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为学生搭建快乐表达的平台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aoc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提倡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语文课堂要求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三方”对话。可是学生懒于思考,畏惧发言,课堂犹如一潭死水,课堂成为了老师的舞台,学生养成了“师讲我听,师写我抄,师问我等”的学习习惯,为了新课改的有效实施,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做了一些尝试和思考。
  1 营造“敢于表达”的氛围
   课堂气氛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情绪高涨,感受性提高,反应积极敏捷,思维活跃,融于一堂,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每一节课学生都会觉得是一种享受。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却存在表达中的心理障碍,担心自己说话不当、举止失措,害怕当众出丑有失“面子”,害怕一旦说错话就会遭到同学讥笑讽刺。长此以往,表达能力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形成优柔寡断,畏首畏尾的负面心理。因此,鼓励他们敢于说话,是快乐表达的前提。
  1.1 语文课堂应构建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要在学生心里种下信赖的种子,开出自信的花:我们是课堂的主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畅所欲言,只要我勇敢地表达,我就会进步!学生在表达时,教师应该是真诚的听众,不凌驾于学生之上,不隔离于群体之外,敞开心扉,融入学生的世界,和他们一起聊天、讨论、畅想,进行没有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个体,在思维和表达中肯定有着很多缺点和不足,常常会出错,但他们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多称赞,多鼓励,这一次努力做了,相信他们的下一次一定会做得更好。
  1.2 语文课堂应营造积极、愉快、合作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学生都要尊重和关注他人,学会倾听,乐于倾听,包括一些“异样”的声音。如朗读时结结巴巴,答题时错误百出,议论时词不达意,甚至文不对题、标新立异,要做到不嘲笑,不挖苦,大家予以及时的提示和善意的帮助,让课堂里听不到呵斥,看不到僵局和苦恼的阴影,鼓励学生敢于说话,学会合作。
  2 创设“乐于表达”的情境
  2.1 入境,表达“美”。好的作品都有优美的艺术境界,入境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我在教学《月光启蒙》时,将词句融进多媒体课件之中,让教材提供的审美客体成为声、色、光、影彼此相通、交相辉映的动态世界,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陶醉其间,适时引导:“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喜欢这样的景象吗?”学生通过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绘声绘色地描摹出作品的境界,从而感悟词句中洋溢的浓浓的母爱。
  2.2 入情,抒发“情”。情感是作品的生命,入情就是要用作品中的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如:教材展示了《只拣儿童多处行》儿童的天真活泼,《爱如茉莉》的爱就如茉莉般平淡而真实,《月光启蒙》那浓浓的母爱;《七律长征》中毛主席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情;可以说,教材提供的是丰富饱满,叠彩纷呈的情感海洋。我在教学《月光启蒙》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爱你的母亲吗?你是怎样向你的母亲表达爱的?”引导学生“入情”,把教材中表达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调动起自己的情感体验,自然而然地抒发感情。
  2.3 入理,谈论“理”。作品中的“理”,蕴含在形象之中,凝聚于画意、诗情之中。如《谈礼貌》一文中,“礼到人心暖,无理讨人嫌”中的礼貌问题,让学生就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中,爱因斯坦是不是伟大的人?学生谈自己的真实看法,《海伦凯勒》一文学完后,学生写写自己的读后感,通过课文中的例子,引导他们小中见大,通过活生生的画面,具体的事物,得出深刻的道理,重大的主题,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表达自己的见解。
  3 锻造“善于表达”的技能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求学生学会表达的有关技能,说话要说普通话,力求发言准确,吐字清晰,运用恰当的语调,注意句子停顿,控制说话速度,使表达的语调、语脉、语流、语速等自然合度,大方得体。因此要求通过以下四关。
  3.1 语音关。要求学生说普通话,声音宏亮,口齿清楚,正确地发音吐字,语气连贯,表达清楚。
  3.2 内容关。训练学生审清话题,明确中心,围绕中心进行说话;善于抓住关键性的概念,有的放矢地展开话题和准确贴切地答话;合乎逻辑地论述问题,发表见解。
  3.3 结构关。要求学生表达有头有尾,主旨鲜明,重点突出,思路清晰严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这样,才能言之有序,有利于阐明己见。
  3.4 表情关。要求学生说话时姿态自然,大方得体,有表情地表达。并处理好语调急缓,节奏快慢,语气轻重,或激昂低沉、或委婉深沉、或风趣幽默,这些都要根据表达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综上所述,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要经历“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以“敢于表达”为前提,以“乐于表达”为基础,才能真正达到“善于表达”,真正充实人文内涵,提高语文能力,才能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生活。
其他文献
幼儿诗歌是以幼儿为欣赏对象的诗歌,它包括了儿歌、儿童诗、谜语等,内容浅显、语言凝练、富有儿童情绪,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幼儿朗读和记忆,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一个好的诗歌,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和智力,而且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培养幼儿对文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
期刊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的身心发展也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变革的时代,变化的孩子们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笔者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深深感到当一名优秀的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一直在努力迫使自己不断反思自己和身边同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的审视下也让我心惊:原来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有过不少该领到“黄牌”的行为居然在很长的时间里被我当“王牌”的方法去使用,总结如下,和同
期刊
【摘 要】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导入,好的导入、情境创设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并启发学生思维,精彩的课堂导入、情境创设,会达到引“生”入胜的作用。本文通过阐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以及教学中课堂导入方法的具体使用,并浅探课堂教学中应用不同导入方法的几点教后体会。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导入方法 体会    1 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第一个步骤,也是课堂教
期刊
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一个改革目标。《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教师如果精心设计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左右脑并用,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互渗透,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还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而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造成学生在课文理解上的支离破碎和难以整合深化。  1 自读中感知,要讲究“量”   “好读
期刊
地球圈内的绿色植物种类繁多,形态万千,有开花的植物,也有不开花的类群。因此,绿色植物可分为隐花绿色植物和显花植物两大类。植物体的一生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植物体自身的生长发育衰亡历程,一是种族的繁衍历程。  1 隐花绿色植物的繁殖  1.1 营养繁殖。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植物体结构简单,生殖器官多数是单细胞,某些高等藻类的生殖器官是多细胞的。生殖器官中的每个细胞都是直接参加生殖作用。一些蓝藻和
期刊
初中化学是初三年级刚开设的一门学科,如何让学生学好这门学科是每一位化学老师应该关注的课题。我认为,一堂化学课无论课型如何,无论上什么内容,无论用什么教学手段,要使课堂生动,关键是看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提问。可以说,设计课题提问是一堂课的灵魂,它决定着教学的方向、顺序,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教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一环。下面就将自
期刊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呼唤着从教者由经验型向反思型转变。教师在反思中提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阶梯,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现就历史新课程反思性教学实践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1 多角度、多方向反思历史新课程教学  1.1 反思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教师的教学理念,是首先必须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以达到不断丰富和完善。例如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过多的关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弱
期刊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却是琐碎而复杂的。大至教育教学工作,小至扫把、粉笔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样样少不了班主任操心。如果班主任不去管理这些小事或管理方法不到位,可能就会使班级纪律涣散,学生思想懒散,更不必说形成一个学风浓厚、紧密团结的优秀班集体。如果班主任事事都亲力亲为,对于现阶段的老师来说,压力又过大。如何既能减轻自己压力又能带出一个先进的班集体呢?  1 让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谓美育,就是通过形象熏陶启迪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教师的教学过程,特别是语文教学,都与审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完善自我,在心理、思想等方面得到升华,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