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非老师在前言中写道:“教师是一盏灯,多多少少能照亮一个学生一点点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他可能不得不徘徊。”作为一名入职不满一年的新教师,我在教学方面有许多困惑和不足,而书里一个个关于教学、德育、管理方面的小故事,却如同一盏盏灯为我破开迷雾,照亮坦途,引领我在教师的岗位上一步步走下去。
下面让我们共同来读一读书里的小故事。
故事一:“你培养过‘课托’吗?”
当我抛出这个问题时,老师肯定在想:什么是“课托”?一次听公开课时,在座的学生非常“配合”,老师一个问题下去,学生立刻响亮地报出答案,偶尔有小杂音,也在老师的引导下迅速变得整齐。无疑,这节课从课堂效果来看十分成功,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水平也高。然而,奇怪的是,课后作业却表明:有的学生似乎并没有弄明白课上提到过的知识点。为什么?我们常说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步步引领学生得出正确答案。然而有时候,学生得出答案的方法,却只是根据老师的语气来“排除”“猜测”。
习题课上,我问某主语是单数还是复数,孩子们有的回答单数有的回答复数,只要我重复一句“是单数吗?”几乎所有同学都会立马齐声回答“是——复——数——”。在他们看来,老师质疑单数就说明不是单数。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的谢嗣极老师把善做“排除法”的学生形象地称作“课托”:“师生互动中,分明可以看出,学生在揣摩老师的心思,主动迎合老师,想老师之所想,就是缺乏自己的思想;答老师之所望,就是缺失自己的声音。偶有偏差,老师只要稍加点拨或暗示,学生立即回到‘正途’;偶尔稍有自己微弱的声音,老师的声音一高,立即自觉失声。”
因此,我开始有意识地减少重复提问,在发现不同的声音时,询问学生的思路,以发现问题所在,而不是单纯地诱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我开始关注提问的价值,和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提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思考,而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说出标准答案,不是吗?“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是教育;千万不能有意无意间,把学生培养成‘托儿’。”
故事二:“你在意一块钱吗?”
不知大家有没有借钱给学生的经历?如果你借给学生一块钱,学生答应还,可过后没了下文,你会不会提醒他?如果是十块,一百块呢?要借多少你才会心疼到提醒学生还?李刚老师在《虽然只是一元钱》里说,他借给学生一块钱坐车,学生答应要还给他,但是后来大概忘了。李刚老师思索再三,还是提醒了学生。因为他认为:“在这件事里,礼貌和诚信比金钱更重要。当学生遭遇困难,又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时,应该学会感恩。有感恩的心,才能把仁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合上书我想,这件事要换了我,就算还记得这一块钱,也肯定不好意思去和学生说;我还会觉得,为了一块钱去向学生“讨债”,也会让学生难堪。然而,我自以为是的“换位思考”却受到了李刚老师的“批评”:“如果教师碍于情面不提醒学生,学校教育的缺失,就会养成他们对一切漫不经心的不良习惯。”
我相信这个学生以后会成为诚信的人,因为他的老师用一块钱的例子告诉他诚信的价值和意义。一位教师,如果能够敏锐地抓住生活中点滴的教育机会,对学生做出最正确的教导,那么他就是一盏明灯,能照亮着学生,让他们读书,明理,做人,成才……
下面让我们共同来读一读书里的小故事。
故事一:“你培养过‘课托’吗?”
当我抛出这个问题时,老师肯定在想:什么是“课托”?一次听公开课时,在座的学生非常“配合”,老师一个问题下去,学生立刻响亮地报出答案,偶尔有小杂音,也在老师的引导下迅速变得整齐。无疑,这节课从课堂效果来看十分成功,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水平也高。然而,奇怪的是,课后作业却表明:有的学生似乎并没有弄明白课上提到过的知识点。为什么?我们常说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步步引领学生得出正确答案。然而有时候,学生得出答案的方法,却只是根据老师的语气来“排除”“猜测”。
习题课上,我问某主语是单数还是复数,孩子们有的回答单数有的回答复数,只要我重复一句“是单数吗?”几乎所有同学都会立马齐声回答“是——复——数——”。在他们看来,老师质疑单数就说明不是单数。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的谢嗣极老师把善做“排除法”的学生形象地称作“课托”:“师生互动中,分明可以看出,学生在揣摩老师的心思,主动迎合老师,想老师之所想,就是缺乏自己的思想;答老师之所望,就是缺失自己的声音。偶有偏差,老师只要稍加点拨或暗示,学生立即回到‘正途’;偶尔稍有自己微弱的声音,老师的声音一高,立即自觉失声。”
因此,我开始有意识地减少重复提问,在发现不同的声音时,询问学生的思路,以发现问题所在,而不是单纯地诱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我开始关注提问的价值,和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提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思考,而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说出标准答案,不是吗?“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是教育;千万不能有意无意间,把学生培养成‘托儿’。”
故事二:“你在意一块钱吗?”
不知大家有没有借钱给学生的经历?如果你借给学生一块钱,学生答应还,可过后没了下文,你会不会提醒他?如果是十块,一百块呢?要借多少你才会心疼到提醒学生还?李刚老师在《虽然只是一元钱》里说,他借给学生一块钱坐车,学生答应要还给他,但是后来大概忘了。李刚老师思索再三,还是提醒了学生。因为他认为:“在这件事里,礼貌和诚信比金钱更重要。当学生遭遇困难,又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时,应该学会感恩。有感恩的心,才能把仁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合上书我想,这件事要换了我,就算还记得这一块钱,也肯定不好意思去和学生说;我还会觉得,为了一块钱去向学生“讨债”,也会让学生难堪。然而,我自以为是的“换位思考”却受到了李刚老师的“批评”:“如果教师碍于情面不提醒学生,学校教育的缺失,就会养成他们对一切漫不经心的不良习惯。”
我相信这个学生以后会成为诚信的人,因为他的老师用一块钱的例子告诉他诚信的价值和意义。一位教师,如果能够敏锐地抓住生活中点滴的教育机会,对学生做出最正确的教导,那么他就是一盏明灯,能照亮着学生,让他们读书,明理,做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