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语文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erna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感谢七彩语文,感谢这块神奇的土地!
  这块神奇的土地,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大自然。在《广玉兰》《夹竹桃》《海底世界》《雪儿》《荷花》《燕子》……之中,孩子们看到了自然的奇妙,了解了自然的慷慨,知道了自然的赠与,懂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大自然在他们面前展开了自己的风姿,又怎能不让他们全身心地去爱呢?
  这块神奇的土地,是一个博大的科学世界。从《航天飞机》到《水上飞机》,从《梦圆飞天》到《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从《神奇的克隆》到《海洋——21世纪的希望》,哪一篇不让孩子们怦然心动?哪一篇不让孩子们涌起对科学的渴望与期盼?爱科学的火种已播种在他们心里,未来的科学世界里将会有他们孜孜不倦的身影。
  这块神奇的土地,是一幅幅壮丽山河的画卷。我国南到《美丽的南沙群岛》,北到《北大荒的秋天》,东到《台湾的蝴蝶谷》,西到《拉萨的天空》,哪一个地方不让孩子们心驰神往?祖国啊,原来这样壮美,这样辽阔!祖国啊,爱你的心又怎能变?《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同样告诉孩子们,世界是美好的,是需要用心去爱的。
  这块神奇的土地,是一首首动人的诗篇。《陈毅探母》《他得的红圈圈最多》《军神》让孩子们走进了伟人的世界;《奶奶的白发》《爱如茉莉》《月光启蒙》让孩子们看到了普通人最真挚的情感……爱的种子已生根发芽,感恩的心啊,永远都不会变!
  这块神奇的土地,是一部浸透着血泪的战斗史。《歌唱二小放牛郎》《卢沟桥的烽火》《郑成功》《七律长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把硝烟炮火带进了课堂。为了美好的祖国,为了我们的新生活,不论是过去,还是将来,伟大的中国人民都会勇敢地站起来,无私奉献。孩子们了解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当然会前赴后继,为了祖国,为了人民而努力学习!
  这块神奇的土地,是一段段难忘的历史。《开天辟地》《木兰从军》《卧薪尝胆》《虎门销烟》《大江保卫战》《永远的白衣战士》《最后的姿势》……历史在孩子们心中重演。那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又怎能忘记?历史不会重演,但精神却可以延续。
  这块神奇的土地,是一种不灭的精神。《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徐悲鸿励志学画》…一那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甘于奉献的精神。换来了流芳后世的文化之火。孩子们又岂能不去学呢?
  这块神奇的土地,是一声声呐喊。《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特殊的葬礼》带着孩子们走进了环保,走进了21世纪现代化的空间。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与动物和谐相处,是人类最应该去做的。“保护它们,就是保护人类呀!”“不能再让青蛙躺在餐桌上,不能再让老虎倒在猎人的枪口下。”孩子们由衷地发出呐喊。
  ……
  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我们的孩子在发展、在成长。不远的将来,会有一个个科学家、生态学家、学者……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因为七彩语文培育了他们浓浓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他们茁壮的成长。
其他文献
师:井老师前几天一直忙,没来得及看报纸,今天得空翻了翻前几天的报纸,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标题是——《神秘来客是谁?》,我立刻来了兴趣,想看看这神秘来客究竟是谁。哈哈,原来是他!  (生发出惊叹,小声嘀咕)  师: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生:想!  师:那你们可要把耳朵竖好,仔细听哦!(板书:听)  师:报道是这样的:12月24日晚十二时,在南京上空发现了这样一位神秘来客:“他坐着四头驯鹿拉的雪撬,
期刊
虽说学贵有疑,但是怎样疑,是个重要的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练就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促进学生提问    对于提出问题,学生往往感到茫然,究其原因,除缺乏提出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品质外,还有学生的害羞心理,缺少提问的信心。为此,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促使学生提问。  1 激趣提问。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录像《廉颇与
期刊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由于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使语文教学程度不同地异化为应付考试的训练。反映在学习方式上,观念陈旧,效果低下,在世纪之交语文教育大讨论中是社会各界批评最多的话题。  这种陈旧的学习方式,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两千多年前的《学记》就已倡导“导而弗牵”,然而过去语文教学中的流弊恰是一个“牵”字。其通常的表现是:老师通过钻研教材,先精心编拟教案
期刊
课堂是动态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每位教师都会遇到各种各样必须随堂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在一些教学细节中,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需要我们教师表现出灵活的教学机智。  在上《坐井观天》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们研读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理由,然后品读该句。可是学生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怎样将学生的目光引回到我的问题上来呢?我仔细一听,临时设计问题:青蛙
期刊
回顾我们的习作批改,大致是这样的:翻开一篇习作,教师边看边改,从错别字、标点符号到语句、段落乃至篇章,都要逐一纠正,甚至帮助润色、补充内容,然后绞尽脑汁写上眉批和总批。批阅数篇下来,评语往往是诸多雷同。这样的批改不仅耗费教师大量脑力与体力,而且批改完全班学生习作需要漫长的时间,以致于评讲时学生对自己写了些什么已经淡忘了许多,教师也因时过境迁只能泛泛而谈。此时学生拿到批改后的习作,一般只看等第,很少
期刊
每一学期教习作,我都习惯预先揣摩一下习作内容,然后调整习作顺序,甚至更换习作内容。这一次,我把《习作2》安排的修改习作的训练,提前到了《习作1》的时间上,我觉得,本学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就有“自主修改作文”这样重要的一条,不如就在学期的开始,渗透且强化这个必须贯彻始终的概念与做法。我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征求了学生的意见,最后达成一致,《习作2》的内容和时间,都发生了情有可原的变化。  批改“
期刊
习作教学中,我常常思考学生进入三年级,如何让他们轻轻松松步上习作的坦途?为此,我做了一些探索,积累。    一、积累素材——自由地读    厚积才能薄发。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学生只有吸收贮存得多,才能自由地表达。因此,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读好用好语文课本。每读一篇课文都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使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成为自己语言仓库中的一粒粟。例如,学生在学完了课文《拉萨的天空》后,当写“秋姑
期刊
陶行知的写作教学思想倡导“写真经历、真体会、真感受”。如何让学生回归生活、以自己真实的生活世界来进行轻松习作呢?笔者认为要重点抓住以下三点:    一、生活状态的真实,习作要呼唤真情的回归    学生眼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撷取生活中一朵朵真实而又精彩的浪花,来抒发内心真挚的情感。  记得去年的冬天特别寒冷,一场大雪给南方的学生带来了久违的快乐,带来了无比的甜蜜。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赏雪
期刊
一、导入检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石榴》。(生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小作者浏览了这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并且精读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告诉老师,学得怎样?  生:(很自信地)学得很好。  师:真自信,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该这样,要相信自己做得好。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点评]自信心对于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学生有了自信心,不敢做
期刊
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是直接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    一、预习的设计    1 掌握基本方法。教师让学生预习哪些内容,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制定出具体的预习目标让学生参考自学。第一步:看,就是先看一遍新课的所有内容,包括注释、练习;第二步:画,就是画出需要弄懂的生字、新词,以及难理解的语句;第三步:查,即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