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che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认清提高课堂效率和增强课堂效果不是同一个概念
  教师认识的高低,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这些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心、重视,说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全面提高教学、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确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评价教学质量,不仅要看教学效果,还要看教学效率。例如,第一册教学认识0这个知识点,所需时间如果是15分,结果一位教师花15分达到教学目标,学生认识了0;另一位教师花20分,学生也认识了0。显然这两位教师的教学效果相同,学生都认识了0这个知识点,但从教学效率这个角度看,前者高于后者。所以教师不但要注意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应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关键
  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要素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了这些基本要素和具体操作时的一些细节,如教态、语言、板书、环境等,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将提高。这里仅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两个方面举两个实例来说明优化教学过程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何等重要。
  例如我在讲“60÷3=20”时,先让学生分一分小棒,从中领悟到:60根小棒每10根1捆,共6捆,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捆,就是20根。根据上述操作过程理解60除以3,可以把60看作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就是20。接着我引导学生概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计算出结果就是多少个十。教学“69÷3”时,让学生摆出6捆(每捆10根)、9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3份,边分边提示:先把什么平均分成3份,再把什么平均分成3份,合起来是多少?分完后让学生说说分的过程,教师示范。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了小结:刚才计算60÷3时先把60根小棒看作6捆,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捆,就是20根。现在计算69÷3,有6捆零9根,也先分整捆的,每份有2捆,再分单根的,每份有3根,这样每一份里都有2捆和3根,就是23根。最后说明69÷3的口算过程,先把69分成6个十和9个一,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9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3个一,把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23,就是所求的商。这样教学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操作给儿童建立表象和激发学生思考,促进他们对法则的理解。学生掌握口算方法的效果相当好。另一位教师怕麻烦,没有让学生操作,仅通过讲解说明口算方法,绝大部分学生当堂虽然知道了口算方法,但大多数学生不理解算理,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激发出来,课堂教学效率明显不高。
  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
  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这中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呆板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学了数学不白学,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四、优化教学手段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位教师上简单的统计中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义务教材第十册第1、2页)时,有这样一道例题:小华统计一个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该教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电视屏幕上有声有图地出现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等通过一个路口,学生处在安全的实景中,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解决了课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很浓,充分体会到实地收集数据的快乐,学习效果很好。这节课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五、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预设与实际、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等。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都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其他文献
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的要求都是一次质的飞跃,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注重理论分析。那么怎样才能学好高中数学呢?  一、对数学要有浓厚的兴趣与动力,并且有学好它的信心  数学是如此的重要,生活中的股票、存款利率、增长率、几个百分点、最少用料、最大利润、风险决策……无一不与数学有关。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感觉,就要创造机会让他们获得一个个小小的成功
激励性评语是积极有效的教育手段,是一针“催化剂”,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和动力,促进学生向着好的方向努力,正如苏霍姆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科特点,根据学生的个性,有的放矢,巧妙地运用评语,大大改变了学生以前做作业拖拉、书写糊涂等不良习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励性评语的意义  心理学研究中有一种“贴标签”效应,就是一个人被贴上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三种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与同学合作交流,从而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过程。探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更重要的是在知识探寻的过程中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了知识传递这条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交流的主线。课堂教学环境是否愉悦和谐,影响着师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制约着教学效率能否提高。怎样使小学课堂环境愉悦和谐?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调节气氛,学生轻松学习  课堂教学应有张有弛,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集中。在教学中,由于新旧知识,以及难易程度的改变等,学生的学习往往会出现起伏的现象。教师要注意及时
公路养护设计的定义rn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按工作阶段划分,可分为网级养护决策及项目级养护决策两个阶段,其主要解决在什么时间,针对哪些路段,采用什么方案的问题.公路养护设计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实用性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即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
练习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学习成果的渠道。教师在解读教材习题设计意图的基础上,还应当深度开发教材习题资源,用好、用活教材习题。其中对于“陷阱题”的编制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陷阱题”不仅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多角度地编制“陷阱题”,赋予“陷阱题”更多的内涵。  一、从“数”的角度编制“陷阱题”  1.数感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细心计算
目的:研究对比中、藏医药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处方药物分布特点、规律,核心药物等。方法:本文采用全国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CNKI等网上数据库,通过以“中医药浴、藏医药浴、
我们非常沉痛地宣布,分析光谱学领域的巨人Garry Horlick于2018年11月1日去世. Horlick以他的科学洞察力以及科学出版物和会议报告的清晰性和有效性而闻名于世.他在光谱学和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受量的意义,形成数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校上了一节落实新课标研讨课。教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