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 轻松习作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bage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的写作教学思想倡导“写真经历、真体会、真感受”。如何让学生回归生活、以自己真实的生活世界来进行轻松习作呢?笔者认为要重点抓住以下三点:
  
  一、生活状态的真实,习作要呼唤真情的回归
  
  学生眼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撷取生活中一朵朵真实而又精彩的浪花,来抒发内心真挚的情感。
  记得去年的冬天特别寒冷,一场大雪给南方的学生带来了久违的快乐,带来了无比的甜蜜。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赏雪、玩雪、吃雪,并及时将感受写成习作。
  生:……噢!原来晶莹透亮的雪花真的有六个花瓣,这六瓣的边上还有一些排列整齐的小花边呢,真漂亮!
  生:……今天我要品尝一下雪的味道。我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张开大嘴,可雪花好像不甘“羊入虎口”,忽左忽右,上下飘飞,好像在故意逗我呢!最后,我来了个“饿虎扑食”,终于逮住了一朵雪花,轻轻一舔,呵,甜津津、凉丝丝,是天然的刨冰呢!
  真是天上飘下来的美文!如雪花般清新灵动的文字,让我感受到同学们如雪花般天真无邪的真情……
  再如,面对汶川大地震这场巨大的灾难,教师和学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勇气,为抗震救灾、保护家园行动起来。同学们拿起笔,用文字传递真情,用篇章凝聚力量,表达自己对灾区人民的祝福。有一个同学这样抒发了对郎铮的情怀:
  “……郎铮的这个队礼意义非凡,它并不是普普通通的队礼。它代表着对人民子弟兵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郎铮,你是勇敢的小战士,你用行动向世人证明:灾难不算什么,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灾难终将过去,祖国的未来永远是美好的!”
  “情动而辞发”,真诚流露的文字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在这篇习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内心的震撼与感动,这是学生真实的自我情感的流露。
  因此,教师要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角色中体验情感,也让学生在真挚的感情中回味生活,积累生活经验。
  
  二、生活内容的丰富,习作要实现题材的拓宽
  
  要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引导学生发现并拓宽习作的题材,关键还是要培养学生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
  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内容的丰富,拓展习作教学的空间,进行了一些专题训练:
  1 “眼睛作文”。将眼睛看到的色彩及事物描绘出来,将你在校园或是路途中看到的有意思的一连串的动作重点记下,或是把自己一天里最惊奇的发现表述出来。
  2 “耳朵作文”。将耳朵听到的有趣对话或新鲜消息,哪怕是道听途说的一句可笑的话语,或是从广播等媒体上听来的一句锦言妙语,只要你觉得有趣或有意义,请记下来。
  3 “味觉作文”。将你一天内舌头品尝到的印象最深的酸甜苦辣咸麻涩等感觉,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4 “触觉作文”。将你手或是身体任何一部分,一天内感受到的最深的触觉记录下来。
  5 “心理作文”。将你一天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故事真实地记录下来。
  这样指导学生不但用眼睛观察生活,而且要让他们用身心体验生活,善于发现平常小事所隐含的意义;更进一步用头脑思考生活,采用联想和想象,从而想出点意思来,悟出点道理来,品出点情趣来。
  
  三、生活体验的多元,习作要鼓励个性的彰显
  
  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心智水平和生活境遇不同,往往对相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我们的习作教学就是要珍视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对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走出传统的一体化的标准模式,让学生的个性在习作中自由流淌。
  有一位教师曾经请学生以《耳朵》为题进行习作,学生以各自熟悉的生活为基础,充分调动素材库的积累,真情感悟,一篇篇文章的内容、立意迸发出个性的火花,让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有的同学深感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耳朵,就以《感谢耳朵》为题写了一首小诗,抒发了有声世界的无穷乐趣;有的同学对动物的耳朵特别感兴趣,就以《有趣的耳朵》为题,揭示了动物世界耳朵的奇妙;有的同学对科学知识特别感兴趣,就以《耳朵的自述》为题,以童话的形式阐述了耳朵的构造;有的同学对环保特别关注,就以《耳朵出逃记》为题,揭示了噪音世界对耳朵的伤害;有的同学以《耳朵的独白》为题,展示了耳朵在文学世界的一系列形象……平凡的耳朵因带上了学生的个性化感悟,一下子变得内涵丰富,写出的文章妙趣横生,发人深省。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之水,我们要引导学生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实践感悟,让习作与生活紧密结合、成为学生表情达意的工具,也让习作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其他文献
美国教育家博耶尔在《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一书中首次使用“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他认为:学习共同体是所有人因共同的使命并朝共同的愿景一起学习的组织,共同体中的人共同分享学习的兴趣,共同寻找通向知识的旅程和理解世界运作的方式,朝着教育这一相同的目标相互作用和共同参与。”下文将浅析的即是与“共同体”相关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建构策略。    一、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意义特征    师生学习共同体
期刊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活动,是学生运用已知探究未知并重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在阅读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达到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目标。    一、追求个性飞扬的阅读教学    1 丰厚底蕴,提高教师素养。现代教学要求教师自身要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较高的文学鉴赏素养,广博的阅读积累和敏锐深邃的是非判断能力,而这一切都需要
期刊
构建一个五彩斑斓、生机勃勃的课堂,有两个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教师和学生,而处于导演地位的教师无疑是构建精彩课堂的原动力。    一、精心预设,构筑精彩    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及其对策,使教学尽可能的在预设之内生成。在教学《推敲》这篇课文时,教者本来是这样设计的:读课文第2~7自然段,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以五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来预设,水平好的同学能抓住故事的梗概感受到贾岛做学问
期刊
师:井老师前几天一直忙,没来得及看报纸,今天得空翻了翻前几天的报纸,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标题是——《神秘来客是谁?》,我立刻来了兴趣,想看看这神秘来客究竟是谁。哈哈,原来是他!  (生发出惊叹,小声嘀咕)  师: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生:想!  师:那你们可要把耳朵竖好,仔细听哦!(板书:听)  师:报道是这样的:12月24日晚十二时,在南京上空发现了这样一位神秘来客:“他坐着四头驯鹿拉的雪撬,
期刊
虽说学贵有疑,但是怎样疑,是个重要的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练就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促进学生提问    对于提出问题,学生往往感到茫然,究其原因,除缺乏提出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品质外,还有学生的害羞心理,缺少提问的信心。为此,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促使学生提问。  1 激趣提问。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录像《廉颇与
期刊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由于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使语文教学程度不同地异化为应付考试的训练。反映在学习方式上,观念陈旧,效果低下,在世纪之交语文教育大讨论中是社会各界批评最多的话题。  这种陈旧的学习方式,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两千多年前的《学记》就已倡导“导而弗牵”,然而过去语文教学中的流弊恰是一个“牵”字。其通常的表现是:老师通过钻研教材,先精心编拟教案
期刊
课堂是动态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每位教师都会遇到各种各样必须随堂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在一些教学细节中,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需要我们教师表现出灵活的教学机智。  在上《坐井观天》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们研读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理由,然后品读该句。可是学生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怎样将学生的目光引回到我的问题上来呢?我仔细一听,临时设计问题:青蛙
期刊
回顾我们的习作批改,大致是这样的:翻开一篇习作,教师边看边改,从错别字、标点符号到语句、段落乃至篇章,都要逐一纠正,甚至帮助润色、补充内容,然后绞尽脑汁写上眉批和总批。批阅数篇下来,评语往往是诸多雷同。这样的批改不仅耗费教师大量脑力与体力,而且批改完全班学生习作需要漫长的时间,以致于评讲时学生对自己写了些什么已经淡忘了许多,教师也因时过境迁只能泛泛而谈。此时学生拿到批改后的习作,一般只看等第,很少
期刊
每一学期教习作,我都习惯预先揣摩一下习作内容,然后调整习作顺序,甚至更换习作内容。这一次,我把《习作2》安排的修改习作的训练,提前到了《习作1》的时间上,我觉得,本学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就有“自主修改作文”这样重要的一条,不如就在学期的开始,渗透且强化这个必须贯彻始终的概念与做法。我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征求了学生的意见,最后达成一致,《习作2》的内容和时间,都发生了情有可原的变化。  批改“
期刊
习作教学中,我常常思考学生进入三年级,如何让他们轻轻松松步上习作的坦途?为此,我做了一些探索,积累。    一、积累素材——自由地读    厚积才能薄发。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学生只有吸收贮存得多,才能自由地表达。因此,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读好用好语文课本。每读一篇课文都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使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成为自己语言仓库中的一粒粟。例如,学生在学完了课文《拉萨的天空》后,当写“秋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