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黄牌”当“王牌”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u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的身心发展也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变革的时代,变化的孩子们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笔者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深深感到当一名优秀的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一直在努力迫使自己不断反思自己和身边同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的审视下也让我心惊:原来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有过不少该领到“黄牌”的行为居然在很长的时间里被我当“王牌”的方法去使用,总结如下,和同行共诫勉。
  1 第一张“黄牌”:分数——肯定就是“头牌”
  1.1 形成原因:由于陈旧的评价机制的影响,有的学校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标准,也纳入了班主任考核体系中,导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了许多唯学生的分数是问的工作方法。
  1.2 负面影响:分数也有很强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
  1.2.1 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在一些学生看来,获得高分是学习的目的,至于为获得高分而采用的方法是否科学,是否有助于能力的发展是无关紧要的。于是,他们使用“贝(背)多芬(分)”等机械记忆的方法去记忆知识,从而影响了分析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1.2.2 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观察也表明,同样的分数,对于不同的学生的作用是不同的。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分数可能激发他奋发努力;但对于平时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则可能引起情绪消沉,降低自信,甚至自暴自弃。
  1.2.3 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当学生把追求分数作为学习的主要目标,其结果就会出现如下的情况:有的学生取得了高分就飘飘然,受不了一点挫折;有的学生只要及格就心满意足;有的学生未取得好分数就灰心丧气。
  1.3 有效策略。
  1.3.1 多以鼓励为主。教师在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和诊断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评分可以因人而异。为了不损伤差生的自尊心,平时可以给他们少打不及格的分,或不打分,只有在他们取得了好成绩的情况下,才给他们打分,以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1.3.2 多与评语相结合。采用评分与有着定性的评语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将一些用分数所无法反映和表达的情况明确 、具体地反映出来。
  1.3.3 多运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鼓励学生在发展能力上下功夫。
   总之,分数不是学生的全部,过分追求分数,会使孩子形成畸形的学习动机变得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反而降低了其学习兴趣,且不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2 第二张“黄牌”:惩罚——当然可做“盾牌”
  2.1 形成原因。①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如:“黄荆棍下出好人”的观念。②沉重压力感的逼迫。学生家长对成绩的关注、阴魂不散的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压力等等。
  2.2 负面影响:有的老师认为罚抄是学知识、罚打扫卫生是培养劳动习惯、罚跑操场是进行体育锻炼……。而且“打是疼骂是爱”嘛!殊不知:就在我们的这种“关爱”中,学生的自尊心极容易受到伤害,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
  2.3 有效策略:笔者认为适当的惩罚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教育中,老师对学生的惩罚,绝不同于社会上对犯人的惩罚。学校里惩罚的目的是使犯有严重过失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正在为所犯的错误受到惩罚。使用时得做到:①最后使用:“苦口婆心”劝说无效时才能启用。②及时使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犯错时,其内心就会自然产生一种接受惩罚的心态,这种心态,就是实施惩罚教育的绝好时机。③适度使用:惩罚教育仍然是一把双刃剑,在使用的时候必须注意其人文性和艺术性,决不能简单、粗暴的无视学生自尊的“出洋相”“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法。
   总之,惩罚绝不可当做教育教学取得越来越好成绩的保障,更不能变成“体罚”或“变相体罚”,否则,不仅不会取得预期效果,还会给学生造成无法挽回的负面影响。下面是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在这方面的一些尝试:例一:惩罚犯错误的同学为班集体做一件好事。例二:罚写犯错的说明(经过和心理怎么想的)。例三:屡犯不改的罚写心理病历(包括疾病名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几个疗程)。例四:罚其喊口号。
   这些方法我们的班主任也可以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尝试尝试,看看取得的效果是不是优于我们以前采用的惩罚措施。
  3 第三张“黄牌”:家长——随时可翻的“底牌”
  3.1 形成原因: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体罚和变相体罚”已成了“高压线”,缺乏班主任专业化的工作方法的老师们对班上那些调皮不遵守纪律的、成绩差不肯学习的彻底没了辙,于是,“喊家长”就成了班主任随时可以翻、也是翻的最多的“底牌”,且翻一次“大”一次,真是百试不爽啊!
  3.2 负面影响。
  3.2.1 学生对老师的反感:“动不动就喊家长,没事就打小报告,然后就是我被爸爸妈妈打骂一顿……”。这是一个经常喊家长的学生的日记里写到的,从里面明显看出对老师的不满与不敬。
  3.2.2 对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不利。经常依赖于喊家长来教育学生是对自己教育责任的一种推脱,一种不思进取、黔驴技穷的表现,长此以往,必然越来越落后于时代的脚步。
  3.2.3 家长对老师的不信任。喊了家长,家长就得丢下工作来了解情况,来教育孩子,对其工作和生活造成一些麻烦,而且家长毕竟不是专业化教育人士,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方法更多是简单而粗暴的,甚至长期下去会造成无可奈何的心理,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
  3.3 有效策略:家长不是老师教育学生“底牌”,如此目的的“喊家长”更不能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喊家长”的目的应该是多种方法和家长取得联系,并达成对小孩教育上的一致性。“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观念,始终从同一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苏霍姆林斯基语。本着这个目的,家长到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与老师当面商讨教育对策,访问时间可定时也可不定时;老师到学生家访问;和家长建立书面联络;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座谈会等等这些都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和家长协同教育孩子的不二法门,尤其是今天科技的发达给这种协同教育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如“校信通”的使用、网络的利用等等将使我们的家校联系更为紧密。
   总之,家长不是我们教育学生的筹码,更不是什么压制学生的“底牌”,而是和我们学校和家庭进行协同教育的重要的资源。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别把该领“黄牌”的行为当“王牌”来使用,正视学生的分数,不以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唯一标准,重视过程性、发展性评价;科学的、谨慎的、合理的使用惩罚的技巧;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三方合力,培养出合格的、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课程下,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作业布置,是有效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体现。我从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实践观察、合作等几方面来谈一谈物理作业的布置,归纳出几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 物理作业 有效 巩固 能力培养 数量与质量     现在学校乃至全国都在倡导“有效教学”,也是新课程核心内容之一。而布置物理作业,这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
期刊
游戏不完全是娱乐,也不全等于语文研究性学习。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两点。游戏的内涵要大于娱乐,大于语文研究性学习。游戏也不一定意味着不正经、不严肃,也有正经、严肃的游戏。让我们再来看看语文研究性学习。它是学生为了自身的发展而自觉自愿接受的,不论是在课题研究的任何阶段,学生都是心甘情愿地、以积极的态度、一板一眼地进行活动的。它不需要外在的压力,不需要老师的强迫。更不用说这样的研究和学习是在固定的时间和
期刊
【摘 要】 新课改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推开德育之门,走进学生的心灵,将“闪光卡”引入教育工作评价中,记录学生闪光的足迹和点滴的进步,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通过真诚的评价,感化学生;打开德育评价之窗,点亮心灵之灯。教师努力培养自己的钝感力,并用之于客观、科学地评价我们的学生。“以人为本”,建立对学生公正、科学的评价观,践行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 德育评价 闪光卡 钝感力
期刊
方程型综合题,主要以一元二次方程为背景,结合几何、三角或其他代数知识,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有关理论(如解方程、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构造方程等)来解决问题。各地中考常把这类题作为压轴题。这类学科知识渗透题,是近几年中考试卷中涌现出来的又一颗新星,充分体现了数学作为工具学科的本质,现以2009年部分省市中考题为例分类解析点评如下,供复习时参考。  1 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相结合的综合题  例 1:如图1
期刊
评课,各位同仁众说纷纭,说法不一。无论哪种说法,自有其理。因为教师授课的过程,不是简单地重复教材内容,而是要将相关知识整理加工后,合理、有序、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其形式不拘一格。然而, “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而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更是教学活动中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体现。因此,我结合多年组织学校教研工作的点滴经验,谈谈评课活动中的一些浅薄感受,仅供同行们
期刊
反意疑问句是中学英语重点语法之一,也是高考必考内容,所以中学教师必须让中学生掌握好此语法的应用,为了便于高考,本人将反意疑问句的用法归纳如下。   反意疑问句的结构通常是:陈述句+附加疑问句。前面的陈述句讲述事实,后面的附加疑问句提出问题,并要求对方证实前述事实。若认为事实是肯定的,则用yes回答;若认为是否定的,则用no回答。   附加疑问句的结构非常简单,其结构如下:Be/have/助动词/情
期刊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期是生活习惯形成的最初时期。幼儿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这样就存在着一个适应的阶段,因此尽快地让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是我们老师和家长义不容辞地责任。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办到的。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常抓不懈,不断诱导,日久为功。有道是“不积小流无以为成江海”。所以,幼儿园有展开棋类活动的必要,产生的作用如下。  1
期刊
【摘 要】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必须让学生成为成为课堂的主人,将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将“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是学生把课堂看作是自己的乐园,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巧妙地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师用自己的情感碰撞出学生的情感来。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学生 兴趣 思维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延伸的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采取适应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阅读。   通过朗读可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与风格。大量的
期刊
幼儿诗歌是以幼儿为欣赏对象的诗歌,它包括了儿歌、儿童诗、谜语等,内容浅显、语言凝练、富有儿童情绪,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幼儿朗读和记忆,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一个好的诗歌,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和智力,而且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培养幼儿对文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