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语言,胜有声的效果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sbutcher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在人际交往中,想了解人们内心世界时,有声语言并非万能,倒是另一种无声语言,发挥了不言而喻的奇妙作用。笔者将通过眼神、表情、手势等方面的无声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来体现五彩缤纷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 语文课堂;无声语言;运用和作用
  无声语言是教师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法宝,无声语言的运用是课堂生动、活泼的重要表现。那么,什么是无声语言呢?即凡是不出声的意向表达均可称为无声语言,其中无声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无声语言的主要部分,它是用以同外界交流感情的全部或部分身体的反射性或非反射性动作,包括眼神手势、头部动作、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等。语言学家研究结果:人们进行言语交际时,只有35%的信息是单纯通过言语表达的,其余65%的信息则是通过非言语表达的。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无声语言有着不可替代的表意功能。
  那么,教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的无声语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最大的幸福与快乐就在于与学生的交往,因为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话,你的眼神,甚至你的目光一闪或者一抬手,这一切都会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通过无声语言来辅助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这些无声语言,以期产生出“水到而渠成”、“形立而意现”的教学效果。
  一、善用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善用眼神的交流,才能把握课堂的气氛。小学生都很贪玩,当上课铃声响后,他们的注意力还没完全从课间活动中转移到课堂上来。这时,教师可以用目光扫视整个教室,让学生明白老师在提示他们安静,提示他们从课间活动的兴奋中转移到新一堂课的学习活动中来。开始上课后,教师要做到眼睛散发出充满活力、愉快、自信的神情,以这样的神情来感染学生,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中,每当我们教师注视学生的次数增多时,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就会提高,当发现有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时,我们不必直呼其名批评他,损伤他的自尊心,分散其他同学的注意力,而是用严肃而期待的目光提醒他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就能在不扰乱课堂秩序的前提下解决问题。当学生回答问题害怕胆怯时,教师给学生鼓励的目光,这时学生肯定是信心倍增,恐惧顿时像是飞出了他的身体,马上投身于学习当中,下次发言的时候不会发生怯场的情况。
  课堂上,如果教师的目光不扫视教室的每个角落,就不会发现每位学生的动态,上课容易走神的学生就经常错失学习的良机,导致成绩越来越差。如果没有教师鼓励的眼神,学生只会变得越来越胆小,课堂经常是冷场或者是一言堂。学生有了自信谈吐的勇气,课堂的才会互动起来。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要善用眼神的交流,激励学生大胆讨论交流,使主题深化,使文本价值得到真正的释放,直至熏陶心灵。
  二、善用表情
  面部表情是学生接受到老师最直接的无声语言。教师的面部表情能够显示许多信息给学生。教师好的面部表情能传达真挚和温暖,使学生如沐浴春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自我表现能力,表现出良好行为;如果教师总是表情阴沉严肃,给学生以恐惧感,学生会显得很紧张,这样教学效果会大大降低。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表情表现喜、怒、哀、乐,与学生达成共识。例如学生因为不会回答你的问题,你完全不必批评,可以撅着嘴,扭过头,表示很生气,这样老师显得活泼而可爱,还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相反学生还会感到内疚呢。可见,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带有感情色彩的演绎文本知识,会使课堂生动、有趣、倍加感人,使学生在愉悦、和谐、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课堂效果明显。
  三、善用手势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手势,形象、生动、活泼的手势是课堂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教师讲课时附以适当的手势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还可以增加课堂的感染力,加强老师说话的力度。例如上课时,学生正在自由地朗读,老师不必声嘶力竭地喊安静,只需要拍拍手,然后,在嘴巴上做个拉拉链的动作,学生就会把嘴巴闭得紧紧的,安静下来。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可以不说“请举手”,而是自己做个举手的动作,这时学生就领会的举起手来;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不说“请某某说”,而是把手伸在所要请的学生面前,手心向上抬起做出热情邀请的动作,学生会会意并乐意站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当学生能正确回答问题时,教师伸出大拇指,可以鼓掌表示称赞,鼓励时可以握紧拳头;愤怒时双手叉腰,跺跺脚;当学生回答错时,教师温和地摸着学生的头,跟他说:“好好努力,下次你一定行。”来鼓励学生等,这种种手势给学生的感受是“无声胜有声”的倍加感动的,能激起表现欲的。
  小学生活泼好动,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于老师那种不变的声音、呆板的语言、生硬的说教、学生提不起兴趣。这时,动感的手势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最佳手段,比语言省时直观。例如学习《桂花雨》的摇花乐的这一片段时我让学生模仿作者摇花的情景,课堂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作者当时的心情——摇花乐就感悟到了,这种通过手势体验胜过千言万语的表达。可见,课堂上,教师规范和恰当手势能启发学生,能使复杂抽象知识直观形象,便于理解和记忆。
  民间有句谚语“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便是对语言神秘功能的高度评价。相声之所以受大家欢迎,重要的是演员能够恰当的、甚至是夸张的运用表情、动作来补充有声语言,增强娱乐效果。教学工作也是异曲同工,教师在课堂上就好比一个演员,适时适度巧妙运用倾注教师情感的无声语言配合有声语言来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创造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理想教学境界。
其他文献
【摘 要】 农村小学生的放学作业传统上都是学生回家单干,多数学生要么草率了事,要么挑灯熬夜,甚至半摊子。高质量作业实难企及,更不用说以作业为乐。鉴于目前农村小学学生的课外作业现状,结合新课程的新理念,我提出了“区域互助式”家庭作业小组合作的新方式,强调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基于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鼓励学生个性成长,培养创新意识、自我探究及合作学习的能力,让放学了的孩子生活学习两不
有位教育者曾经说过:“德育是学生成长之需,是学校教育之首,是素质教育之魂,德育对于教育者来说是关爱、唤醒、期待和渗透;德育对于学生说,是实践、体验、感悟和养成;德育对于学校发展而言,德育是先导,是原动力。”翻开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课程标准就鲜明地提出了品德与生活教育要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基本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要“重视课程与儿童生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以黑板为载体,用凝练的文字或形象的图表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当下板书的现状令人担忧。随着课堂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井喷,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一节课下来教师在黑板上没有写几个字,甚至无板书;其次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教辅材料,也一定程度影响到师生对板书的热情。这种反映了教师的个性,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能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的教师
模仿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如何实践才有效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研究的课题。笔者通过自身教学实践,认为教师应该总揽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分步骤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典范课文进行模仿教学。  第一步:连词造句  如何使学生把积累的词汇连成句子表达出相对完整的意思,这是作文起步需解决的问题。这一步必须坚持从说到写,也就是从说清楚一句完整的话到会用关联词语说写复句,再到能根据一定意思说写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聚词汇,不能学好语言。词汇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只有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结合教学实际,采取如下行之有效的革新措施:  一、采取以旧带新,实现触类旁通  小学的汉语会话能力比较弱,至于学习英语则更难,尤其低年级学生认读英语单词的障碍甚多。因此,教师采取以旧带新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同
后进生在每一所学校中都是客观存在的,对这部分学生,长期以来,不少学校和教师都认为是一种负担,甚至鄙弃他们,把他们推出学校,推向家庭和社会。如果我们针对他们的实际,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果我们把改变一个后进生比培养一个优等生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那么后进生也是可以进步的。  一、真爱之心,引发共鸣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摘 要】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由此可见,体育活动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幼儿园;体育活动;科学化  幼儿园体育教育,可以促进教育科学飞速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幼儿园体育活动,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从而激发幼儿的体育兴趣,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往,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一般都是反复阅读、钻研教材,仔细琢磨教参用书。然后就潜心研究教法学法,设计教学程序和习题板书等。在这些过程中,我们考虑较多的是怎么教、怎么讲,怎么完成教材、教参早已定好的教学任务。结果在课堂上,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不得越雷池半步。学生想的和老师讲的常常就磨合不到一块。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重视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随着我市“15/20/10”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中,注重新课有效导入策略深得初中数学教师的青睐,他们紧紧围绕新课改标准,在拉开新课帷幕时涌现出了行之有效的办法,使学生感受到整个乐章的基本旋律,荡起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波澜。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大胆践行丰富多彩的新课导入模式,现结合实际浅谈肤浅体会,期盼同仁予以真挚的斧正。  一、温故知新,自然
【摘 要】 “和合”文化是中国思想文化中被普遍认同的人文精神。它是中国思想文化的精髓,也是其中最完善和极富生命力的一种体现形式。在借鉴国内外教育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我校积极地创建富有特色的教育理念与模式。英语,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门主要学科,笔者以“和合”教育理念为统领,结合英语课堂的特点,建立了知识、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和合教育模式,有效地改善了以往枯燥操练的英语教学模式,创设了生动和谐的高效英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