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广大而尽精微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youreadygolao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中庸》中的一句话,原意为善问好学,达到宽广博大的宏观境界,同时又深入到精细详尽的微观之处,这是一种极高明的和谐。天地万物的和谐是中庸的内在追求和目标境界。在万事万物和谐统一的表层状态下又必然蕴涵着中庸的理性精神,所以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所追求的是一种有原则、有标准的和谐境界。“尽精微”的目的是为了“致广大”,而“致广大”的结果又促进了“尽精微”。因此“广大”与“精微”并非是相反相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我认为,两者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就是语文教学的目标。
  致广大的宏观境界的达到,有赖于具有语文味的素质课堂。这个由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程少堂提出的概念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我想,如此语文味的素质课堂会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做好语文课的语文味呢,如何让学生有一个广博的境界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这也是自己一贯坚持的教学理念。
  第一,时代不断的前进,社会观念在不断的更新,但有些东西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精神和情感。我想,语文课传递给他们的应该有这样一种精神力量和情感享受。我们一直秉承着这样一个理念,如果我们只有一桶水,那么我们也要指给学生一个方向,希望他们顺着我们手指的方向,能够发现一条澎湃的大河。因此,我们的课堂以教材为依托,但几乎抛却了教材的篇目,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述一个个高贵的灵魂。如果把精神的成长比作一条不断向上延伸的曲线,那么每个人的成长曲线的延伸度和曲折度完全取决于我们各自的精神成长空间。我们的语文课就是要用最诚挚的心以及无与伦比的热情去追寻那些高贵的灵魂的足迹,这是一个能将学生的空间拓展到最大的最佳途径。在与他们同行的路途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能强烈的感受到来自他们的精神震撼。他们就像一触即发的火药,每一次炸响都会让我们卑微的灵魂在粉碎中重生,他们就像飘动的旗帜,每一次招展都会让我们幡然醒悟,让我们畅快淋漓的感受生命的真谛。这是我们西师附中以及我自己一贯的主张和坚持。因此,在高一,我们会为学生开设中国文化发展简史、孔子、庄子、司马迁、魏晋风度、毛泽东、舒婷、鲁迅等专题。在高二,我们会为学生开设中国诗歌发展简史、诗经、屈原、盛唐之音、杜甫、宋词鉴赏、苏东坡、李清照、中国小说发展简史、红楼梦、戏剧欣赏等专题。通过这些专题的开设,学生不仅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拓展了视野,而且也提升了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他们从这些大师们的灵魂里汲取了鼓舞自己人生的精神养分,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洗涤,让自己的灵魂得到震撼。
  第二,我一直坚持着这样一个教育理念,语文就是生活。在我的教学中,我总是告诉我的学生们,三年的语文学习,除了了有一个良好的高考分数之外,更重要的是你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去学习着生活,学习着诗意的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我要他们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着让自己成为一个锦心绣口的人,我要他们在语文的学习中确立青年的四个梦想,我要他们在语文的学习中学会做人,简单生活,并告诉他们生命在此刻的道理。我们坚信,在这样一个日益浮躁又日益荒芜的时代,语文会成为一缕温润的春风,带给他们心灵滋润的力量,让他们的内心都能真正开出美丽的花朵来。
  尽精微要求我们深入到精细详尽的微观之处,我想放到语文教学中,就要求我们以最为严谨的态度把我们的教学落到实处。总觉得语文老师有一个通病,我们总是想得很多,也有很多美好的心愿,但当我们要脚踏实地的时候,我们似乎总是缺乏那么一种韧性。因此,尽精微决定着我们我们最终的教育成就。
  第一,专题的讲座只是一个依托,更重要的是要学生顺着我们为他们打开的这扇窗,去发现一个花团锦簇的缤纷世界。因此,在激发他们兴趣的同时,要让学生多读这些大师的经典作品,并写出自己的读书心得,让这些大师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
  第二,当我们告诉我们的学生语文就是生活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在我们的生活中即时适时地对他们进行教育。针对时局,针对当前的大事,针对他们生活中的点滴,指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来正确地面对生活。感恩、理解、坚韧……这些词汇应该在生活中如同汩汩清泉一般无声无息的流入他们的心田。
  第三,在面对高考时,我们更要脚踏实地地落到实处。尽精微在此时显得更为重要。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教会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过手和落实。我想关于这一点无需多言。
  总之,“致广大而尽精微”就是既要让学生达到宽广博大的宏观境界,同时又深入到精细详尽的微观之处。当学生通过我们三年的学习达到这样一种极高明的和谐境界的时候,我想语文教学就是有效的,也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留下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无论就人类历史还是地球历史而言,我们均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从之前的伊拉克战争到热带雨林的毁灭战,从全球市场动荡到全球变暖——显然,我们必须学会以敬畏生命的可持续方式生活。  然而,我们还在继续更彻底、更快速地攫取地球资源。据有关估算,人类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超越了地球的生态负载能力(biocapacity),而如今全球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的总和已经超过一个
【摘 要】文学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学还是一种生命现象。综观沈从文的小说,在奇思妙想之后,无不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对人性的执著探求,是沈从文小说的基点和纲要,沈从文以此来构筑属于他自己独特的文学世界。  【关键词】沈从文 生命意识 乡土 人性 非理性 悲观    生命意识,意指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中所呈现出的种种生命形态作自觉的沉思与探索,它是人对自身生存状态所作
【摘 要】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学的个性化特色,这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于作文教学的个性化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个性化作文的意义、要求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个性化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 个性化 教学方法    一  高尔基说过:“情节是性格的发展史。”这说明作文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可是,遍观现今高中学生,富有个性的作文又有几个呢?  从孩子一进入小学学写作文,我们就
【摘 要】孟浩然的《春晓》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历来为人们广为传诵。该诗作视角独特,手法高妙。本文对该作品的内容及艺术特色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鉴赏。  【关键词】孟浩然 《春晓》 赏析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天,百花争艳,万物复苏,大地充满勃勃生机。春天美好的景物很容易诱发人们的审美情感,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所以在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春是传统题材;古人
【摘 要】由于应试的急功近利,我们的课堂忽略了语文的特性,渐渐纠结于呆板的知识教学,导致本应优雅而美的语文教学缺失了生命的活力,语文教学的低效成了不争的事实;应还语文一个灵性生动的课堂,让美充盈着语文课堂,让语文浪漫依旧。  【关键词】语文课堂 灵性 生动 有效教学    一、回归本真,审美的课堂是有效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有效的语文课堂首先应该是审美的课堂
【摘要】鲁迅作品除具有极高思想性外,还有许多的“读点”,经久耐读,越读越有“味道”。笔者以为不妨让学生先从捕捉对象的特征、重视细节的特殊作用上加以品读。至于它们内在还有什么更深刻的含义,是可以随着学生人生观察和体验的不断增加、随着学生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逐渐丰富而不断深化的。  【关键词】鲁迅作品 教学 人物 心态 乐趣    凡是读过中学的人,对孔乙己、阿Q、祥林嫂,这些鲁迅作品中的影像不会陌生
【摘要】新课程对语文的人文性内涵作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也增加了相应的文学作品。对于语文的文学教学,我们立足生本,挖掘文本,本文分别从区别文体,梳理特点;知人论世,确定情感;联系语境,品味词句;立足文本,分析技巧;巧用试题,领悟读法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文学教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关键词】区别文体 知人论世 联系语境 立足文本    现在很多语文专家针对文学教学内容确定的问题争论不休,争论的焦点是文学
【摘要】母爱是人一生中巨大的精神源泉,本文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命体验,阐释了人间至真至纯的真情,由此,笔者告诫自己的学生们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关键词】母爱 亲情 珍惜    我常想,微笑该是一种生命的常态,那相聚的幸福是微笑,那执手的和谐是微笑;那回眸的百媚是微笑,还有那心灵的抚慰,那生命的顾盼也是微笑;江涛海浪、雪峰云霞难道不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美丽笑靥吗?但有一种微笑却是世间最美的容颜,她
【摘 要】电视连续剧《我的兄弟叫顺溜》讲述了一个名叫“顺溜”的农村青年被其司令员陈大雷培养为战斗英雄的故事。这一故事体现了某种教育教学新理念、暗含着教师的某些教育方法与技巧: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胸怀;要善于发现并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要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关键词】教育教学新理念 教育方法 教育技巧    2009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很多电视台都在热播着电视连续剧《
【摘 要】作文教学特别要处理好生活与阅读的关系:我们要强调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同时要关a注阅读,重视从教材中汲取营养。  【关键词】作文教学 生活 阅读 教材    一、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泉眼  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这是共识,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十分严重,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