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搭阶梯化难为易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给出以后,学生毫无头绪,根本不知如何动笔?我们要搭建“阶梯”,让学生拾级而上,轻松解题。学生因为解题而快乐,因为会解题而自信,因为会解题而幸福。
  关键词:变式;阶梯;难题;轻松快乐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幕:问题给出以后,学生一脸茫然,毫无头绪,根本不知如何动笔。在平时的课堂,我们会大发雷霆,大动肝火,狠狠地把学生数落一番,然后直接开讲告知学生;如果有人听课,我们会使尽浑身解数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直至问题解决,下课以后就会跟听课的老师和领导道出千难万苦,埋怨学生的基础差,埋怨学生不爱动脑子等等。我们老师是否想過是不是我们自身在哪里出了问题了呢?是不是我们的问题设计跨度太大?是不是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了?
  要想登高楼,我们可以走楼梯,更快捷的就是乘电梯。我们的数学问题就好比“高楼”,有的是多层的,可以费点力气“爬上去”;有的是“高层”,给学生的感觉就高不可攀了,那就得“乘电梯”。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老师和学生去搭建“楼梯”“电梯”。搭建怎样的阶梯,我们的学生就能轻松、快乐地解决问题呢?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大家谈谈我的一点做法。
  例如,在教学“线段的中点”这问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已知线段AB=m,点C是直线AB上的一点,点D、E分别是线段AC和线段BC的中点。求两中点间的距离。七年级学生刚刚认识线段中点,也刚刚尝试着进行合情推理。这个问题对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基础差的学生,根本不知怎么办;班里成绩靠前的同学也觉得犯怵。极个别的学生动手写了一些,但最终不能给出一个较为满意的解题思路。
  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加工处理,把它进行了分解、变化,分阶梯地设计成了以下几个阶梯性的问题:
  第一阶梯:问题1
  如图,已知线段AB=12 cm,点C是直线AB上的中点,点D、E分别是线段AC和线段BC的中点。求D、E两中点间的距离。
  请学生读题后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1. 点C是AB的中点,则AC=cm,CB=cm;
  2. 点D、E分别是线段AC和线段BC的中点,则DC=cm,CE=cm;
  3. DE= =cm。
  4. DE与AB之间在数量上有何关系?
  第二阶梯:问题2
  如图,已知线段AB=12 cm,点C是直线AB上的一点,且AC=4 cm,点D、E分别是线段AC和线段BC的中点。求两中点间的距离。
  请学生读题后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1. 已知AC=4 cm,则CB=cm;
  2. 点D、E分别是线段AC和线段BC的中点,则DC=cm,CE=cm;
  3. DE= =cm。
  4. DE与AB之间在数量上有何关系?
  第三阶梯:问题3
  如图,已知线段AB=12 cm,点C是线段AB上的任一点,点D、E分别是线段AC和线段BC的中点。求两中点间的距离。
  请学生读题后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1. 已知点C是线段AB上的任一点,则AB= ;
  2. 点D、E分别是线段AC和线段BC的中点,则DC=,CE=;
  3. DE与DC、CE有何关系?与AC、BC呢?
  4. DE与AB之间在数量上有何关系?
  5. 若AB=m,则DE=
  第四阶梯:问题4
  如图,已知线段AB=m,点C是直线AB上的任一点,点D、E分别是线段AC和线段BC的中点。求两中点间的距离。
  请学生读题后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1. 你能画出示意图形吗?
  2. 根据你所画的图形,回答:
  (1) 点D、E分别是线段AC和线段BC的中点,则DC=,CE=;
  (2) DE与哪些线段有重要关系?什么关系?
  3. DE与AB之间在数量上有何关系?
  通过以上的几个变式及阶梯性问题的排列设计,学生顺利地从最简单的题目,一步一步地拾级而上,最终较为完美地解决了问题。原来的一个个“坎”,学生都较为轻松地跨过了。难题没有难倒学生,相反的学生在解题中获得了技能,也倍增了“解数学难题”的自信心。这就是变式及阶梯性问题设计的魅力所在。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很多问题都可以这样设计,只是我们平时没有这样去精心设计罢了。只要老师愿意用心去为学生搭建“阶梯”,学生就会快乐轻松地拾级而上,直奔“高楼”的最顶端。长此以往,学生的理解能力达到了一个层次,学生就会自己搭建阶梯,独立解决问题。我们的学生就不会再害怕解题,相反地会因为解题而快乐,会因为解题而自信,会因为解题而幸福。
  作者简介:
  李小军,江苏省连云港市,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九年制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受初中地理“副科”理念影响,教师对初中地理课程不够重视,内容讲解不够深刻,导致初中学生毕业时自身地理知识比较薄弱,升入高中时,加大了地理学科的学习难度,基于此,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湘教版;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一、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要求现阶段的高中地理课程应与初中地理课程进行有效
摘要:“语境是决定语义的唯一因素,脱离了语境,则不存在语义。”有学者曾这样提出,可见在词汇学习过程中结合语境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词汇的语义,机械地记忆往往是短时的,并且枯燥无味的。因此,本文浅淡了运用语境讲授词汇,探讨如何采用多样化的词汇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词汇学习策略以及提高课堂词汇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语境化  一、 创设语境,领会运
摘 要:如今,中国高中教育在全国改革的浪潮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教学还是高考,都体现了当代素质教育的特征,老一套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達不到现今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老师寻找教学的突破口,进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迫切的探究欲望。物理作为一门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课堂教学和实验探究需要紧密结合,在学生学习的同时能感受到探究的快乐和获得的成就感。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理
摘 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明确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实现发展中国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核心素养离不开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这是社会发展向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21世纪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处在青春期的高中生来说,自我教育俨然成为精益化教学的核心要素并越来越彰显光芒,所以培育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
摘 要:学有所法,教有所长,作为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善(擅)于运用一些教学技巧,就能深深吸引孩子们的关注,课堂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在课堂上借助一些“手段”来吸引孩子,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吸引力;情感;思维;激励;耐心  美国诗人普拉斯说:“魅力有一种能使人开颜,消怒,并且悦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质”。魅力意味着吸引力,它在世人看来或是美丽的外表俊朗的容颜,或
摘 要:电学实验作为高考的必考内容,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但同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其在高考卷中的定位是中等难度以上,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作为教师,如何把难而繁杂的问题简单化,如何解题才能行之有效,提高学生的得分率,变为教学科研的重中之重。本文就2014年全国卷Ⅰ第23题电学实验展开思考。  关键词:閉合电路欧姆定律;图像;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摘 要:中考作为检验学生初中数学学习水平高低的权威性考察,其成绩不仅能反映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对解题技巧的掌握,更反映出学生是否将各个知识点进行联系以形成综合性、规律性的思考方法。因此教师应在总复习阶段从良好的复习思路入手,用科学的复习策略帮助学生健全数学知识体系,从而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策略;复习思路  中考总复习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学最
摘要:汉语拼音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道难关。本文从汉语拼音说起,就如何开展有效汉语拼音教学这个问题,着重阐述了教学“六法”。  关键词: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方法  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加之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这就使得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因此,汉语拼音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通过采用灵活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以达成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
摘 要:作为语文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交际教学对促进高年级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部分教师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首先是认识不清晰,有些教师认为口语交际就是语文习作课教学,或者等同于品德教育课,留给口语交际的教学空间少之又少,往往是一带而过;其次是讲解太枯燥,只是完成课本中的口语交际教学任务,每次的教学流程都是教师指名学生回答,简单点评后讲解答案,让学生反复练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复习课中,应把教师主导性作用和学生主体性作用巧妙地结合起来,实现目标的统一,成为学案导学的抓手。“课改”的步伐凸显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活动性、探究性的价值,但初中复习课本身就是改革的一个“短板”,如何将复习课有效的利用起来,增强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抓住快乐学习、轻松学习本质,才是运用好复习课的关键。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知识,分享智慧,积极在复习的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