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迁移的尝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走出教科书的框框,也就无从说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语)阅读教学如果只读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很难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不要说学好语文了。课文只是指导学生阅读的一个范例,是学生进行阅读的一点星火、一个源头,要由此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形成燎原之势,形成奔腾之水。这势必要从语文课本出发,由课内的阅读迁移到课外阅读,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一、迁移阅读的内容
  
  语文教材中,从题材、体裁、表现的主题、表达的方式等方面选取了各种类型的文章,同时在文章的作者方面,也体现了古今中外作者的广泛性、代表性。我们在用好教材资源的同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开发阅读迁移的内容。
  
  1.引导学生读与课文题材相同的文章
  阅读教学中,可以选取与课文题材相同的作品让学生阅读。比如,教学《石榴》《广玉兰》《黄山奇松》等状物的文章时,我们在引导学生感受了这些物的特点和文章的表达方式后,就向学生推荐《故乡的梅子》《含羞草》《巨人树》等状物的文章。学生通过对这些文章的阅读,不仅认识到了这些物的特征,同时也学到了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记人、叙事等课文也是如此,学生可以通过一个人认识许多人,通过一件事知道许多事。
  
  2.引导学生读与课文体裁相同的文章
  在教材中,小说、散文、童话、寓言、诗歌等都占有一席之地。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文章体裁的特点,教学时引导学生阅读同体裁作品尤为重要,它能使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掌握一定的文体知识,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如学习《太阳》《航天飞机》这类科学小品,教学时就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月球之迷》《颜色的力量》《蚂蚁的摩天大楼》等。这样的阅读显然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对科学的探究上去,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知道,要想写好科学小品,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行。
  
  3.引导学生读与课文主题相同或相近的文章
  通过阅读与课文主题相同或相近的课外作品,能够加深学生对人的丰富思想感情以及生活态度等方面的理解,这是从阅读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和途径。学生习作内容空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缺乏阅读积累和对自身生活的感悟。我们在教学《麻雀》这一课时,就是根据动物间的“亲情”,推荐了《狗獾》等一批表现动物间“亲情”这一主题的作品。面对世间风情万种,用情感和智慧去感受、去体悟,才会从平凡的人身上,发现人性的美好;才会从平凡的事情中,寻觅到生活的真善美,领略到人生的启迪。作品中动物的情感其实也是人的情感的曲折表现,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原文的理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4.引导学生读与课文写作方法相似的文章
  教材里的范文大多是名家名作,具有高超的语言技巧和精妙的结构布局等,有很强的写作示范性。学习写作方法,单靠一两篇范文还不够,它需要通过对更多的文章进行阅读才能够逐渐把握。引导学生读与课文写作方法相似的作品,“举三归一”,是训练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屡用屡见效的一个“法宝”。如教学《珍珠鸟》,我们就引导学生读《我们家的猫》《蝴蝶泉边观蝴蝶》等作品,让学生知道这些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这样的写作方法可以产生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只有让学生不断带着“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去多读,才能起到潜移默化之用,并且最后将它作为阅读者得到的信息内化为一种写作上的能力。
  
  5.引导学生读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
  小学课本中选了古今中外文学大师的作品,当然一般都是单篇,如果引导学生再读这些文学大师的其他作品,相信不但能提高其文学教育水准,同时还能与这些大师们进行心灵的对话,并借此来提高学生的言语品位,使学生心灵的丰富与语言的学习同步。如教学亚米契斯的《争吵》,可以推荐学生读《爱的教育》;教学老舍的《林海》,可以推荐学生读《北京的春天》,甚至《骆驼祥子》;教学鲁迅的《少年闰土》,可以再让学生读《风筝》《藤野先生》等。这些作者的其他作品对小学生来说,也许稍深了一些,但通过老师的推荐和介绍,学生还是能够阅读的,而且也能够从阅读中感受到他们的语言魅力。
  
  二、迁移阅读的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方式很多,下面谈一些具体做法。
  
  1.巧设悬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因势利导,用具有“煽动力”的语言设置阅读悬念,激起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欲望。比如教学《少年闰土》,通过教学,一个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生活知识丰富的少年闰土形象已经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时,教师话题一转:二十多年后,闰土和“我”又见面了,闰土却恭恭敬敬叫了“我”一声“老爷”。他变成了一个谦卑而木讷的人,是什么原因呢?请阅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
  
  2.创设新的知识情境
  这是从知识教学入手,通过已有知识,将学生的好奇心引向未知领域,鼓励学生探索新的知识。如教学《太阳》一课时,教师引导:太阳与我们的生活关系是这样密切,那么月亮呢?它自己不发光,但我们却能看到它,并且把它作为人类一种美好感情的象征。你想对月亮有更多的了解吗?请大家去看一看关于月亮的书籍。
  
  3.注重“引读”
  课前的引导,是迁移阅读的最佳入口,教师要紧紧抓住,做好充分准备,最大限度地扩大“入口”,以便学生自由进入课外阅读之中。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课前可以让学生了解维也纳的地理知识和风土人情,鼓励学生去查找维也纳与音乐的联系、与众多音乐家的关系;教学《二泉映月》,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阿炳,了解无锡,听二胡曲《二泉映月》等;教学《郑和远航》,引导学生了解郑和,了解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情况……这样,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学生的查阅,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其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课前主动查阅资料的习惯与能力。
  
  4.为作者画像
  “作者介绍”这一教学环节一般在阅读教学中已经成为程式,不能起到多大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作者介绍”不用讲究“艺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有关作者生活等方面的某个故事,或某个细节,为作者画一幅简洁传神的画像,集中表达作者的神采,这样在引导学生阅读作品时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教学《跳水》,老师介绍托尔斯泰时,可以专门讲一讲这位俄罗斯作家晚年离家出走的故事,告诉学生托尔斯泰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寻找自己、完善自己。这样,学生肯定会对托尔斯泰产生某种好奇心,这也就为阅读他的作品打下了基础。
  立足课本,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迁移,是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的阅读能力、知识储备、个性心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向课外阅读迁移的“大同”下,还应该满足个别需要的“小异”,在选取阅读文章的数量、深浅及提出阅读的要求等方面要有所区别,因人而异,因材施“读”。
其他文献
课堂上我正充满激情地指导学生朗读老奶奶写在纸条的“我为你骄傲。”这句话:“孩子们,让我们变无声为有声,想象此时老奶奶的表情,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在场的听课老师也沉醉在
疝是指腹腔内脏器官通过先天性孔道或病理性的破裂孔脱至皮下或其它解剖腔的一种外科疾病。膈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通过膈肌的破裂孔(膈疝环)进入胸腔。2009年7-9月,湖南某种猪扩
猪病毒性肠炎,实际可分为无季节性散发和季节性暴发两种。对于前者,母猪产前2周左右注射含轮状病毒的病毒性肠炎疫苗,效果显著。而对于后者,虽然目前疫苗免疫仍无法保证不发
上学年,学校安排我到农村小学支教四年级语文。记得有一次,我安排学生在上《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之前去收集竺可桢的相关资料,第二天,我检查全班30个学生收集的情况,结果只有6个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则是三种对话的核心。语文课中,教师具有针对性的预设,能使这种对话从肤浅走向深刻,由被动转向主动。那么,哪些环节应成为预设的重点呢?    一、预设学生与文本对话形成的连接点    学生与文本形成的连接点,就是指可以引导学生多元解读的好“路径”。一般来讲,这些连接点主要在作品中的形象性语言描绘处,易触动学生情感、产生情绪态度处,语言
《文汇报》3月27日刊登上海市闸北区政协主席陈永弟的文章说,在近日举行的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同志针对领导干部“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古诗词以优美的画面、鲜明的节奏、深远的意境、委婉的音韵给人以“情”的陶冶和“美”的沉醉。但由于其含义深刻,遣词造句有别于现代汉语,词义和语意与当下的理解更有较大差异
个性化阅读的主要内涵是指由于学生个体的经验、学识、情感、价值观等不同,从而赋予文本以不同的意义。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定义深刻揭示了阅读行为的本质。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认识。    一、让思维不再拘束  学生在自主进行的阅读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免不了会遇到一些疑难和困惑。在
1抗生素≠万灵丹现今养殖业界遭遇的问题和过去三四十年前已大不相同,极端天气造成农作物生长不良,霉菌毒素污染严重,加上夏季温度屡屡飙破纪录,时而强降雨在排水不良或低洼地区
目前,口语交际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如何改变现有教学情况,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水平?近几年,我在口语交际教学课题实验中,探索出了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情境策略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语言活动,离开了“特定的情境”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  (一)话题贴近生活  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这是交际具有“实际意义”的前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