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学生同行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ei00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是幸运的,因为在语文课上,我可以和学生一起去看世界上新奇的事物,去看人类的杰作,去心游丛林与海洋,去化解人生困惑,去敬畏生命;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将文字融进心灵,化入血液,带着温度,和学生一起体验人生。我愿意放下骄傲者的姿态,将真我展露在学生面前,和学生一起成长。
  一、排练《西厢记》
  国庆前夕,学校为举办国庆晚会各处征集节目,正逢我们班排练课本剧——《西厢记》,校领导就建议我班将此剧搬上舞台。同学们得知此消息,深知机会难得,便积极迅速地投入到排练当中。我带的两个班都想争取这个机会。为了公平起见,他们决定小组竞赛,投票选出优胜组,最后将最优秀的演员集合成一个剧组。两个班团结协作,自导自演,共同推出了三个“资深”编剧,召集所有“实力派”演员,牺牲了七八天休息时间,反复改稿子,精心排练。导演拥有古典情怀,尽量尊重经典,保留原著的高雅格调,但也灵活采用了一些现代元素,努力让舞台效果更出彩。情节精彩纷呈,比如:张生殿前大显才华,公主花园偶遇暗许芳心,郑桓当街欺凌莺莺,皇帝赐婚嫁女,张生断案斩郑桓,公主莺莺针锋相对,出题考验张生真心,才子佳人大团圆。其间同学们配上唯美的诗词及古典音乐,还编排了很多武打动作,有一个同学擅长跆拳道,他反复刻苦练习。最后的大团圆,我们以集体舞形式结束。完美落幕的场面在我们心中预演了很多遍。
  排练条件虽然有限,可是同学们毫无怨言,他们牺牲了晚饭时间去彩排,试音。他们集八方所能,将能用的道具都带来了,就等着第二天的精彩表演。可是最后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学校临时取消了我们的演出。正当我失落的时候,同学们反而来安慰我:“老师,别难过。其实能不能演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排练的过程中考验了自己,现在更加自信了,也更团结了。”
  我释然了,学生们的心里住着一个大我,他(她)敢于站在高处,带着天地柔情,迎接一切,看淡一切。这种智慧就是成长的妙门。
  二、夜读《秋声赋》
  备《秋声赋》一课,初读时我觉得本文阴气甚重,又正值一位亲属患了重病,我便落入了虚无苦闷之中。北宋王观的《红芍药》说:“人生百岁,七十稀少,更除十年孩童小,又十年昏老。”如此一算,人生也就还有五十年,这五十年还分为两半,白天和黑夜,有多少喜怒哀乐全在这二十五年里了呢?可是我又不甘心。我们读文化经典,就是为了形成健康的生活信念,找到解决人生困惑的办法,就是为了心灵的启迪和人格的提升,我现在的心境“演”的又是哪一出呢?!
  左思右想,我干脆将这个困惑抛到了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来寻找暗藏在《秋声赋》当中的精华妙义。有的学生安慰我说:“人若多虑,消耗精力,又无济于事,担心的事最后百分之九十都不会发生,不妨做那个心思单纯的童子,有烦恼睡一觉就好了。”我的心情竟变得舒畅起来。接着我和学生进一步分享阅读感悟。
  夜读养心。这印证了孟子的“夜气,存而勿失”“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人在宁静的夜晚读书,更能抛开白天诸事烦扰,放下浮华虚伪,反省自己,养浩然之气、大勇之气。在平和的环境中思考问题,在静定中储蓄凝聚内在的生命力。书中自有调节人生的博大精深的智慧。
  惜取时光。欧阳修对人生的诗意与美感保持着敏锐的感觉,贵在有深厚的学养、开阔的胸襟,才能有如此细腻的感发。悲秋,恰说明他对生命的执著,对时光的珍惜。
  增值减负。欧阳修善于给人生减负而增值。他多次自求外放,思考何为力不及,智不能。他想极力摆脱负面的、累赘的、患得患失之累,努力寻求轻松洒脱的精神境界。所以我们要学会人生的减法,才会获得轻松的人生。
  悟中坚定。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有着宏大的志愿、深邃的心灵、长期的蓄积,才会有深远的感悟,人的心理在一次次的考验中才会更加坚定。
  “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那节课上完,师生的心情都非常好。古今的人性是相通的,将经典作品融进现实人生,用心去悟,就会挖掘出鲜活的气息与全新的价值。
  三、探讨“灵魂”
  一次课上,为了阐明一个人生道理,我拓展了一个佛理小故事,并说:“人的身体、金钱、伴侣最终都会离开自己,而灵魂则永远伴随自己。”晚自习时,一个学生提醒我有个地方讲错了,他说:“佛曰‘人无灵魂。’伴随自己的不是‘灵魂’而是‘自性’。”他接着就和我聊释迦摩尼,聊佛理,聊基督耶稣在佛教中的地位。他崇拜自己的父亲,因为其父半生参佛,事业顺利,而且有了佛心的自持,自动远离了社会上污浊的人事。
  他在论及佛学的时候神采飞扬,但是论及自己的时候就黯然失色了。因为成绩不佳,他的自我评价度很低。他总觉得辜负了亲人的厚望,总觉得自己修心不足,不够克己。他说学习压力大,对前途一片茫然。站在闷热的走廊上,他颓丧地站在那里,低着头,垂着手,任身边的小飞蛾和笨重的甲虫在光里扑闪,最后发出一声沉沉的叹息。
  正当我试着安慰他时,他突然弯下腰,轻轻地用纸将脚边的两只甲虫包好,将其放生,嘴里还念叨:“晚上它们在走廊里会被踩到。”我突然很感动,也找到了答案。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贫穷和富贵,我们都应该维护好自己的心性。一个孩子在黯然神伤、无暇自顾的时候,还能小心地捡起脚下的甲虫,拯救微小的生命,这样善良的孩子,会没有未来吗?
  与学生同行,让师生的足迹重叠,使师生的心灵交融,每一天都会有所发现,每一天都会有所成长,这是幸事,也是乐事。
  (江苏省淮州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即某些概念、文本词句的解释并非唯一,甚至是对立的,我们称之为多解性言语。无论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界,教师面对这种多解性言语往往难以取舍,便告诉学生两种或多种解释都是成立的。当然,这种将矛盾交给学生自己去处理的方法未尝不可,但作为教师来说,一定得从教学的角度作出更可靠的解释。例如,《木兰诗》中关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是否互文的争论便是一例。毫无疑问,《木兰诗》
期刊
大概是从事语文学科教学论及教师教育研究的缘故,平时,经常有学生问到这样一个问题:“近来,在语文教育研究上有什么热点吗?”我理解这个问题背后的意味。  回顾新时期以来中国语文教育走过的30多年探索历程,我们几乎可以用一系列热点问题将其串联起来。比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第一代特级教师发起的教学法创制热;20世纪90年代,有在经济大潮冲击下产生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大讨论和表达对当
期刊
《成功》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的一篇议论文。作者积七八十年经验提出成功的公式,并对成功的三要素进行辩证分析,得出论点 “勤奋是成功的必由之路”;他以辩证、深邃的眼光和宽厚、慈善的情怀给后辈莫大劝慰和忠告:天资、机遇虽好,但可遇不可求,守住勤奋最重要。  基于此,本课拟采用电子白板和ppt的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融合开放、彰显自主、追求创新,采用情境创设与品读感悟相结合、文本对话与互助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期刊
编者按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给人的感觉是非常不同的。自从“课标”采用四个学段的划分方式之后,语文教学中的年段差异一直备受关注。本期我们选取了南京市秦淮区教研员周正梅老师组织的一次以初小衔接为主题的语文教研活动,看一看面对同一文本,三四学段的语文教师做出什么样的教学选择;再听听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黄伟教授的点评,看从中能获得什么样的启示。
期刊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初中生不爱学习文言文,文言文也常常是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的领域。基于此,我们尝试通过问题建构式生态课堂下的“以文带言”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来改变目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现状:习惯于串讲直译  由于受到中考的影响,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往往重言轻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变成了古代汉语知识的传授,所以课堂教学就变成了对实词虚词的解释,对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等古代汉语知识的理解。很多老师
期刊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中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宋代的大文豪苏轼也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由此不难看出诵读对于文章理解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教学目标贯串了三、四学段。可见,朗读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  首先,朗读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默读只是在看,只是眼和脑在参与,而
期刊
2014年笔者有幸参加了江苏省教师基本功比赛。比赛涵盖的内容很多,有粉笔字书写、即兴演讲、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教材外古文句读和翻译、课外古诗词鉴赏。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环节。原因首先就在于一个“难”字。如果稍加归纳,至少有以下三难:1.难在时间的限制。本次比赛中,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环节有三个小时的时间限定,在规定时间内,不仅需要完成整节课的设计构思,还要以电子稿的
期刊
编者按  近年来,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备受老师们关注。本期呈现的王美霞、王苏莹两位参赛教师均荣获2014年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从她们的追述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选手们在比赛过程中的体验,也可以获得一种非日常化的观课视角,以及一种反思教学的途径。  近几年来,“模拟课堂”逐渐成为职称评定和许多教学比赛常用的形式。在连续两届江苏省青年教师语文基本功大赛中,模拟上课所占权重在所有比赛项目中占4
期刊
吴非老师在前言中写道:“教师是一盏灯,多多少少能照亮一个学生一点点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他可能不得不徘徊。”作为一名入职不满一年的新教师,我在教学方面有许多困惑和不足,而书里一个个关于教学、德育、管理方面的小故事,却如同一盏盏灯为我破开迷雾,照亮坦途,引领我在教师的岗位上一步步走下去。  下面让我们共同来读一读书里的小故事。  故事一:“你培养过‘课托’吗?”  当我抛
期刊
文学经典既反映作家个体的生命体验,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生存、思想经验。这就需要学习者对文本背后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否则,不仅文本解读的准确性、深刻性无法保证,而且学习者自身文化人格的塑造也难以完成。教师应该适当引领学生关注这部分内容。笔者认为,对作品文化精神的发掘,在高中文言文篇目的教学中体现得较为充分,而对外国文学经典则似乎着力不够,缺少重视。  如何从文化层面对外国经典文本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