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教学中即时评价需把握三个要点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outiao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谈及教学艺术时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以激励性、发展性为核心的教学评价,不仅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途径,同时还体现了教师的内在修养,是一门值得广大教师认真掌握的教学艺术。
  激励性评价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有着很大的激励与鼓舞作用,学生在获得教师评价后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学习兴致盎然。但在实际英语课堂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患上了“拖延症”,评价缺乏连贯性与及时性。有些教师在课前大张旗鼓地设计了评价表,讲明了评价规则,在实际授课中却将评价表抛之脑后,往往在课堂收尾时才草草地评价几句;有的教师讲着讲着就忘记了还有评价表这回事。这种评价不及时、模式过于简单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评价本身引导与激励作用的发挥,导致评价失去了原来的作用,变成了课堂教学的“幌子”,不利于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笔者结合自己在口语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就如何利用即时评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口语表达信心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评价目标:以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归宿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纲要》明确指出: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且为了发展。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把评价当成制造氛围的“烟雾弹”,忽略了评价的教学性,这种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益处。
  在口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明确评价的教学目标,以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归宿,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强化学生交际的内在动力,帮助学生养成口语交际的习惯。如利用对比评价的方式,对学生或小组之间的表达进行间接比较,点燃学生的表达热情。对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点滴进步进行即时评价,特别是面对英语口语基础比较薄弱或者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当他们取得一点进步时,教师都应该及时表扬。当然,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坚持评价的针对性,不能对所有的学生都一律使用“Good!/Super!You are very clever!/Well done!”等较为笼统且夸张性的评价用语,而应根据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实际表现与不同的发展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二、评价方式:以即时、多元、活泼为主题
  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为我们的英语课堂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新气象,评价的内容与形式也得到了极大的解放。然而,除去精心准备的公开课、观摩课,日常口语课堂的教学评价还是以教师单方面评价为主,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往往教师说得多,学生问一句才答一句。
  在口语课堂中,英语教师应丰富评价的方式,多开展一些以学生主体感受为主的自评、伙伴互评、小组互评活动,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与自主发现,及时为评价“保鲜”,让课堂即时评价更加活泼多元,充满童趣。如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4B Unit 3 My day中“Song time”部分,为了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笔者以创编歌曲的方式,要求各个小组根据自身的生活实际创编歌词,并以“小组对唱”的方式,检验学生的活动成果。根据掌声热烈程度,由学生自主开展评价活动,选出优胜小组。通过这样的即时评价方式,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课堂评价过程中。各个小组的积极性都很高,原本有些羞于开口的学生也都放开歌喉,勇敢地“开口”。
  三、评价语言:以正向激励为基调
  评价用语是教师开展课堂评价活动最直接的传递媒介。因此,教师的教学评价用语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励人心,是否能够带动学生的口语实践就显得格外重要,直接影响到口语教学质量。
  在口语教学中,笔者考虑到小学生喜欢表扬,尤其是喜欢得到教师的表扬。他们对教师有着崇拜、信任的情愫,非常注重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用语要尽可能地以正向、激励性色彩为主基调,坚持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原则,运用诙谐的语言,委婉地指明学生的错误,并细心地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例如在教学译林版《英语》Unit1 The lion and the mouse中“Story time”环节时,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将角色的情感表达到位,笔者在评价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学生对语音语调的把握上。如一名学生虽然表达不是很流畅,但是在读“‘You are so small and weak!How can you help me?’laughed the lion loudly.”这句话时,他不仅读出了“loudly”所包含的口气,还惟妙惟肖地做出了狮子不屑一顾的表情。因此,笔者及时对他的出色表演给予了肯定。
  总之,口语教学中的即时评价应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以“实时播报、现场直播”的教学态度,贯穿英语课堂教学的始末,让评价成为学生口语表达的“催化剂”。在日常教学中,英语教师应改掉“评价拖延症”的习惯,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让学生愿意用英语表达。◆(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包场小学)
  □责任编辑:张淑光
其他文献
中央音乐学院黎英海教授根据李白诗谱曲的《静夜思》,其旋律一咏三叹、悱恻低回,形象地勾画了游子月夜思念故乡、辗转难寐的音乐画面。这首歌堪称当代音乐家用古诗做素材谱曲的典范,朗朗上口,却意境深远,让人听一遍就深深地陷进其旋律中。要教好这首歌,体现词曲作者的初衷,作为音乐教师,无疑是要下一番功夫的。下面是笔者的教学构想:  一、教学流程  1.导入。在上新课前,先让学生们回忆并且有感情地朗诵《静夜思》;
摘要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的让学生会学,乐学,在教学中本着整体教学观的思想,让学生先整体再分开再整合教材,形成学生整体的知识系统树,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瞻前顾后”的教材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引起我的注意,那就是孩子在幼儿园时我就潜移默化地让她知道了万以内的数,当她到了一年级时,面对10以内的数,再到学100以内的数时,学习起来很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一定要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取有关的知识点,构建自身的科学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准。伴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们所采用,这无疑是一场课堂教学的全新革命。然而,由于部分教师对于“科学探究”理念理解的偏差,致使课堂上一度出现了“假探究”的情况。所以,伴随着高效课堂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
摘要针对目前高考中对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具体要求,以及阅读理解题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个题型。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是能否取得英语好成绩的关键。为此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点滴看法。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阅读理解”不是一种简单、消极、被动的学习活动,而是一种复杂、积极、主动的认知过程。它是一种书面交际活动——读者与作者双向交换信息的过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多媒体被引入课堂,语文课堂教学也因此有了很大的转变。但由于很多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并没有正确的理念与思想指导,因此还是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问题。那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手段,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呢?  一、凸显辅助效能,直指教学目标  多媒体作为阅读教学的辅助性手段,是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有力推手,但这并不意味着多媒体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很多教师之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却导致课
课堂教学效果是衡量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指标。小学生对数学认知的水平一般比较低,逻辑推算能力与数字计算应用能力也较低,教师只有打造出高效的教学课堂,才能有效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这一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与学科素质,提升数学学习的综合应用能力。  一、实施分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生由于生活背景、智力发展等方面的差
摘要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指出:“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小学数学中存在着简洁、统一、和谐丰富深刻的外在美与内在美。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捕捉美的生活,观察美的教材,体验美的操作,领悟美的想象,接受美的评价,展现美的创造”,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美,欣赏数学中的美,进而表现数学中的美,以便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创造出数学的美。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