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投资质量效益,推动陕西追赶超越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mnbv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升陕西省投资质量与效益,实现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是本文进行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陕西省投资质量效益问题,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加强项目策划、优化投资结构以及创新投融资体制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提高陕西省投资质量效益的突破方向。
  一、当前陕西省投资质量效益问题分析
  (一)投资效益方面。一是利用边际投资GDP系数(Δ固定资产投资额/Δ生产总值)来分析,通过对2001年以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单位投资效益持续降低。具体表现为:首先是逐年下降,边际投资GDP系数由2011年的1.634降至2014年的0.59;其次是与投资增长速度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最后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2011年的高于全国0.44下降到低于全国的0.44。二是使用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额)来分析,通过对2001年以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单位投资质量也呈下降之势,虽然在近几年有所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具体表现为:首先是持续下降,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十五”期间为68.25,“十一五”降至52.68,“十二五”前三年继续降至50.69;其次是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拉大,“十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然而“十一五”、“十二五”前三年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32和10.31个百分点。三是通过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房屋竣工面积/房屋施工面积)来分析,“十二五”前三年,逐年下降,由2011年的23.12%降至2013年的14.59%,2014年上半年仅为6.1%。三年年均下降2.84%,而全国平均水平仅为2.07%。
  (二)投资活力方面。一是投资的技术水平不高,2011-2013年,我省工业投资中用于改建和技改的投资分别增长52.2%、8.9%和6.8%,改建和技改占工业投资比重分别为13.6%、11.9%和10.1%,增速和比重均下降。2014年上半年全省工业改建和技术改造同比下降35.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54.4个百分点。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持续放缓,影响着创新驱动能力提升,同时也制约着政府投入“四两拨千斤”效果的显现。二是民间投资仍不活跃,2011-2014年民间投资分别增长42.5%、32.3%、26.3%和21.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51.7%、44.1%、44.7%和45.9%,均呈下降态势。主要原因是占民间投资比重最大的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2013年比2012年分别回落4.8个百分点和22.6个百分点,2014年比2013年房地产投资回落1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也存在规模小、实力弱,自身现代经营理念、模式不适应市场需求等问题。
  二、提高投资质量效益的突破方向
  (一)加强项目策划。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投资需求多。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成为现阶段发展大潮流、大趋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意义更明显,带来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也更大。因此,围绕解决城市病,加强以中心城市为重点的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体系建设;围绕新型小城市、重点镇建设和人口城镇化,策划一批跨县域经济社会服务中心、乡村城镇化改造以及生态环境修复和环境整治项目,促进城镇体系完善、城市功能健全和城镇生态优化,为居民追求美好新生活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发展环境。
  产业方式转型的投资潜力大。产城一体、城园结合将激发工业化、城市化互利、互动的强大发展动力,成为扩大内需、提升产业竞争力、稳定经济增长、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路径和抓手。因而,在产业园区建设、现代产业发展等领域加强项目策划,引导市场主体强化投资、实施项目,加大力度实施一批科技研发攻关和生产发展项目,构筑城市产业集聚成长的基地和承接国内外优质产业资本的平台,发展成为产品成链、企业配套、价值倍溢、抗风险好、质量效益高、自主创新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以承载产业转移和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
  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的投资任务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启动了内陆开放、向西开放特别是大西北开放的大门,使我省承担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任务的条件更优越、优势更突出、责任更重大。因此,在国际化综合运输网络建设、开发开放合作平台建设、重点产业领域合作发展、开放合作环境优化等方面加强项目策划,建设若干国际化合作平台和基地,强化对国际著名企业投资发展意图的对接,在深化欧亚交流合作中提升国际化发展品质和建设水平,加快丝绸之路新起点建设。
  跨省区域合作区建设的投资空间广。国内跨省区域合作成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和陕西发展的新势头,主要有陕蒙宁甘、秦晋豫“大三角”、陕川渝鄂等。因此,坚持开放引领、创新合作共赢方式,围绕合作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作、生产保障互应和公共服务共享,共同策划一批重大项目,推进高端要素集聚、创新型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科教创新驱动和战略性结构升级,探索形成有利于跨省域区域一体化发展、转型升级的顶层设计、模式再造、机制安排,提升陕西在全国区域互动合作发展以及对外开展合作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综合发展实力和对外影响力。
  (二)优化投资结构。加强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型综合性区域的建设投资。统筹协调好关中的西咸新区、渭河北岸地带,陕南以汉中平原、月河谷地及商丹盆地为主的秦巴山间河川盆地地带,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中的榆神、横靖定地带和宝塔-安塞-甘泉、黄陵-洛川地带的开发建设,对这些区块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开发和资源要素整合,以大规模投资、超大型项目、先进建设方式叠加聚焦,打造引领科学发展的新型增长极,构筑陕西稳定健康较快发展的长远性、战略性基础。
  加大民生、生态和节能减排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准确把握人民群众最根本、最核心的民生需求,进一步挖掘和培育以生态文明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为重点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的投资潜力,加大保障房、移民搬迁、公共设施、文体旅游、社保就业、科技教育、商业和服务业等涉及民生领域投资力度,强化渭河流域综合治理、汉丹江水源地水土保持、陕北生态承载力提升等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资金供给,提升民生、生态和节能减排等领域的投资比重,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在撬动社会消费需求和建设美丽陕西中的作用。   提高企业项目的科技含量。引导企业实施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的项目,优先扶持来自于市场主体的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收益利润大的产品开发和产业改造项目,形成一批引领科技新趋向的、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新需求的大项目。对有利于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的设备投资提高首年折旧率,通过加速折旧鼓励企业加大设备投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转移过剩产能,提振重点企业经营活力和优势产业竞争力。
  加快推进国家重点支持以及我省特色优势领域建设工程。积极争取筹措各类资金投入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升级等国家重点支持领域,全力推进重点产业链、民生工程建设,积极实施能源资源转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移民搬迁等重点工程。
  (三)创新投融资体制。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积极上合组织银行争取落户西安,推进建立丝绸之路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打造国内外知名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信托、租赁等金融企业集聚地。加快推进秦龙银行、科技银行、土地银行等的筹建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县(区)设立地方性银行。积极支持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设立与中亚合作的内陆离岸金融市场与合作发展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借用国外贷款,在争取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支持根据产业发展和自主创业的需要,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支持各类金融组织在农村设立分支机构或服务网点,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农业担保体系,鼓励各类担保机构到农村开展担保业务,支持建立农业投资公司和农业担保机构,创新推进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强化对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实行动态管理,加快建立调整退出机制。支持贫困户以土地林地使用权、固定资产抵押、农业生产用房,土地流转经营权、大件耐用消费品或通过多户联保等反担保措施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创新信贷管理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推动动产、知识产权、股权、林权、保函、出口退税池等质押贷款业务,发展保理、票据贴现、供应链融资等金融产品。探索开展依托行业协会、社会中介等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特点的信贷模式创新。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发展投行业务、产业基金托管业务等,探索以信托理财和设立资金池的方式,引导保险资金、养老基金、PE基金、海外资金以及其他社会资金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制定金融专项业务经营风险偏好,设定风险容忍度,加大重点领域金融的信贷支持。
  拓宽融资渠道。大力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加快上市公司整合步伐,提升再融资能力。加强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备规模效益、管理科学规范的企业或项目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证券市场募集建设资金。探索推进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营造有利于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监管机制和信用环境等市场环境,为大型项目提供资金融通。对于公共交通、城镇排水管网、供气管网、公立医院等公共项目,积极争取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融资服务,配合以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多种形式的补偿机制,保障项目收益和还款来源。
  当前我省投资的较快增长与效益质量下降并存,说明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投资规模的增长来拉动需求量的扩张,只能形成更多的一般性供给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调整缓慢,结构优化难度较大,经济发展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之路很不平坦。(作者单位为陕西省信息中心)
其他文献
我们身处在知识突飞猛进、社会日新月异的时代, 教育和教学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 因而我们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与时俱进。我认为, 在语文教学中要借助和谐的教学关系提高语文素养以适应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 那么, 我们应该处理好哪几种关系呢? 本人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 学生对教师的信
嘉政发[2013]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嘉兴撤地建市30
采用还原铁粉、碳化硼粉末、硼砂在基体金属材料Q235钢板上进行氩弧熔覆,并研究了6%、8%、10%、12%(质量分数)四种不同碳化硼含量对熔覆层组织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
【摘 要】文言文历来都是农村学生的弱项,为改变此种现象,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意义,讲究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文言文成绩。  【关键词】 探究 方法 兴趣 积累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二十年,我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文言文。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由于时代距离太遥远,文言文与现代文差异大,学生学习、理解难度大;第二,学生认为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不上,没有实际意义;第三,文言文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由此可见高中语文教学指向不再单纯的瞄准高考,不再做单纯的应试教学,而是瞄准人的发展和成长,是为了个体的终生学习打基础,也是人本教育的基本体现。本文将从阅读教学这一领域来升华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语文素养 美文积累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新课程要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在致力于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教是为了不教”, 这也是大多高年级语文教师通过教学所希望达到的目的。课改推行了近十个年头,固守“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抄、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这一模式的教师已几乎不见,大家都知道该换一换脑筋。可站在引导者的位置,究竟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励高年级学生自己学语文、用语文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可以说,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呢?笔者根据长期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西湖之约,全球瞩目。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下,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举行。中国作为主席国同出席杭州峰会的各成员、嘉宾国、国际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此,要不断提高学生在习作中的自我意识,要不断促使学生主动地去观察、思考和想象。只有当学生自己想写、愿写时才能进行有效地写作。而教师的指导、启迪也只有在激发学生写作动机后,才能转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