示视频材料、学生演讲和教师的讲述等方式,还原了“五四运动”当天的现场,包括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32名学生被捕等主要经过。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到五四运动时青年学生的激情,也分析了这种激情的内涵即社会责任、爱国热情等。之后,教师抛出了一个问题:“你
许多学生看到主观题就脑子一片空白,不知如何是好,甚至对命题者的意图都搞不清楚。在高考政治备考中,学生对主观题既害怕又不敢放弃,既想得高分又苦于找不到“神仙”指引,而这个“神仙”就是解题的思路及方法技巧。下面以2014年合肥市二模文科综合中的部分政治主观题为例,分析解题的“拦路虎”,以期对教师指导学生复习有所帮助。  一、选择合适的支点,找到解题的关键  例1(38题第一问)材料一2013年12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