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6年10月12日,“宁静致远”马静舞蹈专场在无锡大剧院歌剧厅成功上演。本台节目以传统、当代、传承三大版块,不仅呈现传统古典作品,还汇集了当代舞作,作品均为原创,让观众真切感受了舞蹈艺术的魅力。本文试图从多角度来评析马静舞蹈专场的成功之道。
关键词:马静① 舞蹈专场 成功
马静,1985年出生于河北的一个普通职工家庭,舞蹈启蒙于11岁,当时任会计的母亲出于让柔弱的女儿强身健体的目的,送她去少年宫学习舞蹈,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之后考入河北省艺术学校,经历了6年刻苦扎实的专业学习,期间有过炽爱也一度有過报怨,但在母亲的鼓励下,以及自己永不服输的性格,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坚持了下来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历经四年的精湛打造,于2007年毕业并被江南大学舞蹈系引为专业师资。在教学之余,她又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科进一步深造,于2013年顺利完成研究生阶段学习,获艺术学硕士学位。综观马静的成长之路,可以看到在其二十余年漫长的舞蹈生涯中,她孜孜不倦,倾其心力,勤练善思,硕果累累。自2007年以来,她荣获了江苏省首届“莲花杯”舞蹈大赛“江苏省十佳优秀青年舞蹈家”称号;2009年荣获华北五省舞蹈比赛专业青年组表演一等奖,指导一等奖;2010年荣获了香港青少年艺术节舞蹈比赛专业组指导金奖;2011年荣获了新加坡音乐舞蹈大赛编创金奖,优秀指导奖;2015年荣获第四届江苏省“莲花奖’专业舞蹈演员大赛“组委会特别大奖”;2016年,荣获华东六省专业舞蹈大赛专业创作三等奖。
身为舞蹈专业教师,马静身教胜于言传。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精准的示范是其最为生动、有效的教学手段。马静过硬的专业技能与优秀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楷模和学习的动能。同时,作为舞者,她始终不忘初心,执着坚守着对中国古典舞的挚爱。她做到了将教师与舞者两种身份融汇一体。“宁静致远”舞蹈专场充分展示了她的舞蹈才华及教学成果,折射出浓郁的人文情怀和艺术魅力。
2016年10月12日,“宁静致远”马静舞蹈专场在无锡大剧院歌剧厅成功上演。本台节目包含传统、当代、传承三大版块,不仅呈现传统古典体裁的作品,还汇集了当代、现代舞作,作品均为原创,让观众真切感受到舞蹈艺术的深厚魅力。在马静舞蹈专场获得了极大成功和好评如潮之时,也使人感受到学院派舞者对于舞蹈艺术有着一定的审美高度,对其内涵体现的把握有着独特的思考。整台节目的基调不急不躁,从容淡定,仿佛向观众娓娓道来,始终洋溢着恬淡、安静的氛围,很契合“宁静致远”舞蹈专场的主题。本文试图从多角度来简要评析马静舞蹈专场的成功之道。
在舞蹈专场的第一版块“传统”中展示了《寻梅》《东林书魂》《西洋镜》三部作品。充满东方审美意境和美学特色的《寻梅》,通过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角色妙玉的踏雪寻梅,表现出她高洁、傲骨又不失质朴无华的品性,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空灵、幽远、留白、写意得以较多地展现;深具历史画面感与渲染性的《东林书魂》,表现了古代文人志士指陈时弊,锐意图新的人文情怀,编导以挥洒自如的技法将东林党人在遭受血腥镇压、打击迫害的情况下依然临危不惧、为了真理苦苦追求的精神气质入木三分地勾勒了出来;作品《西洋镜》选择海派旗袍为文化素材,着力体现出中国女性坚忍不拔、柔中带刚、具有强烈历史责任感的优秀品格。三部作品中的中华艺术与中华文化之美的深邃底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舞蹈专场的第二版块“当代”中展示了《只为……》《安全区》《与你相伴》三部作品。《只为……》表达了舞者不忘初心、永远追逐梦想的信念;《安全区》表现了坚忍不拔和宁死不屈的精神境界;《与你相伴》用肢体语汇令人品味内心深处的孤独。该版块与第一版块不同的是舞蹈的风格由古典转为更注重表达自我与内心挣扎的现代舞。身为“80后”的马静自幼接受古典舞的严格训练,其中国古典舞的表演意识深入骨髓,作为有着二十年舞蹈生涯的舞者,欣喜与伤痛交织着她对舞蹈的热爱与执着,而古典舞对演员的身体条件及技术技巧要求严苛,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对于舞蹈作品的驾驭有了局限性。如何使自己的舞台生命力更为久远,马静作了积极的思考。正如她本人所言,这是她在从事了多年的中国古典舞实践后第一次尝试一种新的表演方式,在这三部作品中不再拘泥于能力素质的展示或对人物的塑造上,而是突破自己,选择更为包容大度的现代舞方式去挖掘人物内心,真诚表达情感。总之这三部作品紧扣当代脉搏,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马静对现代舞的尝试与探索。
在舞蹈专场的第三版块“传承”中展示了《戏骨》《雁南飞》两部作品。 这两个作品选取了传统的素材并运用了现代的手法编排与当代演绎。马静表示,自己作为舞蹈教员,在日常教学中深刻体悟到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培养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坚持在舞台上摸爬滚打也更利于专业表现能力的提高,她在自己站好讲台与舞台的同时,也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进行舞台演出实践,积累实战经验。《戏骨》通过两种结构方式,表现了戏曲演员的百味情感人生,学生刘洁在编创刘俊、马静的精心指导下,较好的展示出戏曲演员执着追求艺术人生的情怀;《雁南飞》取材于同名电影《归心似箭》,舞蹈通过不同时空的转换,颂扬了革命战士的思归之心。作品由马静及学生吉剑成等共同担纲,曾荣获江苏省第六届“莲花杯”舞蹈比赛专业院团组创作一等奖及组委会特别大奖。
综观舞蹈专场,我们不难感受到马静多年来浸润中国古典舞的美学观念与现代舞技法所带来的敏锐细腻的感受与自己的人生感悟,在作品中完美地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原创舞蹈《寻梅》犹如一幅中国的水墨画,散发着淡雅的古典韵味。角色妙玉有着雅洁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而生活中的马静性格坚韧,为人处事认真又不失朴实,这为她寻求角色与自我的融合提供了良好基础。舞蹈一开始,演员处于舞台的后区,加上背景灯光的投射,观众在视觉上产生了空间感与纵深感,马静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清雅别致的舞姿造型,仿佛从画中走来,意蕴悠远,表演中动作简约而流畅,又不乏扎实的技巧展示,诸如旋转、腿部控制等,这是被情感化的技巧,贴切地塑造了人物性格,从舞台调度上呈现了繁复的线路,暗和了人物“寻”的心理轨迹。作品《与你相伴》突破了原有的创作理念,以无舞蹈结构、无舞蹈高潮、无实物表演、无纯舞蹈动作、无动作技巧的“五无概念”,尝试运用符号动作来表现孤独,从心而不逾矩的谋篇布局,动情而不斯滥的分寸把握,使观众神迷又动容,正如马静本人介绍,“其他作品是在跳角色,唯独这个作品是完全在跳自己,在缓缓的音乐声中安静地跳内心,沉醉其中,不能自拔”。该作品的确体现了出神入化的强大能量,同时在经历古典舞的洗礼后,在对现代舞所进行的探索,为作者今后的创作实践提供了重要借鉴。舞蹈《雁南飞》时长达7分多钟,作品的叙事脉络、舞段设计、框架结构、音乐运用等蕴含着进一步发展成舞剧的可能性,所以无论是身体条件、技术技巧还是情感表达对舞者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马静在排练此作品时一波三折,中途遭遇脚部骨折,痊愈后令她对舞台有了更深的眷恋,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角色的诠释。按照编导刘俊的构想,“这个角色应该具有中国女性含蓄内敛又不失坚毅、刚强的品质”。舞者马静等揉合了多年的生活历练、对舞蹈的执着及恰如其分的情绪把控,令人物的生离死别的内心情感波澜铺陈突显在舞台上。从现场来看,我们能感受到马静扎实的技术技巧,尤其是干净利落的腿部动作,显得尤为专业而有质感,为舞蹈赋予了强烈的舞台感染力。作为马静的同事,深知创办一台个人专场的诸多不易,资金短缺、身体受伤、情感困惑等等,承受了来自各方的压力、无奈、孤独感常侵袭而来等。其实,如果舞蹈专场准备的时间更充裕些,许多编排细节上可以更为细致。如果经费上更宽裕些,舞美表达可以更丰富,但瑕不掩瑜,我们还是能够充分感受到马静对众多舞蹈素材的有条不紊且尝试挖掘其内涵的驾驭能力。
当下作为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无锡分会场,每天有各路大师和艺术家们轮番上演,其吸睛能力不言而喻,当他们争芳夺艳之时,马静舞蹈专场的出现,彰显着学院派舞者的翘楚,努力将教学成果与艺术实践融为一体,表达对舞蹈的思考与关注,同样极具魅力。我们见证了坚守教学的高校舞蹈教师与舞台演员的流畅切换,相信未来通过她的身心磨砺修行,一定会拥有更广阔的前景与持久的艺术生命力。
注释:
①马静:硕士研究生学历,江南大学人文学院舞蹈系艺术教研室主任。
关键词:马静① 舞蹈专场 成功
马静,1985年出生于河北的一个普通职工家庭,舞蹈启蒙于11岁,当时任会计的母亲出于让柔弱的女儿强身健体的目的,送她去少年宫学习舞蹈,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之后考入河北省艺术学校,经历了6年刻苦扎实的专业学习,期间有过炽爱也一度有過报怨,但在母亲的鼓励下,以及自己永不服输的性格,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坚持了下来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历经四年的精湛打造,于2007年毕业并被江南大学舞蹈系引为专业师资。在教学之余,她又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科进一步深造,于2013年顺利完成研究生阶段学习,获艺术学硕士学位。综观马静的成长之路,可以看到在其二十余年漫长的舞蹈生涯中,她孜孜不倦,倾其心力,勤练善思,硕果累累。自2007年以来,她荣获了江苏省首届“莲花杯”舞蹈大赛“江苏省十佳优秀青年舞蹈家”称号;2009年荣获华北五省舞蹈比赛专业青年组表演一等奖,指导一等奖;2010年荣获了香港青少年艺术节舞蹈比赛专业组指导金奖;2011年荣获了新加坡音乐舞蹈大赛编创金奖,优秀指导奖;2015年荣获第四届江苏省“莲花奖’专业舞蹈演员大赛“组委会特别大奖”;2016年,荣获华东六省专业舞蹈大赛专业创作三等奖。
身为舞蹈专业教师,马静身教胜于言传。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精准的示范是其最为生动、有效的教学手段。马静过硬的专业技能与优秀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楷模和学习的动能。同时,作为舞者,她始终不忘初心,执着坚守着对中国古典舞的挚爱。她做到了将教师与舞者两种身份融汇一体。“宁静致远”舞蹈专场充分展示了她的舞蹈才华及教学成果,折射出浓郁的人文情怀和艺术魅力。
2016年10月12日,“宁静致远”马静舞蹈专场在无锡大剧院歌剧厅成功上演。本台节目包含传统、当代、传承三大版块,不仅呈现传统古典体裁的作品,还汇集了当代、现代舞作,作品均为原创,让观众真切感受到舞蹈艺术的深厚魅力。在马静舞蹈专场获得了极大成功和好评如潮之时,也使人感受到学院派舞者对于舞蹈艺术有着一定的审美高度,对其内涵体现的把握有着独特的思考。整台节目的基调不急不躁,从容淡定,仿佛向观众娓娓道来,始终洋溢着恬淡、安静的氛围,很契合“宁静致远”舞蹈专场的主题。本文试图从多角度来简要评析马静舞蹈专场的成功之道。
在舞蹈专场的第一版块“传统”中展示了《寻梅》《东林书魂》《西洋镜》三部作品。充满东方审美意境和美学特色的《寻梅》,通过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角色妙玉的踏雪寻梅,表现出她高洁、傲骨又不失质朴无华的品性,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空灵、幽远、留白、写意得以较多地展现;深具历史画面感与渲染性的《东林书魂》,表现了古代文人志士指陈时弊,锐意图新的人文情怀,编导以挥洒自如的技法将东林党人在遭受血腥镇压、打击迫害的情况下依然临危不惧、为了真理苦苦追求的精神气质入木三分地勾勒了出来;作品《西洋镜》选择海派旗袍为文化素材,着力体现出中国女性坚忍不拔、柔中带刚、具有强烈历史责任感的优秀品格。三部作品中的中华艺术与中华文化之美的深邃底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舞蹈专场的第二版块“当代”中展示了《只为……》《安全区》《与你相伴》三部作品。《只为……》表达了舞者不忘初心、永远追逐梦想的信念;《安全区》表现了坚忍不拔和宁死不屈的精神境界;《与你相伴》用肢体语汇令人品味内心深处的孤独。该版块与第一版块不同的是舞蹈的风格由古典转为更注重表达自我与内心挣扎的现代舞。身为“80后”的马静自幼接受古典舞的严格训练,其中国古典舞的表演意识深入骨髓,作为有着二十年舞蹈生涯的舞者,欣喜与伤痛交织着她对舞蹈的热爱与执着,而古典舞对演员的身体条件及技术技巧要求严苛,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对于舞蹈作品的驾驭有了局限性。如何使自己的舞台生命力更为久远,马静作了积极的思考。正如她本人所言,这是她在从事了多年的中国古典舞实践后第一次尝试一种新的表演方式,在这三部作品中不再拘泥于能力素质的展示或对人物的塑造上,而是突破自己,选择更为包容大度的现代舞方式去挖掘人物内心,真诚表达情感。总之这三部作品紧扣当代脉搏,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马静对现代舞的尝试与探索。
在舞蹈专场的第三版块“传承”中展示了《戏骨》《雁南飞》两部作品。 这两个作品选取了传统的素材并运用了现代的手法编排与当代演绎。马静表示,自己作为舞蹈教员,在日常教学中深刻体悟到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培养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坚持在舞台上摸爬滚打也更利于专业表现能力的提高,她在自己站好讲台与舞台的同时,也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进行舞台演出实践,积累实战经验。《戏骨》通过两种结构方式,表现了戏曲演员的百味情感人生,学生刘洁在编创刘俊、马静的精心指导下,较好的展示出戏曲演员执着追求艺术人生的情怀;《雁南飞》取材于同名电影《归心似箭》,舞蹈通过不同时空的转换,颂扬了革命战士的思归之心。作品由马静及学生吉剑成等共同担纲,曾荣获江苏省第六届“莲花杯”舞蹈比赛专业院团组创作一等奖及组委会特别大奖。
综观舞蹈专场,我们不难感受到马静多年来浸润中国古典舞的美学观念与现代舞技法所带来的敏锐细腻的感受与自己的人生感悟,在作品中完美地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原创舞蹈《寻梅》犹如一幅中国的水墨画,散发着淡雅的古典韵味。角色妙玉有着雅洁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而生活中的马静性格坚韧,为人处事认真又不失朴实,这为她寻求角色与自我的融合提供了良好基础。舞蹈一开始,演员处于舞台的后区,加上背景灯光的投射,观众在视觉上产生了空间感与纵深感,马静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清雅别致的舞姿造型,仿佛从画中走来,意蕴悠远,表演中动作简约而流畅,又不乏扎实的技巧展示,诸如旋转、腿部控制等,这是被情感化的技巧,贴切地塑造了人物性格,从舞台调度上呈现了繁复的线路,暗和了人物“寻”的心理轨迹。作品《与你相伴》突破了原有的创作理念,以无舞蹈结构、无舞蹈高潮、无实物表演、无纯舞蹈动作、无动作技巧的“五无概念”,尝试运用符号动作来表现孤独,从心而不逾矩的谋篇布局,动情而不斯滥的分寸把握,使观众神迷又动容,正如马静本人介绍,“其他作品是在跳角色,唯独这个作品是完全在跳自己,在缓缓的音乐声中安静地跳内心,沉醉其中,不能自拔”。该作品的确体现了出神入化的强大能量,同时在经历古典舞的洗礼后,在对现代舞所进行的探索,为作者今后的创作实践提供了重要借鉴。舞蹈《雁南飞》时长达7分多钟,作品的叙事脉络、舞段设计、框架结构、音乐运用等蕴含着进一步发展成舞剧的可能性,所以无论是身体条件、技术技巧还是情感表达对舞者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马静在排练此作品时一波三折,中途遭遇脚部骨折,痊愈后令她对舞台有了更深的眷恋,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角色的诠释。按照编导刘俊的构想,“这个角色应该具有中国女性含蓄内敛又不失坚毅、刚强的品质”。舞者马静等揉合了多年的生活历练、对舞蹈的执着及恰如其分的情绪把控,令人物的生离死别的内心情感波澜铺陈突显在舞台上。从现场来看,我们能感受到马静扎实的技术技巧,尤其是干净利落的腿部动作,显得尤为专业而有质感,为舞蹈赋予了强烈的舞台感染力。作为马静的同事,深知创办一台个人专场的诸多不易,资金短缺、身体受伤、情感困惑等等,承受了来自各方的压力、无奈、孤独感常侵袭而来等。其实,如果舞蹈专场准备的时间更充裕些,许多编排细节上可以更为细致。如果经费上更宽裕些,舞美表达可以更丰富,但瑕不掩瑜,我们还是能够充分感受到马静对众多舞蹈素材的有条不紊且尝试挖掘其内涵的驾驭能力。
当下作为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无锡分会场,每天有各路大师和艺术家们轮番上演,其吸睛能力不言而喻,当他们争芳夺艳之时,马静舞蹈专场的出现,彰显着学院派舞者的翘楚,努力将教学成果与艺术实践融为一体,表达对舞蹈的思考与关注,同样极具魅力。我们见证了坚守教学的高校舞蹈教师与舞台演员的流畅切换,相信未来通过她的身心磨砺修行,一定会拥有更广阔的前景与持久的艺术生命力。
注释:
①马静:硕士研究生学历,江南大学人文学院舞蹈系艺术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