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你让孩子走进去了吗?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12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去聆听一位青年教师的语文课,讲的是《普罗米修斯》。在进行“没有火”这一环节时,老师力在创设情境将文本语言形象化、动态化、情感化。
  师:“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同学们,想象一下,没有火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有些沉默,可能问题有些突然,一下子思维没有转换过来。)
  师:那同学们想一想,你遇到过停电的情况吗?
  生:有一次我写数学作业正为一道题为难的时候,停电了。
  师:那你是什么感受?
  生:突然有些不适应,有点盲人的感觉,拿东西都不方便。
  生:我有一次正和朋友在家玩,突然停电了。
  师:那你的感受呢?
  生:最后我们俩找到了过生日时剩下的蜡烛,点起来,顿时觉得好温馨啊!
  (老师一见学生的回答有点不着调,慌忙打断学生的话。)
  师:总之没有电,我们就会感觉到不方便。可文中的人们连火也没有,那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啊!“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人们会吃哪些生的东西呢?
  由于前面学生没有进入情境,后面的回答浮于流水,说说笑笑,走了过场,在此就不一一呈现。
  上面的案例展示中教师的一番用心为何落下如此效果?暂且抛开教学机智,单是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就很值得反思。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借助联想和想象,旨在让干瘪的语言符号化为鲜活的画面,让孩子走进作者的生活,文本的世界。应该说这位青年教师具有较强的新课改意识。她意在凭借文本语言,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经历相关的生活,唤醒学生的相似经历,想以学生曾经有过的生活情境诱发真切情感,让学生凭借类似情境,再次进入文本,以己度人,感受其情。只可惜她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创设情境的有效性。
  实际上,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非常清晰: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到那个久远的年代,从而体验到没有火,人们生活在黑暗中是怎样的恐惧与不安,是如何的不便与痛苦,与后面“有火”的画面进行对比研读,从而更好地体现普罗米修斯取火种的必要性。且看名师王菘舟老师有关这一部分的解读:
  师:孩子们,让我们注视第一个画面,想象一下,没有火,对于人类意味着什么?我们看,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今天吃,明天吃,今年吃(声音提高),明年还是吃(声音降低),天天如此,年年如此,看看你面前出现怎么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
  生1:我仿佛看到了人们吃这些生的东西,非常难受,吃不下去,但是不吃不行,因为人们会饿肚子的。
  师:好,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2:我看到人类拿来打回来的食物,清洗干净后,直接放到嘴里吃。人们很难受,人们喝生的水,吃生的食物,就会得病。得病后没有药,就会死亡。
  师:这样的生活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茹毛饮血。
  师:我们继续看,没有火,人们只好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你想象一下,太阳下山了,黑暗笼罩着大地。这时候,人们看不见什么?
  生3:人们看不见猛兽,还有看不见和别的人在什么地方,容易碰撞到对方。
  师:还看不见什么?
  生3:还看不见打猎的动物。
  师:还看不见什么?
  生4:还看不见前面有个大悬崖或者什么东西。
  师:好,甚至连自己都看不见,人们就只剩下这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这个时候,人们的外面,林子的外面,传来豺狼的吼叫,传来虎豹的长啸。你的心会感到什么?你会感到……(说到后面,师请学生发言)
  生5:我会感到害怕,心都怦怦跳。
  师:你会感到……
  生6:我会感到害怕,万一有个猛兽把我吃了怎么办?
  师:你会感到……
  生7:我会感到很不安。
  师:是啊,把这种害怕,把这种恐惧,把这种不安带进去,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一个画面……
  由此自然导入第二部分“有火”画面的阅读。不难看出,在王崧舟老师的课堂上,这种别具匠心、引人入胜、诱发真切情感的情境创设,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开启心扉,兴味至浓。学生们在一个个逼真的情境创设中,一步步地跟随着王老师走进了那个终日黑暗、茹毛饮血的久远时代,在最短的时间内跨越了时空,更深刻地进入了文本,想象飞扬,情感激发,达到了教学目标之所在。真乃是身在课堂,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是由一个个静态的语言符号组成的,它们如同一个个沉睡的生命体,等待着读者去激发、去唤醒。如何有效地触摸到语言文字的温度?通过创设情境走进语言文字后面的立体世界,就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策略。
  怎样有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文本深处呢?笔者有几点心得——
  首先,教师要注意以情激情。
  一节课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与否,是与教师的情绪息息相关的。所以教师要将自己的“情”调整到最佳状态。所谓最佳,不但指教师上课的状态精神饱满,目光有神,语言准确优美,富有感染力,更是指教师对于文本情感的准确把握。《山中访友》是李汉荣先生的一篇散文,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教师如果“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和学生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地“走进山林”,一起探访山中的“朋友”,时而古桥流水,时而鸟声鸣啭,时而雷雨交加,时而月白风清,我们就会强烈地感受到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浪漫的激情和意境。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激发和把握非常重要。而《怀念母亲》是季羡林老先生以回忆的方式写了对两位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一篇课文的解读,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将那“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的凄凉揉进声声文字中,更要在情境中和孩子们一起“怅望灰天,在泪光中幻出母亲的面影”,体会那种抱“终天之恨”的“思潮起伏,寝食难安”。以情激情,就是要教师在不同的文本中准确把舵,以教师的感情流露调整学生的感知温度,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吕叔湘先生曾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这一个“活”字,不单单体现备课之活,更是情感之活。   其次,创设情境还要注意找好文本的“节点”。
  有的课文导语部分就是非常好的情境创设点。借助于文本的优势,教学伊始就可以奠定整堂课的基调,使学生在或激昂或幽默或淡雅或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例如王崧舟老师在执教《枫桥夜泊》时,就以陈小奇《涛声依旧》的歌词进行情境品读,学生读出“无眠”的韵味之后,又通过创设张继、王士祯的诗句情境,无形中进入本文教学的题眼“无眠之境”。对于这样一些意境深远的文字,情境创设就起到了非常好的拉近、悟情、赏析之作用。有的文本课尾之处也可以做到“意犹未尽”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再回首”整节课的学习,加深对文本整体的领悟,最终给予孩子们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例如《威尼斯的小艇》,最后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巧设问题进行情境创设,实现所学所得的进一步整合和升华:“假如你是作者,真的到了威尼斯,真的坐上了威尼斯的小艇,你看到了那里的人们,那里的月光,那里的一切,你最想把哪个地方拍下来,给你的亲人进行介绍?”教师同时配以一些拓展资料,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运用文本、表达文本、丰富文本,把语文课上到学生心里去。总之,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情境创设点,有的可能适宜于重点段落处,有的可能是在课文难点段落处,还有的可能把含义深刻的关键词句、课文的细节处或空白处作为情境创设的节点。无论怎样取舍,教师都要充分解读、恰当选择、准确定位,将情境创设得合适、到位、有效。
  还有一点,那就是情境创设的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有些情境是由问题引起的,那就可以根据学生好奇好问的特点,设置新颖、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之更好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有些课文与音乐有关,这时就可以创设音乐情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品读力度。例如教学《二泉映月》时,就可以让学生用心倾听这首名曲,在学生谈完自我感受之后,教师插入阿炳的背景资料,二次聆听,看看与课文实现了哪些情感、内容上的共鸣,由此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感和兴趣感走进课文、激活语言思维。此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画面情境、联系学情创设表演情境、巧设悬念设置质疑情境、联系生活拓展情境等。总之,各种情境方式的选择,只要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能够在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充分地与老师、文本对话,就能够优化语文课堂,为达成教学目标发挥最大作用。
  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创设就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和改造,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精神需要。所以根据文本语言创设有效的情境,使师生、生生能够赏读语段,倾心对话,从字里行间获得更为深层次的理解和体悟,并内化为真挚的情感,激情的朗读,流畅的表达,丰厚的素养,学生们就能在知识中适意安居,在精神中自由徜徉,在生命中享受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威海市塔山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其他文献
2002年春,我已工作七年的厂矿子校因为工厂面临倒闭而陷入窘境,近半年都不能按时发放工资,无奈之下,我不得不放弃公职,到另一所学校做外聘教师。原本聘任的岗位是一年级的班主任,但报到那天,却被告知另一位女老师将接原本安排给我的班级,不过,因为事先已经签订了合同,我不会被辞退,只是不用承担具体的教学任务,每天要做的就是帮助组内的四位青年教师备课,听她们上课,一起进行研讨。  一开始的失落很快就没有了踪
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自20世纪90年代国家倡导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新课程犹如一位遮着神秘面纱的少女,在众多更新观念的呼声中姗姗来迟。而对于具体实施的各位教师来说
也许,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成为名师,但是我们可以努力成为明师,成为学生心目中有名的教师。教育的本质是幸福的。我们可以成为一名幸福的教师,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己的价值取向。幸福的教师能够充分尊重和欣赏学生,成全生命、呵护人性,即幸福的教师成全幸福的学生。幸福,应该是双方面的,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享受到幸福,一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  一、从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北京、黑龙江、江西和山东四省市2万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进行的家庭教育状态调查的结果出人意料--
“特级教师”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设的一种荣誉。特级教师应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特级教师是一份荣誉,是一份责任,是一份希望,特级教师的身上凝聚着社会的重托,家长的期望。今年4月15-21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四川省新任特级教师培训,在聆听专家、学者的报告中,在现场考察中,在同伴互助交流中,进一步引发了笔者对特级教师本源的思索与追问——特级教师究竟“特”在何处?  一是特
是“皇帝的新装”,还是颠覆性的教学变革?  “从一年级起,让学生在一个字还不识的情况下就开始学阅读?”  “不教汉语拼音,学生也能学会普通话朗读。”  “小学生也能学会给没有标点的文言文断句,并读懂它”。  初听,你或许不信,甚至会认为这又是“皇帝的新装”。  2011年的课标修订稿是这样描述识字与阅读的:“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我叫谢艳平,湖南省浏阳市人。  1992年,我毕业于湖南省湘潭师院历史教育专业。后来,经云浮县教育局招聘,到云浮中学教书,至今已经24年。这些年来,我亲眼见证了云浮的发展和进步,为云浮的教育事业奉献了全部青春。2005年,我被评为中学历史高级教师,目前依然奋斗在教学的第一线。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但我从未后悔过自己当初的选择。  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在实干中奉献  我是第一批到云浮中学工作
针对我国教育经费投资的现状,就如何拓宽政府财政拨款主渠道,提出了开征教育税和毕业生税的设想,对开征两税的税制设计,以及现行的教育费附加改革等,也提出了"费改税"的具体
身为一个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我每天都要面对学生的教育问题,这让我经常回想起自己求学阶段的恩师,他们或给我指路或温暖我心,更重要的是教给我科学的学习方法,教我学会思考,他们是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一、强人郭老师  小学毕业后,我没有如愿考上重点初中,而只进入了一所普通的初中,我为此感到心灰意冷。就这样,我带着忿忿不平的心情邂逅了我生命中第一个“重要他人”。  当时郭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刚大学毕业
2015年4月中旬,校长班异地培训在东北师大举行。期间,我们听取教授专题报告,参加名校教育考察,举行研修反思,培训生活如网页屏幕,精彩纷呈,来去匆匆一周,繁忙而充实。培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