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话师魂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402179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于漪老师,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职。于漪老师在基础教育领域60年辛苦耕耘,不断求索,走过了弘扬高尚师德的光辉历程,留下了坚持教育改革的真实写照,也成就了呕心沥血培育新秀的不朽诗篇。为了弘扬于漪老师的治教精神,让青年教师接过于漪老师传下的“师魂”之炬,2011年11月5日下午,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薪火相传话师魂——庆贺于漪老师从教60周年”活动在上海远程教育集团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在上半场的庆典活动中,各界领导纷纷对于漪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成就表达了由衷的敬佩,高度肯定了于漪老师对上海和全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在下半场 “薪火相传话师魂” 的主题论坛上,四位来自上海基础教育界的优秀教师从不同角度回顾了于漪老师的风采,阐释了他们对“师魂”的认识。
  于漪老师60年的从教生涯,就是一段淬炼“中国现代教师之魂”的历程。为了让更多教师了解于漪老师,学习于漪老师,传承和发扬于漪老师的为师之魂,我们特将四位老师的发言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其他文献
卡尔雅斯贝尔斯(1883-1969)是德国伟大的哲学家,精神病理学家,现代存在主义哲学主要代表人之一。其主要代表作之一《什么是教育》以存在主义哲学为认识论基础,从“生存、自由、超越”的存在主义哲学观出发,面对科学主义的冲击,详尽地论述了作者对教育问题的见解,致力于探索如何让教育摆脱功利主义和世俗化的困扰,把人类精神整体与个体存在的统一作为自己的教育追求,使教育真正关注人的本质性问题,为我们探寻教育
纵观2010年18套高考试卷上的文言文试题,不难发现“鉴赏”类题目仍旧严重缺失。《考试说明》中提到的“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仅仅在古诗词的阅读考查中有所涉及,而在文言文阅读考查中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那么,“鉴赏”严重缺失的高考文言文考核,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一、“知识能力”退化,“解题技巧”凸显    按理,高考的考查重点应是考生的“知识能力”。然而,失去“鉴赏”的文言文考核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也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而我的原点是农村,是学校,因为我生于农村,长于学校。在城市打拼数年后,我回到农村,做了一名农村教师。   这种与教育的缘分与生俱来,从祖辈、父辈到我这一代,家族中一半以上的亲人都工作在教育战线上。在家庭的熏陶下,我从小就立志“甘为人梯”。大学毕业后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在城市当了教师,数年内
山西省新绛中学成立于1902年,为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是一所有着光荣传统和辉煌业绩的百年名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因“教风严谨,学风刻苦,成绩卓越,特色鲜明”而誉满三晋,为国家培养出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结出了累累硕果,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获得了“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特色中学”“山西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教学篇:“学案课堂”革新教学焕生机  改革
《中国教师》:长宁区对于中小学校长任期是怎样规定的,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您怎么看待这一规定?  陈设立:长宁区从2005年3月起实行校长任期制,一般一个任期为3年,校长在一所学校一般不超过2~3个任期。校长任期届满,经考核符合任职条件的,按有关程序批准后,可以连任;确因工作需要,可以调任;由于年龄、健康等原因不能继续完成下一个任期的一般不再连任(经批准,其原有职务待遇可予以保留);校长在任期内,有工
1917年1月,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其时北京大学学生,颇为社会所菲薄。”[1]蔡先生认为,学生为社会所菲薄的原因是,“学生之入大学,仍抱科举时代思想,以大学为取得官吏资格之机关”[2],因此,在任事第一日,就对北京大学学生发表演说,这就是著名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在蔡先生的演说中,有这么一句话:“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3]蔡先生在此阐明
我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已近20年了,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每天在课堂上面对说不出话的听障学生感慨颇多。生理缺陷使他们很难全面、客观地接受外界信息,他们往往呈现出认知肤浅、思维粗放而心理敏感的特征,这直接影响了他们道德认知的发展和成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怎样提高聋校德育课堂的实效,让道德标准、价值观念沉淀于他们的心灵,并内化于他们自觉的实践之中呢?  通过实践我认识到,聋校思想品德课的文本,其所
培养年轻教师的校本研修,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导师制,一帮一,一对一,这种方式由于缺少多样化的基因,容易出现近亲繁殖现象。另一种是团队制,众帮一,多对一,团队关于课堂教学的评价、建议自然呈多元化倾向,年轻教师可吸收的营养也比较全面。第二种基于合作的校本研修方式看起来比第一种更具优越性。但多元化中出现的教育观念、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冲突,常常令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遭遇“百花纷乱难酿蜜”的尴尬。  
“老师”是现实生活中流传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的对于教师的称呼。  据说早在唐尧时期,“老师”一词就出现了:“襄陵人姓席氏,其名未闻,即古之席公。以播种耕稼为事,每击壤而歌于路曰:‘耕而食,凿而饮,出而作,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焉?’尧闻而嘉之,尊为老师云。”(《万姓统谱》卷一百二十二)山西襄陵县的老师村、老师祠,即用以纪念此人。这首《击壤歌》,很多文献中都有记载,但都是后人的追记,不大可信,至于尧尊
编者按:2008年7月12日,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委员会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校发展研究所合作,启动了为期一年的小学规范化建设专家指导团项目。丰台区教委选择了10所学校作为项目学校。在一年的合作中,专家指导团创建了核心工作站、小组工作日等制度,开发了学校发展状态评估等工具。项目以学校需求和发展为导向,采取一校先行、九校跟进的策略。前半年以小组工作日形式对每所学校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建议,后半年以课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