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rty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文化,是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办学理念、道德规范、组织制度,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等共同整合而成的人文生态环境。地域文化则指特定地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是人们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世代耕耘经营、创造、演变的结果。如何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地域文化资源结合在一起,建设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增强高校自身的吸引力,从而提升办学“软实力”,实现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现已成为各大地方高校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湖北地域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在长期社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特定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文化形态、各种范式等因素的总和及其物质载体,它既包括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典籍、文学艺术、建筑风格、风俗习惯,也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地方性社会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价值取向、创新品质,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长期培养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校园文化作为高校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一种内在的文化氛围反应大学历史传统、特征风貌的文化形态,存在大学行为主体和各种载体中,直接影响着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潜移默化地规制着大学生的行为规范。作为地方性高校,大环境影响小环境,高校的大学校园文化从其建设发展必然受到地域文化的熏陶,这种渗透和熏陶为大学校园文化打上了地域特色的烙印,使得大学校园文化带有地域特色。
  一、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地域特色的内涵
  地方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独特组成部分,根植于地域土壤中,从其建立、建设、发展无不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表现出其浓郁的地域特色。校园文化地域特色是指地方高校的文化建设除了包含大学自身形成的文化以外,还要着重考虑到当地文化因素的影响,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地域文化特色紧密结合起来,在内容与形式上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特征,以实现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凝练。
  二、地域文化对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必须积极主动地吸纳地域文化营养,与地域文化形成良性互动。地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地方高校校园文化理应成为地域文化的参与者、传播者和创造者,不断改造和升华地域文化,凝聚师生力量,形成主流价值和审美判断。
  (一)丰富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
  地域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历史积淀,具有较强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习惯、审美追求等方面具有相同特点。地域文化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源头活水。这些优秀的思想文化资源是地方高校校园文化最直接最宝贵的素材,对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
  (二)创新校园文化载体
  在构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新载体,营造适合新形势和历史条件的文化氛围,创造新的文化阵地,以全新的方式滋养学生的成长。地域文化在精神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方面为校园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课程建设、实践平台、活动载体、服务范围等方面创新了校园文化载体,从而创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促进人才培养
  高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才。“地域文化是地方人才成长的沃土,在人才成长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在地方高校的办学实践过程中,学科建设种类、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与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因此,根据地域文化特点开设特色课程,根据地域生源要求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能够实现地方高校与地域文化资源的积极对接,从而促进
  高校人才培养。
  三、立足于湖北地域文化,建设地方高校校园文化
  以湖北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例,该校着重发展特色教育,充分挖掘湖北地域文化底蕴,以道德为核心架构校园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创新校园文化载体,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地方特色与校园文化交流共生、交相辉映。
  (一)找準地方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契合点,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吸收地方文化营养,与地方文化融汇共进。依托湖北地区的道家文化、书院文化等地域特征明显、风格独特的文化,挖掘、整理、吸纳、总结、提炼这些传统文化思想与当代教育精神的相通之处,挖掘道和德的深刻现实意义,把传承传统文化与发扬现代教育精神有机结合,用道和德统筹学校新校区建设,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会贯通,在校园中形成了雅致、古朴、积极的风气和环境氛围,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添意蕴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凝聚教师和学生力量,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
  (二)把握地方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着力点,创新校园文化载体
  湖北某高校把湖北地方文化中具有突出特色的内容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搭建校园文化新平台。近年来,该校以湖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荆楚文化、神农文化、孝道文化等极具影响力的地域文化为主题,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进行校园景观建设。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对校园景观或撰文释义、或题写景观、或专题讲座,师生唱和,传为佳话。以地方文化为支撑,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学校通过文化讲坛的形式,开展“荆楚文化”、“孝道文化”“神农文化”等讲座,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湖北地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三)打造地方文化与校园文化的闪光点,形成校园文化品牌
  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汲取精华,充实校园文化内容,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地方社会,以积极的行动服务地方发展。该校已形成多个相当有影响力的地方文化研究学术团队,出版了很多具有湖北地域特色的文化学术专著,充分发挥了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文化研究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壮大了学校的文化传承和传播功能。为传承当地文化培养了大量实用型和研究型人才。学校组织师生参与策划或创作“道家文化”与“清江文化”等文化节活动,积极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选派千名师生参与传统武术节等重大活动志愿服务工作,展示该校学生的良好风貌,受到高度评价。
  基金项目:文章为湖北省2017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湖北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17G16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延深.大学校园文化研究中的地域特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其他文献
通过实证分析目前浙江省湖州市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应用情况,发现相较于传统的数学课堂,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更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智慧课堂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性,实现先学后教和以学定教.针对智慧课堂模式存在的不足,可以从提升平板各项功能、注意学生分层需求、转变教师教学观、采用自主评价方式等方面加以完善.
传统与革命的关系是中共革命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中共革命史的很多研究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新革命史”的理念尤其重视对这一关系的探讨。尽管这些研究揭示出一些以往不大注意却极为丰富的面相,但对中共革命史中这一重要关系的认识,仍需要更多角度的实证研究。
期刊
观察,是有目的、有方向且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在幼儿园日常的教育教学和一日生活中,观察幼儿的情感变化、学习状态、日常行为、言谈举止等,都是幼儿教师需要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要求幼儿教师要掌握观察、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要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要有效运用观察、谈话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观察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专处能力。观察不是简单地、毫无目的地观地看,幼儿也不是被观察、被发现、被研究的个体。在具体的观察实践
张元珂近些年一直致力于现当代文学研究,《韩东论》(作家出版社2019年版)是他最近出版的研究专著。该书在学界首次对诗人韩东及其文艺活动做出系统研究,材料丰富、论说全面,不仅呈现了一个有着丰富面向的韩东,也借此对某些文学问题做出高屋建瓴的回溯。在作家论这一批评文体遭到冷遇时.
家园沟通是促进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方式。在家园互动中,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交流水平和换位思考的能力,运用适宜有效的策略才能使家园沟通更为顺畅,达到促进家园共育、幼儿健康成长的目的。
在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过程中,教师应持有客观、科学的态度进行观察与记录。在观察的过程中,观察者由于需要随时观看、仔细倾听、适时地问或说、用心去体会感受,很难以纯客观、中立的态度参与其中回归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的原点,其实质就是减少主观偏颇,以客观的立场、专业知识与能力正确解读幼儿的行为,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本文从“看”“录”“思”三个角度出发,追寻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的实质,融入儿童视野探讨幼儿行为观察记录。
区域游戏中的深度学习是指幼儿在区域游戏时,通过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与环境、材料互动,积累新的知识和经验,并运用于新的情境中,实现高阶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的一种学习模式。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能否进行深度学习,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幼儿留下解决问题的空间,激发幼儿开动脑筋解决问题。观察、解析、助推三部曲,是帮助教师组织和指导区域游戏的有效策略。
婴幼儿早期的学习与发展对于其后续成长至关重要,美国得克萨斯州非常重视对婴幼儿的照护并于2013年颁布了本州婴幼儿学习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得克萨斯州0~3岁婴幼儿早期学习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其目的是确保所有儿童都拥有促进大脑最佳发育所需的高质量早期体验。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认为,艺术的本质是自由的形式,具有游戏的特色,艺术与游戏从本质上来说是相通的。由此可见,与艺术活动联系最紧密的就是游戏,作为艺术类别之一的美术,本身不可缺失的也是游戏精神。在游戏精神指导下开展的游戏化美术活动更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可操作性,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让幼儿感受美术带来的愉悦和美感,支持幼儿对美术客体的审美体验,激发幼儿的审美表现和创造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