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与对策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u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尖锐地指出:“十年时间(现在是十二年),二千七百多课时(现在按《国家课程计划》,小学六年总授课1734课时,初中三年总授课568课时,普通高中368课时,共计2670课时,再加上用于总复习的时间,实际上课时间已经超过三千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用“不容乐观”来指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一点也不为过。目前小学生语文知识贫乏,能力欠缺,素养不高绝非个案。
  十余年来,笔者经常到不同层次的学校听语文课,每年都不少于二百节,也经常参加国家、省、市级课堂教学观摩课或观看比赛的录像课,不断研读优秀的教学设计,反复的分析、思考让我越来越感到: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不是在用教材来教语文,而是在教师主宰下,对课文内容进行繁琐分析,借课文来讲价值观、讲道理、讲做人……教师似乎觉得要讲的越来越多,上课时间不够用,有时还要占用学生的自习时间。结果小学六年过去了,学生字没写好,书没读好,语文兴趣没有培养起来,学习语文的习惯没能培养好,语文素养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不少学生也因此觉得语文课寡然无味,从而厌倦语文。对母语的学习持如此的态度,令人深感悲哀和深思。难怪一些专家一针见血地批评当前的语文课是“过度的课文情节讲解分析”、“人文内涵的过度泛化”、“课程资源的过度开发”……语文课堂变得虚胖、浮肿、高耗、低效。
  小学语文教学要走出上述误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转变观念,大胆改革,紧紧围绕听说读写训练来实施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
  一、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
  我们研究课堂教学,那究竟什么是课堂教学呢?按照吕叔湘的说法:“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而我们课堂上的一些做法,确实体现不出教师“教”,学生“学”的味道,往往是以教师的“教”来代替学生的“学”,以教师的认识结果来取代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师享有无形的话语霸权,许多教师习惯于夸夸其谈,而不善于倾听,学生提问常被置若罔闻,学生异议常被束之高阁……课堂上一直在忙活的总是教师,但凡教师提问,只要有一个优等生举手回答,这一教学环节就过去了。难道这一个学生会了,就等于全班学生都会了?事实上,多数学生是在默默地“陪读”。这样的课堂教学何谈高效?笔者坚信,语文课堂应树立以生为本的学生观,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同时,教师要转变角色,把学生视为“人”,放下架子,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营造环境,提供服务;始终坚持“学生已经会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能教”。当然,教什么,怎样教,最终要归结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发展需要上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真正把教材当例子,让学生从大量的例子中渐渐学会读书,为提高学生终身的语文素养打下基础。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突出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
  教育心理学认为,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清朝的教育家颜元也说过:“教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 由此可见,训练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落实好这一点,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1.备课优先预设。备课时的预设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一课听说读写训练的项目有哪些?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和要求?通过什么形式来训练?在什么时间进行?怎样进行指导?同时,还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来通盘考虑,如何在训练过程中进行人文教育,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2.把语文训练落到实处。要建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必须加强训练,即让学生动手来做,在语文训练中学语文,做到有目的、有重点、有层次、多形式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
  3.作业相应配合。作业设计要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一目标服务,一些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练习题尽量少做或不做。诸如“我们受到了什么教育?”“我们应该怎样向英雄学习?”这类作业,学生已经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和感染,没有必要再为了“贴个标签”而进行训练。
  三、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良好习惯属于非智力因素,但它对智力因素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专心致志读书的习惯;(2)有目的进行阅读的习惯;(3)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4)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一定要圈点、勾画、写批注、写读书笔记)的习惯;(5)读书时勤翻工具书、利用资料的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语文训练中逐步养成的,光说不练是不行的。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本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创新教学方法,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并与家长们积极配合,家庭学校共同努力,相信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定能够养成。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在多数食用菌生产、菌种培养基配方中都用到石灰,一般先买生石灰,加少量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料中加入的石灰宜用新生的熟石灰,不用建筑用熟石灰,是因为建筑用的石灰中含杂质较多。
研究了城市再生水资源项目的投资问题,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权衡各方面影响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再生水资源项目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择符合投资需求的评
文本有着自身较为科学的知识体系,是我们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在使用教材上,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背景和知识发展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能“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科学地对教材进行删减、增补、重组等。  一、微风起兮水增波  “教师的工作基本上属于表演业,他要用戏剧和故事说演的方式,将知识和智能呈现
人有其特质,文有其特点。就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的道理一样,每一个文本都有着与其他文本不同的“这一个”。正是“这一个”,决定着文本的生命,决定着文本的价值。如果我们忽视文本的独特性,就会让文本失去应有的价值而淹没在浩瀚的书海之中。为此,我们只有基于每个文本的“这一个”,才能给学生创造出许多的“这一个”。  一、从背景入手,捋出文本的情感源泉  总的来说,目前被选入教材的文本基本上都是作者苦心
龙陵县镇安镇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大镇,农业基础地位十分明显,全镇2008年底有农业人口9420户39657人,有耕地总面积3445.6hm2,其中山地面积2307.67hm2,全镇近1/3的农户都靠这些山地生存,由
盛世修志,自古皆然。中国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之际,修志之风蔚然兴起。历史上,把修志功能概括为存史、资治、教化。江泽民同志认为:“编纂社会主义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教师都重视“三分钟”的精彩,即在导入新课时变着花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却忽略了在初读后他们是否还具有强烈的阅读期待。学生一旦了解课文内容后,“期待”就消失了,渐渐失去了预习、初读时的兴趣,阅读就如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所以,教师要在不同的环节中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给他们新的“期待”。有了这种“期待”,阅读才会是一壶好茶,越品越有味。那教师该如何
何谓理想的语文教学?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偶然读到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句,感慨颇多。这不正道出了语文课的真谛吗?它朴素得像那刚出清水的芙蓉花,质朴明媚,毫无雕琢装饰。如若教师、学生、文本能够有机地统一,不矫揉造作,那课堂不就顺畅自然,令人回味无穷吗?  一、删繁就简三秋树——质朴的“求实”  语文姓“语”,语文教学应时刻体现语文的本色。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具有浓厚的“语文味”。那什
语文积累是形成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劝学》中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积累是阅读理解和写作的基础。积累越丰富,阅读理解就越透彻,写作就越得心应手。引导学生潜心积累语文知识,这样就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激发学生语文积累的兴趣  1.为学生进行积累做好表率  语文教师要注意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不断汲取新的信息,与时俱进。学生早读课
1.1临麦6号临麦6号为临沧市农技推广中心麦类课题组于1995年用86鉴22作母本,84-346作父本经人工杂交选育而成。1996年进入综合性状鉴定(选种圃,育种编号96鉴21),1997年进入预备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