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游戏与美术教学的完美结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king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联想游戏”教学满足了学生爱玩好动的需求,大量实物造型各异,有效刺激了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的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促进学生不断学好新知识与新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联想游戏 美术教学 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联想的方法。大胆使用材料,装饰联想到的事物。游戏激发兴趣,尝试联想。欣赏《猴妈妈和孩子》,学习根据外形联想,分析作品学习变换方向进行联想的方法。欣赏《牛头》,学习组合的联想方法。师生互动使用材料装饰联想后的事物。欣赏作品,进一步拓展联想。感受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带给人的乐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联想,认识到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热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生活用品产生联想,并把自己的联想表达出来。
  课前准备:玩具汽车、毕加索等作品图片、造型各异的日用品、各种材料。
  一、“联想游戏”导入新课《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1.教师伸出两根手指,朝下前后动;伸出五根手指,启发:“联想到什么?”
  学生想象:树杈、兔子耳朵;行走的腿;五指山、蝴蝶的翅膀……
  2.教师小结: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同的地方,启发思维从一个事物跳跃到另一个事物,这就是“联想”,现在我们就正式进入“联想游戏”。
  3.从日用品开始,师生交流日用品的名称,明白各自不同的外形。
  二、欣赏毕加索《猴妈妈和孩子》学习根据外形进行联想的方法
  首先出示玩具汽车,学生联想。其次出示毕加索的《猴妈妈和孩子》,学生仔细看猴妈妈的头部,惊讶:“是玩具汽车。”然后对照比较:“车身变成了猴妈妈的头,车灯竟然是猴妈妈的鼻孔……真是独出心裁!一辆汽车竟能改装成猴子的头!”紧接着,教师提出建议:我想学学大师,把汽车玩具改装成大象怎么样?学生得出结论:不合适吧?大象的特点是鼻子长,耳朵大。最后出示玩具汽车,打开前盖:“这样可以联想到什么?”学生惊喜:“大河马”……
  三、分析探究同龄人的作品学习变换方向进行联想的方法
  逐一欣赏书中同龄小朋友的作品,看书。
  1.学生找出作品中的日用品(剪刀、勺子)。教师出示实物,变换位置:整体,局部。变换不同角度,提出:还能联想到什么?学生自由联想。
  2.看来同一件日用品观察的人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联想。
  四、欣赏毕加索的作品《牛头》学习组合的联想方法
  教師:“这儿有一件毕加索的雕塑作品,想看看不?”出示作品图片:“快速找出作品中的日用品。”学生兴奋:“一个自行车座和一个车把。”
  小结:毕加索将废弃的自行车座车把巧妙构思了这一尊“公牛”。牛是西班牙民族精神的象征,对一位西班牙的艺术家来说,具有特殊的文化含义。
  学生发现《牛头》用了两件日用品。教师总结:这种联想的方法就是组合。
  五、师生互动使用材料表现装饰联想后的事物
  1.CD光盘的联想与装饰表现。教师拿起一张光盘,自言自语:“这光盘圆圆的、亮亮的,你想到什么啦?”
  学生1:女孩的脸。
  教师:我们给她装饰一下:组合、剪贴,这种皮肤颜色一定是来自快乐星球的。
  学生2:我觉得挺像钟表,加上时针、分针、秒针就更像啦。
  教师:好主意,来时针、分针、秒针,再装饰点卡通图案——龟、兔,兔子跑得快,贴在秒针上,乌龟爬得慢,贴在时针上。
  教师:如果把它涂成红色呢?想到什么?(七星瓢虫)教师添加触角、腿。
  教师收集数张光盘,沿曲线摆开:“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蜈蚣、毛毛虫。
  教师添画腿、头部表情及其他。
  2.学生奇思妙想,自由创作。学生拿起一舒化奶盒,“贴上号码、加根天线就是手机;立起来像冰箱放平了;再贴上眼睛、鼻子像正在吃萝卜的兔子;好几个都立起来,穿上黑礼服,贴上白肚皮就是企鹅啦……
  六、教师总结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让我们在生活中寻找和发现美,敢于想象和创造美。
  下课了,我看到孩子们离开教室时仍然意犹未尽。我渴望看到:当他们在任何时候,那双灵巧的双手还想动动,感受创作过程的快乐;创作出令我们惊叹的作品,体验创作的成就感与幸福感。“联想游戏”教学满足了学生爱玩好动的需求,大量实物造型各异,有效刺激了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的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能促进学生不断学好新知识与新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游戏成分,利用游戏教学促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一节高中语法课为例,介绍了以文本为依托,以话题为主线,通过感知、探究、体验、运用四个环节展开教学的三维语法教学模式。  关键词: 三维语法 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  一、引言  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学习是有意识地掌握外语语法规则的过程。”所以,语法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语法教学通常由教师包办讲解,单纯地演示语法的形式要点,较少顾及“意义”和“语用”这两个维度。这样
数学学习中,理解无疑是首要的。没有理解,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但是,长期以来,特别是实施新课程以来,“理解”教学被边缘化了。从理解的角度审视当前的数学教学,不难发现存在诸多不良现象,甚至是怪现象。  1.教师不深入理解数学  目前,小学数学教师的学历都在大专以上,大部分为本科,还有少数是硕士研究生,知识水平不容怀疑。但是,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只拥有数学知识远远不够,要有科学数学,还要有学科数学
摘 要: “过程→生成”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要向学生展现“有价值有思想有活力的、顺应学生思维与教育规律的、具有整体性连续性生成性的知识生成过程”,基于“过程→生成”教学理念,给出了垂径定理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 “过程→生成”教学理念 垂径定理 教学设计  教学改革最根本的问题是观念问题,如果传统的注入式观念不能根除,那么改革就只能是娓娓动听的空谈阔论,所以我国的教育改革的根本点是教学观念上的破旧
摘 要: 德育是当前素质教育践行中的重要一环,与塑造和培养学生的品行密切相关。而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德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指引他们朝正确方向前行。因此如何在中学开展德育工作是一个极具探讨价值的话题。本文力求通过初中老师的切身体会,分析当前初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以人文关怀为核心,探讨如何真正做好德育工作。  关键词: 德育工作 初中生 人文关怀  自古以来,思想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桎梏,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崭新的学习平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而对于设计与制作微课的主体,同时使用微课授课的教师来说,其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微课质量,微课教学给我们带来新的震撼,也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信息技术教师由于自身的专业特点比其他学科教师在技术方面更容易实现微课的制作,然而完成一段优秀的微课录制不仅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而且要
摘 要: 本文通过对201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Ⅰ、新课标Ⅱ和大纲试卷三套试卷中有关电磁学部分涉及感应电动势这一知识点的考题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意义。  关键词: 高考理综试卷 感应电动势 新课程改革  对于2013年高考理综试卷,新课改后第一年高考的贵州、甘肃等省份,采用了新课标Ⅱ试卷,将之与课改多年的黑龙江、云南等省采用的新课标Ⅰ试卷和广西采用的大纲试卷进行比较
地理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着独特而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地理属于非中考学科,在一些地方不受重视,部分老师陷入迷茫,认为反正不考试,教得好不好无所谓。教师不认真,导致学生更加不认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其实,我认为,地理不参加中考,既是坏事,又是好事。课堂教学可以跳出应试的藩篱,有了更多可以自由发挥的地方。什么样的地理知识是学生喜欢的?什么样的
摘 要: 为提高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本文鉴于《大学物理实验》在理工科院校基础课中的重要地位,本着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问题—讨论”教学模式的建构和实施方法,并在南京邮电大学2013级随机选取自然教学班,科学有效地开展讨论教学模式的实践。  关键词: “问题—讨论”教学模式 《大学物理实验》 课程改革  《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独立设置的公共基础课,是理工科学生接受科学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思维导图与高中数学概述,在这一内容中,作者借鉴权威理论论述了思维导图的含义及绘制方法,分析了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中的可行性。在第二部分内容中,作者介绍了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最后阐释了自己的反思。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思维导图 应用分析  高中数学在高中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不管是文科生的学习还是理科生的学习,都有数学。地位虽然重要,但是在教学中,我们
摘 要: “日语能力测试(JLPT)”始于1984年,是检测母语为非日语学习者的日语能力的一项考试。参加该项考试的人年年增加,目前该考试已经成为大规模的外语考试之一。在2010年,实行了近20年的“日语能力测试”进行了改革,特别是在“听解”测试方面,新的“听解”考试不仅延长了考试时间,还对考试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整,难度随之增大,但某些学习者认为改革后的“听解”考试比较难,丢分比较多。作者在高校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