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几个要点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c8356341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数学学习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越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越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数学学习应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数学就在他们的生活中创设生活情境来学习数学既然数学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教学教学就应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
  一、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学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方法。例如,在讲“前后”这一新课时,先问学生:“你们大家还记得前几天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吗?我们班的同学参加了低年级组的跑步比赛,下面.让我们重温一下当时紧张又激烈的场面。”这时,出示本班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跑步比赛的一段录像,让学生认真观看,然后把画面定格在比赛开始不久.接着向学生提问:“你通过观看,知道当时谁跑在最前面,谁跑在最后面吗?”从而引出今天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前后”问题。这样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再比如学习“认识物体”,先让学生看一段录像(家里的各种家具、摆设),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几何物体的样子,然后再观察、触摸自己桌子上摆放的各种形体的学具 这样,从视觉到触觉,从大物到小物,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在学生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表象的基础上,再引入新课。这些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生活是思维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教学。如果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从学生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中提供让学生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就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些情境,例如,在教学“2O以内的加减法(二)”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我是一名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将口算卡片制成信件,请“邮递员”将信件投到与口算卡片得数相同的信箱里,再集体检验“小小邮递员”送信的结果是否正确。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孩子们俨然一副邮递员的姿态,把自己做的口算卡片愉快地投到自己认为该投的“信箱”里。这样,教师根据孩子们好动、好说、争强好胜的特点,将枯燥的计算寓于教学游戏中,使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出了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三、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理解生活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教学问题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我先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问题:“你能说出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形的,而不是方形的吗?”有的学生很快说出:“因为圆形的盖子美观。”再适时引导他们:“能否用我們学过的知识去解释这个问题呢?”学生及时地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去思考、交流。最后得出:因为圆的直径相等,圆形的盖子翻起时,不怕掉下去这一结论。经常这样指导,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问题,用数学的知识和头脑去思考生活中的现象。
  四、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要创造奈件.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信心 ,例如,学生认识人民币后.就在班上开展购物活动,教师让学生亲自去买东西,算一算应找回多少钱?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 又如,在学了“统计”后,教师问学生要统计的具体事物?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总之,作为教师,要设计更多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及小组交流、合作的机会。使他们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对广州市部分高校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当前广州市高等学校武术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场地设施缺乏等。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和不足严重地影响着武术教学的普及与推广,阻碍了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通过对以上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总结前人的经验,针对当前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从而为高校更好地开展武术运动、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提供参考.
【摘要】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学生为本,更新教学观念,学习新课程理论,倡导全面教育,促进每一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本人通过几年来的课改教学,对初中英语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新课程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教学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倾向于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以及合作交流式学习,下面,我们就结合初中英语浅谈一下课程新改
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是幼儿最自然、最易于接受的音乐表现形式,也是幼儿表达、交流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唱”起来,使孩子们乐于参与活动,是非常值得探讨的。我作了以下尝试探索,稍有成效。  一、节奏念白能有效促进幼儿节奏感。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要开展好歌唱教学活动可以从节奏入手,然后按一定的节拍设计节奏,并结合语言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节奏念白活动与孩子们的生理、心理节律
摘要: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应主要围绕三个基本问题展开: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合理分析与组织教学要素;正确评价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设计 有效性  教学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作为一门艺术,它需要融入设计者诸多的个人经验,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再创造,同时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学设计的方
自江苏省高考改革以来,小高考的地位日渐提高,尤其是其针对高考的加分政策使很多考生和家长对其格外重视。那么,如何在小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呢?对小高考的化学复习,提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同行参考:  一、调整学生心态,摆正位置  一般中学大都在高一还未结束时开始分科,分完科后,学生已经知道自己主修语数外,选修两门,而剩下的四门其地位在学生心目中肯定比较低,引起不了重视,那么教师这时就要开始在课堂上和练习上
作文是一种智力和精神的创造活动,又是综合性极强的言语操作过程,如何在中心作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创新作文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是目前中学作文中重点研讨的课题。  所谓创新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生会学、提高创造能力的教学,它始终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创新人格是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机制,集中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创造动机、顽强的创新活动的
【摘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产生和研究性学习方法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和推广,无疑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亮丽的最具魅力的风景线。丰富的物理知识中渗透着许多社会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团结协作意识。  【关键词】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由教师或学生自主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亲身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应用意识 培养 应用性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亲身应用所学
【摘要】本文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转变师生观念,充分挖掘新教材内容,开展多渠道探究式教学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 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旧的教育观念存在的问题明显暴露出来,部分教师只是观念发生了变化,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改变,同时他们在教学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和理解,教材的分析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现将存在的问题做如下分析:  一、问题  (一)新课程标准不能很好的把握  课程具体目标分为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虽然老师们都已参加过培训学习,可仍有部分教师对课程标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