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尴尬,是一种另类的自信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enm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年半前,我带着对留学生活美好的憧憬来到丹麦的尼尔斯中学。
  异国他乡给我最初的感觉是充满好奇,一切不一样的新鲜事物都能引起我极大的兴趣。但很快随着问题一个个的产生,我开始意识到,远离家乡的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当一个人面对所有困难时,我深深地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无助,生活变得实际而平淡。
  放学回到租借的房东家里,由于各自生活习惯不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来自不同国度的我们聚居在一起,生活起居习惯很是不同,彼此之间的沟通更觉困难;有个别外国人由于受到一些不良媒体的影响,歧视来自中国的学生。这种歧视经常会流露在他们的眼神和肢体语言上,让人不堪忍受。在这种生存环境下,我们这些英语功底较差的中国学生,往往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因为怕被别人笑话,就更不敢开口说话;又因为生活习惯的差异,我们根本不愿意和外国人接触。
  但是,渐渐地,我发现,其实很多欧洲非英语国家的学生,他们的英语水平远不如我,甚至有时还会答非所问。在得到纠正后,他们并不会感到尴尬,倒显得那样落落大方。这令我很是吃惊。
  尼尔斯中学是一所有60年历史的天主教中学,地处哥本哈根市中心。自2011年11月起,该校在6-10年级开设中文必修课,并在高中部开设中文课程作为选修外语科目。目前,丹麦已有13所中学正式开设了中文课程,还有更多的学校在筹备中,尼尔斯中学仅是其中的一所。近年来,丹麦的“汉语热”持续升温,尼尔斯中学自然也不例外。
  一天,正在读高一的扬尼克·奥弗高,在校园小径与我不期而遇,为了练习她的拗口难懂的“中文”,老远就热情地对我说:“我想,我们彼此可以学到很多。你愿意和我交流一下吗?”
  奥弗高是一个高挑的女生,一眼看上去就让人感觉到一种与生俱来的美的气质。我为她的热情所打动,立马驻足,与她兴奋地“交流”起来。我们时而用英语,时而用汉语,搞不懂的意思就手脚并用。这当儿我发现,奥弗高的肢体语言非常丰富,几乎每说一句话她都会做手势,或者扭扭身子。我想,这应该是她潜意识里心理能量的外在表现,迸射的是她的热情与强势。
  奥弗高兴奋地告诉我:“我去年冬天去了你们中国,那是一次令人激动的经历。中国很伟大,跟丹麦真的很不一样……我爱中国。那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特殊文化气息的国度。不仅仅是语言上,中国的文化教育跟我们非常的不一样。如果能把在丹麦学到的知识和在中国学到的东西结合起来,那是非常棒的。”
  听一听她的中文,我发现,奥弗高的汉语水平与我的英语“功夫”相比差远了,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她的词不达意、结结巴巴常常令我一脸茫然。然而,面前的她却一脸自信,毫无羞涩、不堪之情,这一点令我自愧弗如。
  不想,这一交流,半个多小时的时间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马上就要上课了,我们急忙彼此道一声“Bye Bye!”迅速向自己的教室冲去。
  奥弗高长得算不上美,然而,在我的内心,一种艳羡之感油然而生。艳羡之余,思考一阵,发现这种艳羡来自她的一种特质——自信。
  奥弗高的脸上没有尴尬,没有羞涩,一切自然天成。自信这种东西奇妙无比,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它没有语言,只是悄无声息地展现在你眼前,它所折射的美丽扑面而来的时候,任你心志再坚定也无法阻挡。奥弗高早已消失,我端坐教室,刚刚亲眼见证的她的“自信”的那一幕却如此的生动,不断在眼前浮现。
  我自觉是个缺乏自信的人,公共场合常会躲在人群中,从不做“出头鸟”。可是仰望人群里一展风采的人,心里却是羡慕之极。羡慕之余,更多的是痛恨自己——那甩之不去的畏缩和自卑。这个时候,常常会把责任归咎于国内接受的教育,“要做老实孩子”的思想灌输,让我到了丹麦还是一个不自信的人。现在想来,这种想法才真真切切叫畏缩,这是在彻彻底底地逃避现实。确切地说,老实与自信应当是两个概念。
  渐渐地,我领悟到,其实我们中国学生并不比他们差,我们从小勤奋好学,有良好的文化基础,但我们就是缺少一种东西——自信。
  不久,我们班里举行演讲活动,按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发言,这一次,看来躲是躲不过去了。很快就轮到我了,当时我很紧张,甚至刚起立说“大家好”时,舌头都在打颤,一种尴尬突然占据了我的大脑,在大脑里不断膨胀,记得烂熟的演讲稿眨眼间变得不清晰起来。然而这个时候,不知怎么的就冒出了个影子——奥弗高。对!就是她。很是令我奇怪万分,一种自信此时陡然而生。随着演讲的进行,我惊喜地发现,自己好像慢慢进入状态了,之前的紧张和不安正在一点点消除,自信一点一点的回归,发音也正常起来。
  尽管当我要完全进入状态的时候,演讲已经结束了,不过尴尬的阴霾此刻已经一扫而光。虽然这次并不算是成功,甚至可以说是有点糟糕,但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窃喜:我找到了自信。
  我常常在想:我们中国人在国外,为什么经常处于被歧视的地位?其实,缺乏自信是一个很关键的原因。一个人自信的来源,大而言之,是其背后的祖国。只有祖国强盛,一个人跨出国门才能自然地挺起腰杆;小而言之,来自个人的素养,内心的淡定与坦然,应当是个人内在素质的自然流露。
  常常尴尬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我为什么不能自豪地告诉他人:我们的国家很伟大,如今,我们国家的软实力犹如鲲鹏展翅,正在扶摇直上呢?本来自己是很出色的,甚至比那些曾经羡慕过的人要优秀许多,但是由于唯唯诺诺、犹犹豫豫,最后不但丧失了接近成功的机会,还常常自觉尴尬万分。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不再怯懦,时常主动找外国学生聊天。在聊天的过程中,我的英语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同时,还领略到了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真是一举两得。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来丹麦留学快两年半了,回想一路走来,留学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真是感慨万千。异国他乡的诸多感触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愈行愈远,渐渐淡忘。然而,学习与领悟“不会尴尬”、累积自信的过程,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我想,这将是我人生经历中的一次重大转折。“不会尴尬”是一种智慧,一种远见,一种快乐,更是一种精神力量,它是一种另类的自信。当一个人自信的时候,就会自然地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魅力和气质”,而这种“魅力和气质”是势不可挡的。
  本栏责任编辑 邹韵文
其他文献
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自20世纪90年代国家倡导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新课程犹如一位遮着神秘面纱的少女,在众多更新观念的呼声中姗姗来迟。而对于具体实施的各位教师来说
也许,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成为名师,但是我们可以努力成为明师,成为学生心目中有名的教师。教育的本质是幸福的。我们可以成为一名幸福的教师,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价值取向。幸福的教师能够充分尊重和欣赏学生,成全生命、呵护人性,即幸福的教师成全幸福的学生。幸福,应该是双方面的,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享受到幸福,一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  一、从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北京、黑龙江、江西和山东四省市2万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进行的家庭教育状态调查的结果出人意料--
“特级教师”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设的一种荣誉。特级教师应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特级教师是一份荣誉,是一份责任,是一份希望,特级教师的身上凝聚着社会的重托,家长的期望。今年4月15-21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四川省新任特级教师培训,在聆听专家、学者的报告中,在现场考察中,在同伴互助交流中,进一步引发了笔者对特级教师本源的思索与追问——特级教师究竟“特”在何处?  一是特
是“皇帝的新装”,还是颠覆性的教学变革?  “从一年级起,让学生在一个字还不识的情况下就开始学阅读?”  “不教汉语拼音,学生也能学会普通话朗读。”  “小学生也能学会给没有标点的文言文断句,并读懂它”。  初听,你或许不信,甚至会认为这又是“皇帝的新装”。  2011年的课标修订稿是这样描述识字与阅读的:“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我叫谢艳平,湖南省浏阳市人。  1992年,我毕业于湖南省湘潭师院历史教育专业。后来,经云浮县教育局招聘,到云浮中学教书,至今已经24年。这些年来,我亲眼见证了云浮的发展和进步,为云浮的教育事业奉献了全部青春。2005年,我被评为中学历史高级教师,目前依然奋斗在教学的第一线。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但我从未后悔过自己当初的选择。  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在实干中奉献  我是第一批到云浮中学工作
针对我国教育经费投资的现状,就如何拓宽政府财政拨款主渠道,提出了开征教育税和毕业生税的设想,对开征两税的税制设计,以及现行的教育费附加改革等,也提出了"费改税"的具体
身为一个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我每天都要面对学生的教育问题,这让我经常回想起自己求学阶段的恩师,他们或给我指路或温暖我心,更重要的是教给我科学的学习方法,教我学会思考,他们是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一、强人郭老师  小学毕业后,我没有如愿考上重点初中,而只进入了一所普通的初中,我为此感到心灰意冷。就这样,我带着忿忿不平的心情邂逅了我生命中第一个“重要他人”。  当时郭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刚大学毕业
2015年4月中旬,校长班异地培训在东北师大举行。期间,我们听取教授专题报告,参加名校教育考察,举行研修反思,培训生活如网页屏幕,精彩纷呈,来去匆匆一周,繁忙而充实。培训所
一次去聆听一位青年教师的语文课,讲的是《普罗米修斯》。在进行“没有火”这一环节时,老师力在创设情境将文本语言形象化、动态化、情感化。  师:“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同学们,想象一下,没有火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有些沉默,可能问题有些突然,一下子思维没有转换过来。)  师:那同学们想一想,你遇到过停电的情况吗?  生:有一次我写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