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应为课堂教学添色增彩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ians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化学是初三年级刚开设的一门学科,如何让学生学好这门学科是每一位化学老师应该关注的课题。我认为,一堂化学课无论课型如何,无论上什么内容,无论用什么教学手段,要使课堂生动,关键是看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提问。可以说,设计课题提问是一堂课的灵魂,它决定着教学的方向、顺序,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教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一环。下面就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1 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对于上课来说,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取知识、训练思维、形成技能,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即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明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本节知识的重点、难点及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并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同时,课堂提问还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问题的设计不易过难或过易,要有针对性。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能不能自己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现象来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呢?”同学们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同时老师提供一塑料瓶二氧化碳气体,由于有的同学课前作了预习,很快设计出教材中的实验方案,也有同学提出了其他方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我拿出变瘪的塑料瓶提出下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说出塑料瓶变瘪的原因?这一追问,点出了要害,学生陷入了沉思,进而猜想:二氧化碳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可能与水反应了?在学生疑惑之时,教师向塑料瓶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振荡后,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比较,让学生观察颜色变化,从而引入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上来。
  2 课堂提问要适时适度
   课堂效率是评价一堂课成败的重要指标。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因此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做到适时适度。教师要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状态时刻提问并做适当的诱导才能使学生从“山穷水尽疑无路”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就是提问的适时性;教师根据学生的潜在水平和表现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所设计的问题才是推动教学和学生心理发展的强大动力,这就是提问的适度性。只有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才能促进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反之,学生会对教师的提问无以为答,教师本身也索然无味,而绝妙的提问,有时胜过千言万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使知识承上启下,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新的境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不应为提问而提问。问题的难易度,是衡量提问有效性的首要条件。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喜欢提出“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的提问甚至不假思索便可说出答案,对促进学生思考是无益处的。当然问题太深,也会让学生无从下手,难以琢磨。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如果教师把问题设在现有的发展水平区域内,学生不需要跳就能摘到“桃子”,那就显得太容易了,对学生不能起到激发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但是如果教师把问题设在超过最近发展区的区域内,学生即使使劲地跳,也不可能摘到“桃子”,那就显得太难了,对学生同样起不到激发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只有将问题设计在最近发展区内,问题既不容易也不艰难,让学生跳一跳,然后摘到“桃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有一位教师在上《金属的防护》一节内容时,问学生:铜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后面,为什么还会生锈?使铜生锈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学生在很长时间里没有任何反应。这位老师很着急:你们大胆地猜想呀?其实学生也想大胆的猜想,可他们没有铜生锈的知识基础,根本无从下手。如果老师告诉学生:铜生锈是因为铜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碱式碳酸铜,并且在黑板上写出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此时再提出问题:根据铜生锈生成碱式碳酸铜,猜想铜生锈过程中反应物有哪些?再参照铁生锈的探究性实验,设计出铜生锈的验证实验方案?这样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置悬念,在学生可能形成的思想、观念等原始生长点处设置问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掀起其感情波澜。
  3 课堂提问要有整体性
   提问要对教学过程全盘考虑,作出整体性安排。要把问题集中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便突破重点,攻克难点。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整堂课的问题链,从“起始提问”到“后续提问”,再到“归结提问”,步步为营;其排列顺序,或并列、或递进、或归纳、或演绎,既符合逻辑,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如《二氧化碳的制取》,对于二氧化碳学生并不陌生,在小学自然课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听说,如人呼出的气体中、空气中可燃物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但是怎样制取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学生并不熟悉。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一组驱动性问题:请找出你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并思考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设计什么发生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最理想?依据是什么?选择什么收集装置?依据是什么?在这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制取一般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让学生思考:制取的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能否用家庭废旧物品替代实验仪器来制取二氧化碳或其他类似气体?这几问围绕教学目标,环环相扣,层层相接,配套贯通,从分解走向综合。
  4 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是教师讲会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开动脑筋想会的。趣味之于提问,犹如味素之于菜肴。如果提问枯燥抽象,学生听后茫然不解或索然寡味,就会影响提问的效果。设计具有趣味性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中,同时可以使学生从困倦的状态转入积极的思考氛围。为此,在讲授时,教师不妨通过讲故事、猜谜语、打比喻、夸大的对比等形式进行提问,以激发兴趣,从而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兴趣中思考。化学教学内容中的概念、计算一般比较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对其缺乏兴趣,教学时应采取一定的方法。如在学习有关利用化学反应进行计算时,我向学生提出:同学们还记得我国“神七”上天的那一时刻吗?同学们齐声回答记得,并且显得很激动。借此机会我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很多同学都脱口而出,指出在飞船升空的时候燃料燃烧放热起推动作用。我又追问:若火箭升空用液氢做燃料,用液氧做助燃剂,你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火箭点火时发生的反应吗?学生很快就写出方程式。在同学们兴趣很高的时候,我明确告诉他们,实际上真正的“神七”升空是用偏二甲肼做燃料,四氧化二氮做助燃剂来提供能量的,从而让学生在兴奋轻松的心态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境界。
  5 课堂提问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堂上的提问有时候答案不是唯一的,往往有些教师在提出问题以后,就滔滔不绝地重复自己的知识,迫不及待地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每一步都试图获得学生的赞同与喝彩,却总是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正确的方式应当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过程上,而不是急促地迈向结果,我不提倡将现成的答案全盘托出,而应当在关键处作适当点拨,启发学生顿悟。
   首先,激发学生主动解惑的动机,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好奇心、求知欲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应当设法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内在动机。若学生有了创造的欲望,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提出的问题上,其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其次,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会竭力把学生向某个固定答案上引。这种要求所有学生只有一种思维模式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化学知识,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同一问题储备各种不同的答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设想有偏差时,教师要从保护学生积极性的角度出发对其作出评价,使他们保持对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做多种思考,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多种联想,同时通过对发散出来的想法分析、比较、综合,又可以实现思维的优化组合,求得思想上的共鸣。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堂提问,理应为它添彩增色。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必将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有助于目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有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有助于提高化学教学的教学效益。
其他文献
反意疑问句是中学英语重点语法之一,也是高考必考内容,所以中学教师必须让中学生掌握好此语法的应用,为了便于高考,本人将反意疑问句的用法归纳如下。   反意疑问句的结构通常是:陈述句+附加疑问句。前面的陈述句讲述事实,后面的附加疑问句提出问题,并要求对方证实前述事实。若认为事实是肯定的,则用yes回答;若认为是否定的,则用no回答。   附加疑问句的结构非常简单,其结构如下:Be/have/助动词/情
期刊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期是生活习惯形成的最初时期。幼儿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这样就存在着一个适应的阶段,因此尽快地让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是我们老师和家长义不容辞地责任。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办到的。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常抓不懈,不断诱导,日久为功。有道是“不积小流无以为成江海”。所以,幼儿园有展开棋类活动的必要,产生的作用如下。  1
期刊
【摘 要】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必须让学生成为成为课堂的主人,将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将“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是学生把课堂看作是自己的乐园,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巧妙地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师用自己的情感碰撞出学生的情感来。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学生 兴趣 思维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延伸的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采取适应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阅读。   通过朗读可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与风格。大量的
期刊
幼儿诗歌是以幼儿为欣赏对象的诗歌,它包括了儿歌、儿童诗、谜语等,内容浅显、语言凝练、富有儿童情绪,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幼儿朗读和记忆,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一个好的诗歌,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和智力,而且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培养幼儿对文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
期刊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的身心发展也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变革的时代,变化的孩子们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笔者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深深感到当一名优秀的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一直在努力迫使自己不断反思自己和身边同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的审视下也让我心惊:原来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有过不少该领到“黄牌”的行为居然在很长的时间里被我当“王牌”的方法去使用,总结如下,和同
期刊
【摘 要】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导入,好的导入、情境创设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并启发学生思维,精彩的课堂导入、情境创设,会达到引“生”入胜的作用。本文通过阐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以及教学中课堂导入方法的具体使用,并浅探课堂教学中应用不同导入方法的几点教后体会。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导入方法 体会    1 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第一个步骤,也是课堂教
期刊
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一个改革目标。《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教师如果精心设计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左右脑并用,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互渗透,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还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而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造成学生在课文理解上的支离破碎和难以整合深化。  1 自读中感知,要讲究“量”   “好读
期刊
地球圈内的绿色植物种类繁多,形态万千,有开花的植物,也有不开花的类群。因此,绿色植物可分为隐花绿色植物和显花植物两大类。植物体的一生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植物体自身的生长发育衰亡历程,一是种族的繁衍历程。  1 隐花绿色植物的繁殖  1.1 营养繁殖。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植物体结构简单,生殖器官多数是单细胞,某些高等藻类的生殖器官是多细胞的。生殖器官中的每个细胞都是直接参加生殖作用。一些蓝藻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