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随意性教学的危害及解决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j1963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培养初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部分教师时常不会依据课程标准、结合考试大纲、研读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而是以自己认知、理解或所谓的经验,甚至得过且过地进行随意性教学,根本不顾《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没有教学目标,不管学科教学的深刻内涵与教育意义,这种错误的思想理念和教学方式给《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和学校教育带来了极大危害,既不利于教师的自身发展,更对培养初中学生成为社会合格公民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有效性影响巨大。本文主要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随意性教学的危害及解决随意性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浅地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笔者自己的一些看法,旨在对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解决随意性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随意性教学;解决策略
  2017年秋季,全国各省市统一使用部编版新教材《道德与法治》。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有关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加之新课改进一步深入。这一系列变化对思政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但长期以来,部分教师不顾新教材,不顾新的文件精神,背离新课改,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依然随意性教学。
  初中部编版教材《道德与法治》课随意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不依据课程标准,不结合考试大纲,不认真研读教材,不注重学生发展的自我需求以及发展规律,根本不顾《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没有教学目标,不管学科教学的深刻内涵与教育意义,常常以自己的认知、理解方式或所谓的经验,甚至得过且过地来实施课程教学。随意性教学产生的原因众多,笔者对此进行了重点研究和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种:一是有些老年教师年龄偏大且已晋升高级,产生了职业倦怠,在教学中得过且过,只等退休;二是有些中年教师在教学中遇到教学瓶颈又不想花功夫去突破,不注重对新教材、新理念和新文件的研究,只凭自己的认知、理解和经验进行教学,在新时代不能与时俱进地为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培养进行有效性服务;三是有些青年教师上进心不强,又没经验,只顾个人舒服,不愿学习,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教学对初中学生在思想性与精神成长方面具有引领作用。这些不合适的理念、想法和方法,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不仅不利于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对《道德与法治》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核心目标大打折扣。
  一、《道德与法治》课随意性教学的危害
  1.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抑制了学生参与欲望
  新课程标准强调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注重对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融合,一节课中“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學”三个环节都要认真思考,形成即独立又连贯的教学流程,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体验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在与人合作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的魅力,并不是满堂灌的说教课。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更高要求,使得教师们要改变自己长期以来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产生了困难。有些不愿改变的教师只能进行随意性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意性教学远远脱离了学生知识和心理的实际,对他们来说,教师随意性教学都是老生常谈的知识讲解和灌输,虽然有些教师在随意性教学过程中,有些不着边际的讲授也许有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欲望。但长久以往,对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在随意性教学理念下,学生们听着教条昏昏欲睡,虽然有时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与他人展开讨论,但完全脱离了教学目标,完全觉得只是形式上的热闹,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差强人意,最终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参与欲望消失。
  2.降低了学生学习效果,阻碍了学生能力提升
  基于有些教师在教学中采用随意性教学法,对中央、省市等各级有关教育的文件不理解、不理睬、不研究、不学习,对部编教材、新课程标准学习和研究力度不足,不能用新思想、新理念引领自己,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发展,无法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必然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阻碍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一些十几年教龄的老师在教学中采用随意性教学法,即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居于主体地位,未将课堂主动权还与学生,也未结合新时代初中学生的特点、学情,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3.背离了课程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若对于新课标不解读或解读较为肤浅,使得他们在教学中,依然照搬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部分性吸取成功课例的做法,在采取教学模式和制作教案时,只是略加变动,便认为符合新课标理念。在随意性教学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再围绕教学目标而定,而是建立在对新课标肤浅的理解上,严重影响了教学的科学性,根本上没有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他们规则意识、制度理念、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等综合素养地培养。
  4.阻碍了教师能力提升,助长了教师教学惰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随意性教学,不仅会阻碍教师能力的提升,还助长了他们的教学惰性。部分教师在对新课标进行解读时,认为新课标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解放,使他们无需再花过多的时间来进行备课、知识讲解、批改作业、讲满四十分钟、对学生进行指导等,而是积极放手,让学生们自主探究,整节课都是学生在活动热热闹闹,一笑而过。但要知道由于初中学生身心尚未发育成熟,他们在自主学习时,缺乏一定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等能力,思维能力也有待发展,而且参差不齐,往往在自由讨论环节中会偏离主题,甚至在自主学习环节缺乏抵制诱惑而做其他事情,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强人意。若教师依然这样随意性教学地话,自己舒服了,但教学能力便停滞不前,自己也变得越来越懒惰,教育教学中根本无成绩可言,导致在现在很多地区已实行的“区管校聘”中没有学校对这类教师进行聘任。   随意性教学对学生发展、教师成长以及教育科学化改革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极大的阻碍了当代教育地深入发展以及有效化、科学化实施。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不断打破自己的思维僵局,利用各种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从而科学解决随意性教学问题,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动的科学化发展。
  二、解决《道德与法治》课随意性教学的策略
  1.大力开展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教育素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是一(下转第14版)(上接第13版)套全新的教材,部分教师对于这套教材研究力度不足,重視程度较低,缺乏主观能动性。思想决定行动,在文章开头笔者已分析了教师随意性教学的原因,无论是老年还是中青年教师,归根到底都是他们思想上不够重视。基于此,需要转变这些教师的思想观念,认真研读中央及地方相关文件,对新的教材、新中考综合改革加强学习和培训,转变落后的教学理念,并通过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的策略,来提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促进其专业化发展。所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教师开展专项培训的力度,包括师德师风的培训、部编版新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的培训以及学习各级部门有关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件精神的培训,并定期对相关教师进行思想和专业上的考核,对于不合格的教师应该停岗继续培训,直至合格才能继续进行教学。如笔者所在的区,教育局教研室在每学期开学初都要举办各年级新教材的培训,尤其是对老年教师和刚入职不久的新教师,还要加强他们对新教材“立德树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怎么样的人”这一目的进行培训,以促使他们思想上足够重视,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
  2.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针对随意性教学未紧密联系教学目标的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明确课程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每个章节都有特定的教学目标,教材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意识的培养,教师在授课时应紧紧围绕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们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从其编写依据出发,兼顾其开放性、有序性等特点来因材施教,每一节课都要将“教什么”设计好,可以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其中“教学目标”要做到:目标明确、恰当、可操作、表述科学;符合学情,关注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切合学生需要;学科特点鲜明,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教学内容”要做到: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科学合理、主次分明;教学重点难点突出,内容适量,难易适度;问题设计有探究意义,思维训练有阶梯性,练习检测有层次性;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资源拓展合理,容量恰当。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3.注重学生兴趣培养,提升学生参与程度
  针对随意性教学带来的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参与程度低的问题,教师们可对其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在实际教学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阅读与感悟、探究与分享板块,教师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在提高自身教学魅力的同时,来给予学生更好地指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让他们通过学习,不仅能习得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还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教师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中学序曲》部分内容时,在“新的起点”探究与分享环节,可为学生们准备一些真实的盒子礼物,让他们写下自己的新目标、新挑战、新的要求等。在此环节,教师可多加引导,让他们写的时候,既可以写周目标,也可以写年目标,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于自己的中学生活多一份期待和向往。这样的教学设计,完全摒弃了随意性教学,多了精心设计和安排,学生们参与兴趣高涨。
  4.采取多元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针对随意性教学带来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低下等问题,教师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新课标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以提高其教学效果。部分教师对此出现了片面性解读,将电教媒体课改为了电教产品展示课程。例如,周老师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时,对于电教媒体出现了滥用现象。笔者听周老师讲的这节课观摩课,发现其在教学中,使用电教手段高达11次:视频时间占到了一半以上,图片也出现了8次,问题展示为3次。这样的一堂课,虽然图文并茂,学生们看得、听得津津有味,但实际效果差强人意:不仅失去了道德与法治原本的特色,还不利于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试想一下,当学生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多媒体教学创造的感官刺激上,何谈对他们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仅为热闹、形式而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因根据课程实际,可采取多媒体辅助,结合表演、讨论、辩论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随意性教学对学生和教师本人都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想要减少或避免随意性教学,则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对随意性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危害,并通过实施相关的对策来避免危害的产生,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任娜.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9(20).
  [2]胡晨霞.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08).
  [3]刘福桥.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书法特长生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
其他文献
礼仪就是人的基本素质,有素质才受别人的喜欢。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80%以上是外来人口,生源基本上是农村孩子。由于一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太多心思去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所以,存在学生不讲文明、不重视礼仪的现象。例如,在课堂上,学生随便说话、随意打断老师的讲课、没有举手就随意回答问题、校园内随意丢垃圾、在学校走廊追逐打闹影响其他班级上课、碰见老师也不会主动问声好,等等。针对这些
【摘要】目前,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进程不断加快。为了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分层走班教学的方式,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能从中受益,最终达到既定的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本文通过阐述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应用价值,并且提出了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实践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教学管理实践  作为初中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数学课程的学习对于广大的初中生来
【摘要】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意志力弱”,而传统的教学侧重于“知识的传授与习惯的培养”, 忽视了凸显最重要的数学“趣味性”。本文以《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的教学设计与反思为例,探析如何利用日常教学中的“经典课例”,引导学生尽情领略“教育真谛”和探究“数学神奇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欲望。  【关键词】小学数学;《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神奇魅力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
小学生心理教育健康的要求是顺应学生的正常心理与生理发展,按照其发展的特征与规律,并以教育心理学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引导与建立,进一步全方位发展与提高小学生心理能力。  一、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着眼于新课程,教师不仅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应重视关注,在“传道受业解惑”之余,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者,从而将学生的心理教育任务提上日程。当下,生活节奏越
小学的课堂中,出现了一种值得深思的现象——学生谈“文”色变。越来越多的学生害怕写作,甚至是厌恶写作,而真正热爱写作的学生寥寥无几。每当上语文课,无论是练习课、阅读课还是诗文鉴赏课,都能赢来学生的一片掌声,但只要提及习作课,学生立马谈“文”变色。甚至在家庭作业中,如果有习作作业,不出意外都会排在完成顺序中的最后一项。为什么?显然,“篇幅长、要求高”的习作难住了学生。  而“微作文”的出现则顺应了时代
【摘要】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知识重要而被动学习或单凭喜欢而学,总不能长久。只有发自内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甚至“陶醉”于学习中,才能激发持久的学习兴趣。乐学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教学行为是指教师“会教、善教、乐教”、学生“会学、善学、乐学”,是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情感与和谐的教学生态,是教与学,传与受,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本文以一节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记实为例,探讨如何
【摘要】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高中教学时间有限,要实现高效课堂,让学生获取的知识最大化,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多方面作深入思考和研究。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根据知识结构不同的特点,科学应用导学案,针对学生认知水平不同,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导学案;课堂应用  
盛新凤说:“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环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涵的主要方法。”我们经常要求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何为“有感情”?笔者把它归纳为——声情并茂,何为“声情并茂”?“声”就是发音准确,咬字清晰,语速语调讲究轻重缓急、把握好每一句话的节奏等,也就是平时说的抑扬顿挫;而“情”则是在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感情基础上,将其酸甜苦辣咸融入到朗读中,还要有丰富的面部表情;有时,也可以在
【摘要】体育是学校教育组成部分之一,体育与健康课程价值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国民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中,学校体育实践活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体育课堂教学还是课外体育活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的人际关系,合作与竞争等行为都会转移到日常生活,学习以及社会活动中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调整自己各种状态来适应当前的社会环
【摘要】科技的快速发展与现代教育的不断创新改革,使得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成为主流。微课资源的合理应用,能够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兴趣,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是全面提高数学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而要充分发挥微课资源的作用,则需要采取合理方法对其加以应用。本文分析了微课资源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并就相关的应用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微课资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