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让师生感到更幸福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ng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许,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成为名师,但是我们可以努力成为明师,成为学生心目中有名的教师。教育的本质是幸福的。我们可以成为一名幸福的教师,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价值取向。幸福的教师能够充分尊重和欣赏学生,成全生命、呵护人性,即幸福的教师成全幸福的学生。幸福,应该是双方面的,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享受到幸福,一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
  一、从学生小高考地理考“A”谈起
  小高考成绩出来后,一个学生见到我,很兴奋地对我说:“刘老师,我地理考A了。” 他那脸上的笑容,有小孩一般的天真烂漫,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和幸福。
  从任教他的小高考复习以来,他地理学得并不好甚至可以用“很差”来形容,基础差,理解能力也比较差,每次谈到学习,他都感到很有压力也感到很苦很累。但是我每次都鼓励他,上课多提问他,每次哪怕一点的进步都表扬他。我发现他慢慢对地理感兴趣了,也肯花时间去学,逐渐能问出一些问题来。尽管这次小高考地理不是很难,但是他也拿了A,说明他在地理学习上是成功的,他感到了学习的快乐和幸福。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学能否更幸福些。
  我们今天的地理教学幸福吗?课堂上老师还是滔滔不绝的讲,课后作业繁多,有的老师甚至不是在教地理,而是在课后或者课堂上让学生默写地理,这样的地理教学,学生何来幸福?学生成了一部部学习的机器和考试的机器,学习成了学生唯一的生活内容,分数也成了学生唯一的荣耀和耻辱。
  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幸福”吗?答案可能有很多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有些地方、有些学校的教育并不幸福,甚至可以说是苦痛的、难受的。因为这些地方的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外部的有家长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内部的有评价的压力、考试的压力。学生在超负荷地学习,教师在高强度地教书,来谈幸福,只能是一种奢侈。
  我们今天学校的老师幸福吗?近日,读了一本书,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印象深刻:“长期以来,我们有没有想一想,长年累月生活在学生中间的一线老师们,他们生活得幸福吗?他们的心情还好吗?他们的脸上还有微笑吗?”看后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
  二、地理教学现状忧思
  长期以来,我国地理教育存在着功利化的倾向,重视理性知识传授,以发展学生的认知为主要目标。地理教师在偏智主义教育观的指导下,往往把识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理解地理事物的成因、特征、规律等认知性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目标。这样的地理课堂把趣味横生的地理学习变成了学生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学习,地理教育的本质在渐渐缺失。
  1. 教师职业倦怠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等,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评价。这势必要求地理教师积极关注学生在课堂提升所经受到的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所获得的感动和鼓舞,以及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等。然而很多地理教师多年的传统教育工作习惯、程式化的思维和教学方法已经固定,面对改革和创新的各种挑战,无形的压力使其产生矛盾和抵触情绪,形成对职业的倦怠而无激情。
  2. 学生情感饥渴
  在偏重认知的教育观指导下,认知与情感失去平衡,造成了学生的“情感饥渴”,常会引发地理班学生复杂的心理状态。
  ① 狭隘的自我:部分地理班学生把自我定位在一狭小的框框里,经不起周边环境的细小变化,这也使得其自我形象非常脆弱,常常陷于孤单、抑郁等情感的折磨中不能自拔。② 无心的冷酷:目前阶段,部分地理班学生看到同学被老师批评会开怀大笑,看到同伴闹矛盾会幸灾乐祸;而面对师长的关心和关注,则会淡然一笑而过。这种情感冷漠与地理教师长期对情感教育的冷漠,使得学生在情感方面得不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有关。③ 习得性无助: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地理班学生各科成绩相对落后,屡次失败容易造成他们的习得性无助;许多学生长期处于烦恼、内疚、不安等困扰中,完全放弃对自己的控制权。④ 潜能未发挥:由于部分学生不断削弱自我形象,让其视野和思维变得狭隘,身心发展不断受创,这会埋没他们的潜能。
  3. 课堂效率低下
  由于缺乏必要的师生对话、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强度过大,课堂教学手段和技术落后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现象很突出。
  三、让地理教学更幸福的几点建议
  学校教育的幸福应该让人人回归到一种舒服、美好的状态,这时的课堂不是压抑的,而是每一个生命成长的乐园,地理教学也不例外。
  1. 地理教学应与生活相结合
  陶行知说:“给生活以教育”,“我们应当利用自然界和社会界的助力、阻力去培植幼年人的生活力,使他可以做个健全分子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用生活来教育。
  高一的时候我教过一个学生,他的基础非常差,每次考试都是最后一名,也没有哪次考试能及格,他在学校的“失败体验”已经彻底摧毁了学习的自信心,在被“分数”打倒的同时,也在心理上打倒了自己。上课不听讲、作业也不做,破罐子破摔。我失去了信心,对他也没有太多的在意,只要他能守纪律、不影响课堂教学就行了。然而,意外的一件事情让我改变了。
  我通过带领学生的地理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走进生活,改变了他以往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那是本学期星期天带他们到松陵镇做研究性课题,我们的任务是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其他同学很害羞、交际能力很差,整个过程中完成的问卷很少,仅有那么几份。而他却非常感兴趣也非常的主动,做的问卷调查居同学之最,也问了我不少的问题,显然,他对地理产生了兴趣。   我抓住他参加我带的这个研究性课题的机会,积极培养他的兴趣、建立好师生感情、鼓励并不时地表扬他,给他学习的信心。在我教的地理课上,他听课不感到累了,而且开始做笔记,我时不时的有意叫他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适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让他享受学习的成功感。从这以后,他喜欢了地理这门学科。
  2. 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让学生感到幸福
  目前课堂上还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接二连三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一堂课下来学生感到很吃力,课堂效率非常低。
  我们老师应该尝试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课堂知识,感受教育的快乐。下面举例我给高一学生上的第一堂地理课:
  第一堂地理课,我从培养兴趣入手,带领他们到中国大地去免费“旅游”,我主要介绍江南三大名楼。
  我首先介绍了屹立在洞庭湖畔,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的岳阳楼。当着全班同学背诵了《岳阳楼记》这首名篇,文情并茂,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既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也成为了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讲到这里,学生兴趣盎然。
  接着我又讲述了长江边上湖北省的黄鹤楼,事先准备自己大学实习时在黄鹤楼拍摄的照片,用王之唤登黄鹤楼时写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名句来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同学们都沉浸在古典名句当中,有的点头,有的微笑,谁也不觉得这是在上地理课。
  黄鹤楼刚介绍完,有同学就主动提出来:老师,江南第三大名楼是哪里?有的同学主动回答:滕王阁。我当即表扬了这位同学,并补充滕王阁是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沿江路赣江边上,接着介绍了滕王阁的历史:滕王阁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都督洪州(今南昌)被封为滕王时营建,故称滕王阁。公元675年重建滕王阁,九月九日,洪州都督阎伯屿在此邀宴宾客,适逢王勃省亲途经这里,遂得赴宴。席间,王勃应邀为滕王阁作序。只见他当众挥毫,连序带诗,一气呵成,为在坐宾客所折服。从此,《滕王阁序》成为了千古流传的名篇。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千古名句。同学们兴趣之盎然、课堂之活跃、精神之集中,超过了我预期的效果。我在反问自己:为什么有的课堂这么枯燥乏味,而有的课堂又那么耐人寻味?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马卡连柯也说:教育是诗一样的事业。因此,我想说:让我们的课堂来点诗意,让我们的学生充满求知的兴趣和渴望,让我们的教育装点着生活的气息,这样的课堂,学生肯定会感到很幸福和快乐。
  3. 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幸福感
  有关专家指出,一个不幸福的教师无法让学生获得人生的幸福,教师自己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是自己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
  我觉得教师可以不断地读书和学习,提升自己。比如要求自己每周在学校阅览室自觉读书两个小时,每周写出一篇教学反思或者读书笔记、教育随想、随笔,时间长了,自己的幸福感也就逐渐提高了。
  比如我写的一篇随笔《地理教师,不要自卑》: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说自己作为地理教师,已经有六年的教龄了,但没有送过毕业班,没有一张毕业照。每到高二,学生就到了其他班级,他因此为地理的境遇可悲,为自己的境遇可叹,为自己作为地理老师感到自卑。
  是啊,班主任是父母,语数外是亲老师,地理算什么呢?每到高二,学生就到了其他班级,就像自己把孩子养大了却交给别人,其中滋味确实难受。
  但是我要大声地说:地理老师不需要自卑,没有理由自卑,职业无贵贱,学科无主次,干什么都是为革命,学生喜欢的是人,而不是学科,除非你不想让学生喜欢你。
  请看看世界上人家是怎么评价地理的:
  “1991年由时任美国总统的乔治·布什签署的‘美国2000年教育改革纲要’将地理与英语、数学、科学、历史一起列为学校5门核心课程之一。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以法律形式将地理及其他6门学科指定为必修课程。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这一法案中破天荒地提出,2000年所有美国学生都要具备运用地理学的能力的教育目标,这使地理学科处于十分优越的地位。”(引自仲小敏的《20世纪美国地理教育》)
  其实,我们的路就在脚下,“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所以,我们要上下而求索!
  我们不但要敢于第一个吃螃蟹,也要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走自己的路,走有个人特色的理想之路,而且要走一条认准了一定要走下去的路。
  因此,我想大声地呐喊:地理老师,请你不需要自卑!
  教师通过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价值取向。幸福的教师,能够充分尊重和欣赏学生,成全生命、呵护人性,即幸福的教师成全幸福的学生。
  (作者单位:江苏吴江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其他文献
“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则是一个教师教育意识的觉醒。从知识意识到语文意识的觉醒是一个教师的课程的回归。而从语文意识到教育意识的觉醒,则是一个教师责任与良知的回归。”梅老师的这番话给了每一位语文教师前行的方向!  认识梅老师,源于《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一本用“培育观”导航,用温暖践行,成全每一个孩子发展的班主任工作宝典。而《非常语文非常课》中师生在语文中的碰撞中再一次让我
在营造学习型社会的理论与实践中,必须十分注重对学习型社会的主体——“学习型公民”的研究。通过对传统型公民与学习型公民的比较,揭示学习型公民的内涵,概括学习型公民的5个
弃考为哪般?  重庆2009年有上万名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其中不少来自农村学校。当年全国共计约84万考生放弃高考。  2010年全国大约有80万名学生弃考。此后,弃考人数以每年接近1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2013年全国弃考学生大约有100万人。  另据南方一家媒体报道,广东有关部门透露,2013年广东农村有上万名考生弃考。在粤西一些地区,放弃高考的农村的学生甚至占到农村学生人数的30%以上。  21
渔业合作是南海海上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南海地区丰富的渔业资源面临着过度捕捞、海上执法争端加剧等风险。为此,南海地区建立起了一系列渔业合作机制,中国也同相关
课本里的中国是什么样,现实中的中国就是什么样。我们不妨梳理历年中小学课本里的中国经典作品,以此还原中国文化,再现中国意象,唤醒中国记忆,延续中国基因——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文明就是所有经历的总和。文明就是不可更改的记忆。  2014年9月9日,教师
一开学第一天,向日葵班的孩子们来到了学校的阳光农场,每个人种下了一颗黄瓜种子,开始了持续一个学期的有意思的“成长体验”活动。我们把这一天称为新学期的“立春日”。立
课堂提问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能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问题,往往比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
“画面出现后.教室内哄的一声,大家都议论纷纷。”前不久.广东佛山市某知名中学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们顿时炸开了锅。据学生爆料,当晚播放的是一则创建文明学校的通知:为响应本市
2002年春,我已工作七年的厂矿子校因为工厂面临倒闭而陷入窘境,近半年都不能按时发放工资,无奈之下,我不得不放弃公职,到另一所学校做外聘教师。原本聘任的岗位是一年级的班主任,但报到那天,却被告知另一位女老师将接原本安排给我的班级,不过,因为事先已经签订了合同,我不会被辞退,只是不用承担具体的教学任务,每天要做的就是帮助组内的四位青年教师备课,听她们上课,一起进行研讨。  一开始的失落很快就没有了踪
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自20世纪90年代国家倡导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新课程犹如一位遮着神秘面纱的少女,在众多更新观念的呼声中姗姗来迟。而对于具体实施的各位教师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