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1234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就是说数学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思维的创新是思维品质的最高层次,只有多种品质协调一致发生作用才能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本人就在教学中的体验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1 注重思维诱导,培养思维探索性
   良好的思维习惯,主要体现在是否敢于思维和独立思维。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空间和时间,注重思维诱导,把知识作为过程而不是结果教给学生,为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
  1.1 注重提问的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习惯。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高质量的提问,使学生不断产生‘是什么’、‘为什么’的定向反射。”高质量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长时间的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还会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1.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习惯。例如,在讲解等腰梯形的判定时,可以如下进行:A、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要求学生说出等腰梯形的性质,并利用学生已有的研究几何图形的经验得到课题,把学法指导有机地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等腰梯形的判定命题,最后得出“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B、在证明命题时,首先引导学生对两个命题的证明顺序进行研究。尽管两个命题都可以运用定义去证明,但教材编排的证明顺序仍然值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体会生活中就近上车的道理。C、在辅助线引入上应把精力放在辅助线的产生过程上,使学生不仅知道添什么,更要明白为什么这样添。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间的联系和作用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消除学生在添辅助线问题上的心理压力,使学生更有信心地学好几何。D、定理证明研究之后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消化理解并整理学习过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把新知识和方法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中去,接着进行应用研究、练习。最后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和研究进行小结。尽管可能各人的收获、体会不完全相同,但通过讨论和交流总可以受到相互启发。以上可以看出在设计上注重了结论的探求过程和方法的思考过程的研究,由于学生亲自参加于知识的产生过程,由此对知识产生有一种亲近感,由此而陶冶出来的基本态度和思维能力则可以长久地保持并对变化的情况有广泛的适应性。
  2 营造宽松环境,激发思维创造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真正的学习不是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来自学生本身,应让学生自发和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重在营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对学生来说,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求知欲望的满足和思维习惯的养成,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从而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创造力,真正的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环境。
  3 加强方法渗透,培养思维深刻性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关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数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及时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掌握其本质内容,达到培养思维深刻性的目的。首先,在知识学习中要提炼数学思想。如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定理时,要引导学生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来处理,从中提炼出化归思想;其次,引导学生在解题后归纳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通过归纳其共性,揭示其内在规律。最后,在小结时,不仅要小结知识结构,还要强化数学思想的重要性及其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是特别强烈的。”在学习中创造,无疑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的身心发展也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变革的时代,变化的孩子们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笔者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深深感到当一名优秀的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一直在努力迫使自己不断反思自己和身边同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的审视下也让我心惊:原来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有过不少该领到“黄牌”的行为居然在很长的时间里被我当“王牌”的方法去使用,总结如下,和同
期刊
【摘 要】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导入,好的导入、情境创设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并启发学生思维,精彩的课堂导入、情境创设,会达到引“生”入胜的作用。本文通过阐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以及教学中课堂导入方法的具体使用,并浅探课堂教学中应用不同导入方法的几点教后体会。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导入方法 体会    1 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第一个步骤,也是课堂教
期刊
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一个改革目标。《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教师如果精心设计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左右脑并用,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互渗透,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还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而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造成学生在课文理解上的支离破碎和难以整合深化。  1 自读中感知,要讲究“量”   “好读
期刊
地球圈内的绿色植物种类繁多,形态万千,有开花的植物,也有不开花的类群。因此,绿色植物可分为隐花绿色植物和显花植物两大类。植物体的一生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植物体自身的生长发育衰亡历程,一是种族的繁衍历程。  1 隐花绿色植物的繁殖  1.1 营养繁殖。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植物体结构简单,生殖器官多数是单细胞,某些高等藻类的生殖器官是多细胞的。生殖器官中的每个细胞都是直接参加生殖作用。一些蓝藻和
期刊
初中化学是初三年级刚开设的一门学科,如何让学生学好这门学科是每一位化学老师应该关注的课题。我认为,一堂化学课无论课型如何,无论上什么内容,无论用什么教学手段,要使课堂生动,关键是看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提问。可以说,设计课题提问是一堂课的灵魂,它决定着教学的方向、顺序,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教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一环。下面就将自
期刊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呼唤着从教者由经验型向反思型转变。教师在反思中提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阶梯,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现就历史新课程反思性教学实践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1 多角度、多方向反思历史新课程教学  1.1 反思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教师的教学理念,是首先必须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以达到不断丰富和完善。例如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过多的关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弱
期刊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却是琐碎而复杂的。大至教育教学工作,小至扫把、粉笔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样样少不了班主任操心。如果班主任不去管理这些小事或管理方法不到位,可能就会使班级纪律涣散,学生思想懒散,更不必说形成一个学风浓厚、紧密团结的优秀班集体。如果班主任事事都亲力亲为,对于现阶段的老师来说,压力又过大。如何既能减轻自己压力又能带出一个先进的班集体呢?  1 让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谓美育,就是通过形象熏陶启迪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教师的教学过程,特别是语文教学,都与审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完善自我,在心理、思想等方面得到升华,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那
期刊
新课程改革提倡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语文课堂要求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三方”对话。可是学生懒于思考,畏惧发言,课堂犹如一潭死水,课堂成为了老师的舞台,学生养成了“师讲我听,师写我抄,师问我等”的学习习惯,为了新课改的有效实施,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做了一些尝试和思考。  1 营造“敢于表达”的氛围   课堂气氛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