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来源 :成长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06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贴近学生的心灵,不吝惜爱心的投入,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教育;增强自信心
  
  当代高中生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要想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良好的能力结构,而且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和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他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中职生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常常认为自己是考大学无望,转而进入职高学习。
  所以,我们在班级管理中更应该注意方式、方法,更应该注重心理学的应用,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 全面教育学生,狠抓入学教育
  
  首先要安抚新生的波动情绪。新生入学后的两个月内,许多学生失落心态相当突出,他们总觉得上职高不理想,被人看不起,于是情不自禁地就处在消极观望状态,不思进取,纪律性差,学习不专心,此时,班主任要及时开导,婉转教育,“对症下药”,说服他们“既来之,则安之”,并主动适应新环境,懂得学习努力拼搏,前景才能光明诱人。
  
  二、 要抓好中职生的思想教育,唤回自信心
  
  中职学生大多是初中时期的差生,在长期的“笨蛋”“不可救药”等斥责声中,自尊心、自信心早已荡然无存。作为一名有经验的班主任,我们首先要帮助这些学生找回自信心。
  要想帮他们找回自信,我们必须首先克服中职学生智力低下的思想。调查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低,大部分学生是由初中教师、家长的批评不当、帮家长干活、生病等原因造成的。职高学生决不是“天生愚笨”!每一个职教工作者都必须从思想上摒弃旧的观念,还学生一个公正。
  其次,要让学生克服低人一等的心理,走出“上中职没出息”的阴影,唤醒他们沉睡已久的自信与自尊。我常对学生讲,走进职业中专的大门,你们就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在我眼中,大家都是好学生,只要大家有信心、有决心,就一定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天生我才必有用”, “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我经常让同学们课下讨论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并要求在班会上踊跃发言。同时还用历届毕业生在社会各条战线上做出的突出成绩来勉励大家,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到,不是只有考上重点高中、上大学才算人才,只要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都是人才,上中职也能成才。
  
  三、 贴近学生的心灵,不吝惜爱心的投入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培养,集中体现一个“爱”字。由于职高生的生源相对来说比较差,部分学生有很强的自卑感,最怕别人看不起。由于长时间遭受冷落等不公正的待遇,不少学生程度不同的患有心理障碍。这些心病不除,学生的成长、生活、学习道路上就会障碍重重,刚建立起的自信心就会动摇。这些学生多数缺少师长之爱、同学之爱、家庭及社会之爱,教师要熟练运用心理学知识,用爱心去开启他们的心灵之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才会接受启发诱导;对学生满怀热情和爱心,尽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才能帮助学生克服心理疾患,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如果对他们只用简单甚至粗暴的方法,只能加大与班主任的对立情绪,给班级工作的开展带来难度。所以,作为一个班主任要有一颗爱心、一颗真心,多与学生交心谈心,使之觉得老师在乎他、关心他和信任他,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促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如果班主任严中有爱,爱中求严,严得适度,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它的工作量无法用时间来称,只是用脑、用眼、用口、用手、用心去营造一个良好友善和谐温暖的班集体,才能减低学生的流失率,使他们热爱班级,热爱同学,同时从心底里愿意与人交流,才能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潜力。
  
  四、 积极充电,掌握并应用多种教育形式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是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技能为重点,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作为职业中专的班主任应该通过班级管理的形式,加强学生自主性的培养。根据市场经济理念来对学生进行人文观、世界观、价值观、就业观教育,充分挖掘个人潜能,培养个性发展。造就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实用型的初级专业技术人才,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由于学生在初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所以我们要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尤其是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工作,而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听话,压制学生的创造力。
  比如我们可以:1.缩小范围、将学生分组管理、增强学生竞争意识。2.经常举行丰富多彩的百科知识竞赛,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举办精彩激烈的演讲比赛和辩论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4.采取形式多样的体育竞技赛,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学生体质。
  
  五、 不断激励,巩固教育成果
  
  做中职学生的思想工作,要有耐心和细心,要有信心和恒心,要特别关心和体谅,要经常与他们交谈,不能盲目批评处罚,要“软硬兼施”,通过多次教育才能初见成效。由于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思想常常会反弹,显出原形,这时,班主任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改正错误和缺点,并且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不要抓一段时间,放松一段时间,要坚持不懈,不放松每一个细节。我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耐心”。例如:我班有几个男同学比较懒惰,早读的时候总是迟到。为了让他们改掉这个坏毛病,我天天早晨到学生宿舍督促他们起床。刚开始那几个男同学以为我那是三分钟热度。结果,我天天坚持下来了。他们说:“老师,我们服了你了,我们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你不用天天来了。”后来我不用去叫他们,他们也能主动不迟到,并且有时还帮助叫其他同学也不迟到。
  班主任工作包罗万象,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爱心是班主任工作的法宝。对自己和学生有信心,运用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把班主任工作落实到细处,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定然能润物无声,班主任工作也就会越做越好,取得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 程正方.学校管理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家成长丛书.
  [3]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
其他文献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新《语文课标》实验教材,在识字方面有所加强。从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来看,仅一年上册课本就要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100个字。如何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让他们自觉、自主地识字呢?为此,我们对执教新课程低段
〔关键词〕违纪学生;谈话;艺术性  谈话对教师而言并非难事。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经常要与学生谈话,特别是与违纪的学生。当我们自以为对谈话驾轻就熟时,是否考虑过谈话的艺术性与有效性?是否注重与学生谈话的教育效果?  在这里,笔者用亲身经历,来谈谈违纪学生教育中的谈话艺术。  小明在六年级是一位“出名”的男生,爱搞小动作,课堂乱发言。特别是乱发言这个毛病让很多教师都觉得头疼。因为他经常会在课堂上蹦出
摘要:高职院校系(部)党总支书记,正确处理“三个关系”即正人与正己、党务与行政、务虚与务实的关系,才能牢固树立“三种”意识即自律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从而在本职岗位上有为有位。  关键词:系(部)党总支书记;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三个关系;三种意识    按照高职院校管理体制,系(部)党总支书记名排在系(部)主任后。这样一来,不少系(部)党总支书记认为自己是“二把手”,是配角,是副手,工作无从下
〔关键词〕职业中专;校园心理剧;实践探索  教育是塑造健全人格的精神活动,是培育心灵的崇高职业。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发展、和谐成长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教师的心理教育和咨询辅导,还需要通过创设各种生动的教育情境与多样化的自主活动,促进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我校采用校园心理剧的独特形式,对全校教师、学生和部分家长进行特殊形式的大型团体
【编者按】太行山畔、洹水岸边,坐落着一座美丽的校园,百年的办学历史为她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合欢树下、傍读亭边,活跃着一群快乐的师生,在学校特色文化的引领下,他们幸福地成长……河南省安阳市第一实验小学始建于1904年(光绪三十年),近年来,学校确立了理念引领、文化管理的治校方略,以“为孩子的发展服务,让学校成为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的乐园”为办学指导思想,追求并传播“让每一个生命自由舒展”的核心理念,
编者按: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副司长在回顾十年来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历程时语重心长地说,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发展的
〔关键词〕《红楼梦》;解读;教育启示〔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8-0067-02《红楼梦》里,最不堪入目的一个情节,应该就是贾瑞之死了。贾瑞,贾府远房玉字辈子弟,父母早亡,由祖父贾代儒养大, 在贾家的义学私塾里担任祖父的“助教”。小贾垂涎嫂子王熙凤的美色,却被其借机设计捉弄,中间又因为此事被侄子辈的贾蓉、贾蔷勒索。但他仍执迷不悟, 深陷情欲
封面人物档案  鞠慧卿,1977年出生,2001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系,中学一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在职教育硕士,现任山东省威海市第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在工作中,她不断地用专业知识去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使他们以积极阳光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之中。同时,她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撰写了大量心理学论文,在《教育探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同桌交往;心理类型;人际交往心理学  同桌是以班级为教学组织形式的中小学校中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与一般同伴不同,同桌因为其物理空间接近的优势,交往机会较多,人际互动也可能增加,建立友谊的可能性也更高。当然,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近距离的交往空间也可能导致“同桌”这一人际关系走向不良。下文从人际交往心理学角度探析同桌交往的心理类型及其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人际交往心理学按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关键词〕个案咨询;人际交往;我行我素  一、基本情况  来访者名丹(化名),女,某中学初三学生,15岁。由班主任转介过来,转介的原因是晚上经常失眠,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睡,早上要靠喝咖啡才能清醒地听课。  1.家庭背景  父亲结过三次婚,第一任妻子因不能生育孩子而离婚。其母是其父的第二任妻子,生下她后不久离婚,后来只见过生母一面。在二年级时,其母想把她接到身边,但被拒绝,到现在听说生母已经去世,无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