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及内皮素检测在胸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R66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和内皮素(ET)定量检测在胸外科围手术期血栓栓塞性疾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及均相竞争法检测300例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术前、术后第2天及第5天血浆D-Dimer及ET水平,观察指标变化。结果:300例患者有15例并发深静脉栓塞(DVT),其中3例并发肺栓塞(PE),并发DVT组术前、术后血浆D-Dimer及ET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呈进行性增高。未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并发DVT组与未并发DVT组相比较,血浆D-Dimer及ET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D-Dimer)内皮素(ET)的动态监测对胸外科围手术期病人深静脉栓塞乃至肺栓塞的发生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关键词:D二聚体;内皮素;深静脉栓塞;围手术期;胸外科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以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肺血栓栓塞症(PTE)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引起PT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DVT)[1]。胸外科手术创伤大,卧床时间较长、血液循环处于淤滞状态,使手术中已激活的凝血因子不易被抗凝物质抑制而形成纤维蛋白,极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当患者突然活动或用力过度时栓子即脱落而发生PE[2]。本研究通过动态监测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血浆D-Dimer及ET水平的变化,探讨定量检测D-Dimer及ET在胸外科围手术期并发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与方法 分析2010年12月~2011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胸外科收治的全麻手术治疗患者300例。其中男性184例,女性116例,年龄42~82岁,平均年龄64±8.2岁;无肝功能损害、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疾病病史。其中疾病部位在纵隔患者84例,肺部疾病患者178例,食管疾病患者38例。以静脉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胸部CT检查为依据,术后确诊深静脉血栓(DVT)15例,经相关科室会诊3例发生肺栓塞(PE)。正常对照组50名,为我院体检中心筛检出的健康体检者,男性30名,女性20名,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62±9.2岁。
  1.2 标本采集与处理 患者入院后分别采集手术前、术后第2天及术后第5天空腹静脉血,分别用免疫比浊法和均相竞争法测定D-Dimer及ET水平。
  1.2 仪器 美国BECKMAN ACL-ADVANCE血凝仪、上海核辐计数仪,试剂购自美国美国BECKMAN ACL-ADVANCE公司。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mean±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或整体t检验,运用spss 13.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正常对照组
  50例对照组检测结果,D-Dimer:(200±150)μg/L;ET(38.65±3.58)pg/L。
  2.2 胸外科手术患者 300例胸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患者中,有15例并发深静脉栓塞,其中3例最终进展至肺栓塞。检测结果表明:术前D-Dimer和ET水平在正常对照组与未并发DVT组及并发DVT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D-Dimer和ET水平在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2天及第5天的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趋势呈进行性增高。未并发DVT组中,血浆D-Dimer和ET水平在术前、术后第2天及术后第5天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对手术患者血浆D-Dimer和ET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并发DVT组与未并发DVT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血浆D-Dimer和ET水平两组在第2天及第5天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见表格1,2)。
  表1 术前血浆D-Dimer和ET在各组间检测结果
  分组 n D-Dimer(μg/L) PET(pg/L) P
  对照组 50 200±150 <0.05
  未并发血栓组 285 1180±350 70.36±2.53 <0.05
  并发血栓组 15 1470±230 98.65±3.24 <0.05
  表2 并发与未并发DVT组血浆D-Dimer和ET检测结果
  术前 术后第2天 术后第5天
  分组 n D-Dimer ET D-Dimer ET D-Dimer ET
  未发血栓组 285 1180±350 70.36±2.53 1410±620 80.34±1.85 1376±485 83.68±2.31
  并发血栓组 15 1470±230 98.65±3.24 3853±565 180.59±2.32 8648±532 349.58±5.86
  P 0.532 0.763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D二聚体是纤溶酶作用于血浆交联蛋白的特异性分子产物[3],人体内纤维蛋白一旦形成就会激活纤溶酶,从而使纤维蛋白降解,血浆D二聚体水平就会升高。因此,D二聚体是目前实验室最常用的纤溶激活的标志物,当发生PTE时,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就会升高,可达正常值的8倍以上,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弥漫内血管内凝血;脑梗死诊断及预后判断与肺栓塞的排出诊断[4]。ET是1998年自猪血管内皮细胞上清液中提纯的一种生物活性肽,具有强烈的血管收缩、支气管收缩和促有丝分裂的活性[5]。当急性肺栓塞发生时,肺血管内皮受损,释放出大量收缩性介质,尤以ET为主,导致广泛的肺血管收缩,使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增加。因此D-Dimer和ET是反应凝血和纤溶的理想指标,在临床上已成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
  本研究联合检测血浆D-Dimer和ET水平变化可减少随机速查的影响。研究结果提示:D-Dimer和ET水平在正常对照组与未并发DVT组及并发DVT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胸外科肿瘤患者术前就存在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异常。恶性肿瘤本身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肿瘤组织本身具有促凝活性和纤溶活性成分,导致血凝和纤溶系统失衡。蔡壁新等采用透射比浊法定量测定9例食管癌患者术前D-Dimer水平,8例患者术前D-Dime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升高[6]。刘竞等采用动态ELSA法动态监测51例恶性肿瘤患者,随着病程的进展,血浆D-Dimer水平逐渐增高,19例恶性肿瘤死亡患者的D-Dimer水平增长率明显高于32例存活组患者,提示D-Dimer水平上升速度越快,患者病情发展越快或病情越重,生存期越短,预后越差[7]。另一方面,本研究第二部分的结果表明,术后并发DVT组的D-Dimer和ET水平呈进行性增高,与未并发DVT组有显著性差异。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包括感染、卧床、脱水、手术的时间和方式等[8]。
  参考文献:
  [1]宋予萍,王文君,徐泽昌,等.D二聚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及脑钠肽浓度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预测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0):801.
  [2]Guido Reber.对一种快速自动化的D二聚体检测方法对肺栓塞病人排出率的评价[J].临床通讯,2003,6(2):627.
  [3]蔡壁新,黄华,方裕森.食管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含量分析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8;8(4):23.
  [4]刘竞,杨季,等.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水屁股动态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8;8(4):23.
  通讯作者;梁效民 本科 青岛市立医院胸外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状腺肿大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整体免疫平衡疗法;结果 25岁以下青年人的甲状腺肿,是因青春期甲状腺激素需求量激增所致,多能在青春期过后自行缩小,不需手术治疗。地方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常因缺碘引起,可以在食盐和饮水中加入碘,以集体预防治疗为好。但是要注意吃碘过多也是会导致甲状腺肿大,对于甲状腺肿大的治疗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结论 随着现代医学对甲状腺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甲状腺疾病机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特点,总结疾病的临床特征,研究可用于重症手足口病病情进展识别、预测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在2012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1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研究在住院期间所有患儿的临床表现、临床体征、诊断及治疗等情况,综合各方面信息预测患儿病情发展。结果:3岁以下患儿是重症手足口病的多发群体,经X线胸片检查
期刊
摘要: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往往导致机体损伤,功能状态衰退甚至威胁生命。防止住院患者跌倒,是医院护理管理质量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评价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一个主要指标,为了减少这一不良事件的发生,我科针对住院患者跌倒危险人群,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制定出护理干预对策,以此降低跌倒的发生率。  关键词:肿瘤病人;跌倒;品管圈;评估时机  肿瘤病人患病具有其特殊性,他们在住院期间往往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再者
期刊
2009-2013年德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收到德阳市各县市区艾滋病筛查实验室送检孕产妇HIV抗体筛查阳性样本30份。经我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检测,18份样本确认HIV-1抗体阳性,5份样本确认HIV-1抗体阴性,7份不确定,对7位HIV抗体不确定孕产妇进行了随访,最终做出个体诊断。本研究对比分析了30例孕产妇的筛查阳性结果和WB实验结果及带型。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期刊
摘要:目的 以北京、河北、广西地区的天然气管道输送工程为例,分析天然气管道输送工艺中的职业病危害情况,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护对策,为行政部门对天然气管道输送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作业现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结果及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天然气管道输送工艺技术先进,自动化、管道化、密闭化,主要工艺设备为露天布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了在信息化环境中,数字化管理在医院综合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加强相关的硬件建设以及数字化资源建设。结:果在信息化环境中,医院综合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更加的方便、快捷,对于档案的利用程度也更高。结论:数字化管理在医院综合档案管理中明显的提高了档案管理效率。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阶段对于计算机的运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脑心通胶囊结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的40例患者接受脑心通胶囊治疗,实验组中的40例患者接受脑心通胶囊结合拜阿司匹林治療,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5%显著优于对照组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
期刊
摘要:目的 评价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在腕关节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自2011年7月——2014年6月,对28例腕关节损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重建三维图像。结果 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tmaton,MPR)和容积再现三位成像技术(volume renderrng technique,VRT)令人满意地显示出三维重建图像,CT发现3例X平片上漏诊的多骨骨折,2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O型孕妇血型IgG抗体与新生儿HDN的关系。方法 对160例O型夫妻血型不合的孕妇产前血型IgG抗A(B)效价检测,新生儿血型血清学及胆红素检测,探討孕妇血型IgG抗A(B)与新生儿HDN的关系。结果 160例样本中,63例母亲IgG抗A(B)效价≤64,新生儿血清学及胆红素检测正常,孕妇血型IgG抗A(B)效价上升为128、256、512、≥1024时,新生儿HDN的发病率为21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调研总结,分析围手术期乳腺手术中的抗菌药物使用状况。方法:主要采用案例回顾的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542例乳腺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乳腺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达90.41%;使用频次较高的依次为第1代头孢菌素、非典型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药。结论:我院乳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需引起重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