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乳腺手术中的抗菌药物使用调研分析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lstud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调研总结,分析围手术期乳腺手术中的抗菌药物使用状况。方法:主要采用案例回顾的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542例乳腺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乳腺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达90.41%;使用频次较高的依次为第1代头孢菌素、非典型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药。结论:我院乳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需引起重视。
  关键词:围手术期;乳腺手术;抗菌药物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文通过查询我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全年办理出院的乳腺手术患者病历,以术前未感染、住院期间未行其他手术或接受其他疾病治疗的为筛选标准,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确定符合条件的共542例。
  1.2调查内容
  根据设计好的表格,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抗菌药物应用基本信息等,填入预先设计好的统计表内。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简称《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进行合理性应用评价。
  1.3用药合理性评价标准
  本研究中,乳腺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原则及用药是否合理的判定标准参照《指导原则》、“38号文件”及药品说明书,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1)基本原则:①术前静脉给药应在麻醉诱导前0.5~2h给予;②若手术时间超过3h或失血量>1500mL,应根据药物半衰期,在术中追加用药1次;③对头孢菌素类过敏者,可应用克林霉素磷酸酯。(2)实施细则:乳腺手术为Ⅰ类切口手术,原则上不需预防用药,必要时可于术前用第1代头孢菌素类药,单剂。
  2结果
  2.1患者基本情况
  所调查的542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541例。患者年龄最大81岁,最小14岁,平均40.92岁;手术涉及5个病区,其中444例在甲状腺乳腺外科病区,占81.92%;胃肠外科39例,占7.20%;肛肠(疝)外科36例,占6.64%;从其他科室手术后转入肿瘤科12例,占2.21%;肝胆外科11例,占2.03%。542例患者中有高危因素者(糖尿病、高血压3级等)20例,有药物过敏史者19例。
  2.2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542例患者中,52例未用抗菌药物(14例为恶性肿瘤),490例共应用14种抗菌药物。术前初次用药时机0.5~1.0h给药者107例,占21.84%;术前>2h给药者34例,占6.94%;术后给药者349例,占71.22%。术中1例因手术时间超过3h,追加用药1次;其余均<3h,无需追加用药,全部合理。术后用药最少0d,最多17d,平均2.76d,用药<3d者占73.99%。
  3讨论
  所调查的542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用药期间也未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表明我院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疗效确切。符合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这一基本原则,也符合《指导原则》中强调的合理用药原则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原则。542例患者,9.59%的患者未用抗菌药物,90.41%的患者选择预防用抗菌药物。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溶媒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均100%合理。但也有部分患者存在药品选择不合理、初次给药时机不当、用药持续时间过长及药物联用不合理等。
  3.1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抗菌药物品种应根据用药目的进行选择。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选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确实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乳腺手术按《指导原则》规定属于Ⅰ类切口,为清洁手术,通常无须预防用抗菌药物。如要预防性选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切口感染,主要是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选择,要选择相对广谱、有效、安全、廉价的杀菌剂,第1代头孢菌素类为首选药。抗菌药物使用频次列前3位的分别是头孢硫脒、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其中72.24%的患者选用了头孢硫脒,符合《指导原则》的要求。在调查中还发现,有22例(8例头孢菌素过敏)选用左氧氟沙星,“38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作为外科围术期预防用药。预防革兰阳性(G+)菌感染的替代药物主要是克林霉素磷酸酯,但在此次调查中也发现有33例患者选用氨曲南,氨曲南作为头孢菌素类过敏时的替代用药,主要针对革兰阴性(G-)菌。因此应加强对过敏药物替代品种选择的管理。
  3.2抗菌药物初次用药时间的把握
  有调查表明,术前2~24h给予抗菌药物者,3.8%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手术切皮前用药者,0.6%发生感染;切皮后3h给予者,1.4%发生感染;切皮后3~24h给药者,3.3%发生感染。因此,最佳的给药时机是术前0.5~1.0h或在麻醉诱导开始时静脉给药,若手术时间长(>2h)或手术时间超过该药的2倍半衰期时以及术中失血量多(>1500mL),应于术中追加用药1次。过早给药会造成术中体内药物浓度不足而达不到预防感染目的,术后再给药由于错过了细菌发生污染或定植的时间,同样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调查发现,490例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术前0.5~1.0h用药者107例,术前>2h给药者34例,术后给药者349例。术前0.5~1.0h给药的只占21.84%。因此,我院在预防用抗菌药物时间把握上还应加大监督力度,以确保抗菌药物的用药效果。
  3.3术后预防用药时间
  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过长也是我院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需重视的一个问题。“38号文件”明确规定,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h,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h。长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并不能降低术后伤口感染率;而短程用药,基本上是一次性用药,可减少不良反应,不易诱导产生耐药菌株及肠道菌群紊乱,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此次调查结果发现,我院术后预防用抗菌药物平均时间为2.76d,<3d者占73.99%。但也存在超常用药的情况,≥3d者有141例(其中62例为乳腺恶性肿瘤),占26.01%。未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乳腺恶性肿瘤患者15例,占28.85%,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表明术后多日用药并不能进一步降低手术感染率,还会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3.4抗菌药物联用情况
  抗菌药物联用问题一直是临床用药争论的焦点。抗菌药物联用应有明确的指征,单药即可有效治疗感染的就不需联合用药。我院此次的调查结果发现,91.63%单一用药,41例选择了联合用药,均为二联,占8.37%,为乳腺脓肿和乳腺炎患者,基本合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应继续坚持并确保单药即可有效治疗的感染就不需联合用药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张代忠,解析“合理使用抗菌药物”[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8):212-21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心血管护理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以及同期参与护理的护理人员12名,对其分别开展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分析发现,导致医疗纠纷出现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护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然后是是患者自身产生的不安全因素、医务人员导致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者、环境因素导致的不安全因素。结论: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专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状腺肿大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整体免疫平衡疗法;结果 25岁以下青年人的甲状腺肿,是因青春期甲状腺激素需求量激增所致,多能在青春期过后自行缩小,不需手术治疗。地方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常因缺碘引起,可以在食盐和饮水中加入碘,以集体预防治疗为好。但是要注意吃碘过多也是会导致甲状腺肿大,对于甲状腺肿大的治疗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结论 随着现代医学对甲状腺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甲状腺疾病机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特点,总结疾病的临床特征,研究可用于重症手足口病病情进展识别、预测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在2012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1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研究在住院期间所有患儿的临床表现、临床体征、诊断及治疗等情况,综合各方面信息预测患儿病情发展。结果:3岁以下患儿是重症手足口病的多发群体,经X线胸片检查
期刊
摘要: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往往导致机体损伤,功能状态衰退甚至威胁生命。防止住院患者跌倒,是医院护理管理质量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评价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一个主要指标,为了减少这一不良事件的发生,我科针对住院患者跌倒危险人群,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制定出护理干预对策,以此降低跌倒的发生率。  关键词:肿瘤病人;跌倒;品管圈;评估时机  肿瘤病人患病具有其特殊性,他们在住院期间往往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再者
期刊
2009-2013年德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收到德阳市各县市区艾滋病筛查实验室送检孕产妇HIV抗体筛查阳性样本30份。经我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检测,18份样本确认HIV-1抗体阳性,5份样本确认HIV-1抗体阴性,7份不确定,对7位HIV抗体不确定孕产妇进行了随访,最终做出个体诊断。本研究对比分析了30例孕产妇的筛查阳性结果和WB实验结果及带型。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期刊
摘要:目的 以北京、河北、广西地区的天然气管道输送工程为例,分析天然气管道输送工艺中的职业病危害情况,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护对策,为行政部门对天然气管道输送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作业现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结果及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天然气管道输送工艺技术先进,自动化、管道化、密闭化,主要工艺设备为露天布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了在信息化环境中,数字化管理在医院综合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加强相关的硬件建设以及数字化资源建设。结:果在信息化环境中,医院综合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更加的方便、快捷,对于档案的利用程度也更高。结论:数字化管理在医院综合档案管理中明显的提高了档案管理效率。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阶段对于计算机的运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脑心通胶囊结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的40例患者接受脑心通胶囊治疗,实验组中的40例患者接受脑心通胶囊结合拜阿司匹林治療,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5%显著优于对照组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
期刊
摘要:目的 评价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在腕关节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自2011年7月——2014年6月,对28例腕关节损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重建三维图像。结果 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tmaton,MPR)和容积再现三位成像技术(volume renderrng technique,VRT)令人满意地显示出三维重建图像,CT发现3例X平片上漏诊的多骨骨折,2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O型孕妇血型IgG抗体与新生儿HDN的关系。方法 对160例O型夫妻血型不合的孕妇产前血型IgG抗A(B)效价检测,新生儿血型血清学及胆红素检测,探討孕妇血型IgG抗A(B)与新生儿HDN的关系。结果 160例样本中,63例母亲IgG抗A(B)效价≤64,新生儿血清学及胆红素检测正常,孕妇血型IgG抗A(B)效价上升为128、256、512、≥1024时,新生儿HDN的发病率为2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