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c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在门诊输液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技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来我院门诊进行输液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护患沟通技巧。结果:加入相应的护患沟通技巧后,治疗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门诊输液患者的护理,加入护患沟通技巧可有效增加护患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理解,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门诊护理质量及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关键词:门诊输液;护患沟通;临床效果;技巧
  沟通的定义为信息、思想、以及情感在个人或群体之间的传递的过程。沟通是一种艺术,通过沟通,能够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在医院门诊科室,尤其需要护理工作人员做好与患者的有效沟通,从而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依赖感,从而进一步改善护患关系,保证门诊科室的整体护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输液门诊护理中心共有20名护理人员,全部为女性。年龄结构为19~53岁不等,平均年龄37.5岁,其中4名护士,3名护师,13名主管护师;所受教育水平为:中专10人,大专6人,本科4人。日平均筋脉滴注输液350~450例次,肌肉注射35~50例次,皮内注射50~55例次,静脉注射2~6例次。
  1.2 方 法
  1.2.1 护患有效沟通流程 护患有效沟通在医疗机构各个科室所起到的积极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首先,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惧,使其树立起与疾病对抗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1.2.2 掌握相关技巧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每天需要接待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完全把握护患有效沟通的相关技巧,对待不同的患者,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患者的需求,采取个体化的沟通方式。重点注意满足患者的心理诉求,在常规护理工作中,充分尊重、关爱患者,在门诊科室内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就医氛围,力求为呼唤双方的有效沟通创造一个有利的外环境,从而增强呼唤双方彼此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信任,保证患者能够以积极配合的态度,接受医护人员的诊断与治疗,促进患者身体的早日康复。
  1.2.3 人性化护理 人性化护理是近年来护理工作中提出的新的护理理念及工作方法,而进行充分有效的护患之间的沟通,也正是迎合了这一主流。在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把患者的需要放在工作的首位,坚持以患者为本的工作原则,实施人性化护理。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情感因素在护患沟通之间的巨大作用,为不同的患者人群提供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在护患之间进行沟通时,一定要注意避免漫无边际的空洞的闲聊,一定要把握好沟通交流的方向,进行有方向性的交流。
  2 结 果
  在实施了有效的护患沟通技巧管理后,实施前后护患纠纷发生情况2011年2~6月至2012年2~6月输液总数基本相当,2011年2~6月共發生护患纠纷209次,2012年2~6月共发生护患纠纷87次,相比之下,实施护患有效沟通技巧后的临床护患纠纷发生率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伴随着现代护理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护理人员也应当努力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及业务素质,经常性组织学习相关的护理理论与护理技术,努力
  拓展自身的专业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够对患者提出的相关专业性问题做出科学的解答,进一步的取得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此外,对护理工作的质控管理方面,我们也应当注意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工作。对于低年资护理人员,应当给予制定相应的技能培养计划,在通过严格的技能考核之后,方准许其独立值夜班。对于门诊科室常用的护理技能,比如静脉留置技术,也是一种难度较大的静脉穿刺技术,其成功的技巧主要来自于经验与技巧,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在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同时,认真观察患者的血管特点及走行方向,在转移患者注意力的同时,争取一次性穿刺成功。
  由此可见,门诊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技巧已成为门诊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种职业技能,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情况直接决定了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充分有效的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够改善患者的情绪,影响患者的行为方式,有利于临床人性化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近年来,在医疗领域逐渐兴起了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其重点是突出了患者在医疗行为中的地位,树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增强护患之间信任感,安全感,打造医疗机构内优质人性化护理服务。护患有效沟通是尊重患者,指导患者的一项护理技能,作为护理人员,只有不断的更新护理观念,才能够更好的迎合护理工作的主流,保证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从而使疾病尽快治愈。
  参考文献:
  [1]任国英,方云,周玲,REN Guoying,FANG Yun,ZHOU Ling.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在门诊输液中心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15):51-52
  [2]朱顺华.通过护患沟通记录单提高护患沟通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2):99-101
  [3]包新慈.门诊输液管理中风险因素的评估与干预措施[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22):78-8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了在信息化环境中,数字化管理在医院综合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加强相关的硬件建设以及数字化资源建设。结:果在信息化环境中,医院综合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更加的方便、快捷,对于档案的利用程度也更高。结论:数字化管理在医院综合档案管理中明显的提高了档案管理效率。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阶段对于计算机的运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脑心通胶囊结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的40例患者接受脑心通胶囊治疗,实验组中的40例患者接受脑心通胶囊结合拜阿司匹林治療,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5%显著优于对照组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
期刊
摘要:目的 评价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在腕关节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自2011年7月——2014年6月,对28例腕关节损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重建三维图像。结果 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tmaton,MPR)和容积再现三位成像技术(volume renderrng technique,VRT)令人满意地显示出三维重建图像,CT发现3例X平片上漏诊的多骨骨折,2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O型孕妇血型IgG抗体与新生儿HDN的关系。方法 对160例O型夫妻血型不合的孕妇产前血型IgG抗A(B)效价检测,新生儿血型血清学及胆红素检测,探討孕妇血型IgG抗A(B)与新生儿HDN的关系。结果 160例样本中,63例母亲IgG抗A(B)效价≤64,新生儿血清学及胆红素检测正常,孕妇血型IgG抗A(B)效价上升为128、256、512、≥1024时,新生儿HDN的发病率为21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调研总结,分析围手术期乳腺手术中的抗菌药物使用状况。方法:主要采用案例回顾的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542例乳腺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乳腺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达90.41%;使用频次较高的依次为第1代头孢菌素、非典型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药。结论:我院乳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需引起重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和内皮素(ET)定量检测在胸外科围手术期血栓栓塞性疾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及均相竞争法检测300例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术前、术后第2天及第5天血浆D-Dimer及ET水平,观察指标变化。结果:300例患者有15例并发深静脉栓塞(DVT),其中3例并发肺栓塞(PE),并发DVT组术前、术后血浆D-Dimer及ET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Slug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1 月~2013年12月骨肉瘤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骨肉瘤中Slug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对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18例骨肉瘤标本纳入研究,在骨肉瘤组织中Slug和E钙粘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3%和25.0%。结合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发现,Slug、E钙粘蛋白表达与骨肉瘤转移发生相关,同时还
期刊
耒阳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 湖南耒阳 421800  摘要:目的:系统性评价中风患者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借用计算机技术以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利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分析符合标准的半随机对照试验(q-RCT)以及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10篇文章,选取1750例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醒脑开窍针刺法与对照疗法相比,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状况,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氨溴索不同剂量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0例纳入本研究,均接受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根据随机原则分组,A组患者氨溴索剂量为15mg/d,B组患者氨溴索剂量为30mg/d。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总有效率,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Rh血型表型检测在保证安全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40000份需要血型检测患者的血清样本,将其进行Rh血型的筛选与分类,使用微量板盐水法用抗D试剂对血清样本进行Rh阴性的初步筛查,然后对Rh(D)阴性进行C、c、D、E、e抗原检测,以确定Rh血型表型。结果:40000份血液样本中共检出110例Rh(D)阴性血型,占0.28%。经对Rh(D)阴性进行C、c、D、E、e抗原检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