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的研究综述数学思维的研究综述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思维是用以理解学生思考、学业发展和教学实践的重要概念.本文从数学思维概念的界定、数学思维实证研究、数学思维影响因素和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而对中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研究进行归类和梳理.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方面,并通过具体方法进行研究.目前,我国对中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研究缺少之处在于很少将数学思维活动的教育与发展有机的结合,对于少数民族中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特征的研究也较少.
  【关键词】数学思维;思维活动特征;中学生思维活动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以自己已有知识经验为依托所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认为学生需要对知识与数学思维的形成主动进行建构.
  弗拉维尔提出了元认知的概念,他认为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及其对实施的控制,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是解决过程中的思维加工、检测、调节、评价和反思.
  国内的一些书籍从哲学、心理学、思维科学等学科中,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在数学思维研究的过程中,多以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主体进行研究.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述:概念的界定、实证研究、影响因素和培养,从而找出在此方面研究存在的不足.
  一、数学思维概念的界定
  数学思维的界定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奥加涅相在《数学思维论》指出:“所谓的数学思维,应该这样理解:其一,是指一种形式,表现为人们认识过程中的辩证思维;其二,应认识到它的一种特性,由受到所采用的一般思维方式的制约.”国内许多学者认同他的观点,并将这一观点归纳为“辩证思维说”.周春荔(2012年)在论文中说到:“数学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世界纯粹的量的本质属性、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并具有数学自身的特点.它以‘纯粹的量’的形式来展现.”这些对于数学思维的不同理解1.数学思维是辩证思维.2、数学思维是一种认识过程.
  笔者认为数学思维,就是人在对客观事物辩证认识的过程中,通过数学的语言和符号,运用有关数学思想方法,发现数学规律的一种思维.并且认为数学思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前三种思维基础上,形成高层次思维(创造性思维).
  二、数学思维的实证研究
  从方法论层面对实证研究进行分类,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法就是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处理来更好的描述、解释事物并达到研究目的.如黄亮(2013年)从数学思维障碍重要性出发,通过因果分析法对成因及表现进行研究.王振阳(2014年)用文献法,分析了学生思维方式存在不足,导致新旧知识无法顺利找到媒介,进而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出现缺陷.以上研究是通过访谈,观察,文献等方法.
  而定量研究法主要用观察、实验、调查、统计等方法研究教育对象,对研究的客观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求得到客观事实,伴随着定性研究法,如李晓洁(2012年)通过对比实验前后的学生成绩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统计分析,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陈涛(2012年)为研究数学思维能力,选取了喀什市初中三年级学生,通过个案、问卷调查及综合测试,分析差异显著性检验(LSD最小显著法),来了解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现有水平及差异.
  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实证研究里,研究方法主要是定量研究的调查法、实验法,并有定性研究的访谈法,观察法,进而从量的层面上升到质的层面上,分析出有关数学思维差异形成的原因,并进行改善与培养.
  三、数学思维的培养
  根据数学教育改革的需求,对于学生而言,应该从被动的学会知识到会主动的学,也就是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即达到自我监控,教师在其中起着不小的作用.有些学者从理论方面思考,如付茁(2007年)根据数学思维惰性的特点,进行培养与改善学生思维活动:适时的进行转换能力的培养.多数学者从教师引导方面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如王淑娟(2014年)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问题,是从教师引导、辅助学生,在情绪、信念、态度等情感因素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陈联合(2013年)认为数学思维培养,在于对数学知识脉络的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数学思维.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相互作用,才能产生相辅相承的效果.
  四、结论语和展望
  研究者从多方面对数学思维活动进行研究探索,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不足,笔者认为对相关的研究和理论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研究多数从表面进行现状描述,然后给予些宏观的建议和策略,对于本质原因没有深入和充分研究.此外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有关方面研究也较少,为多元化和教育公平的思想,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研究数学思维活动特征方面,可以将各组成部分,通过一定的中间元素,形成动态的系统,这样便于对本质的认识.
其他文献
德国的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师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为了撼动学生的那棵树,那朵云,那一个灵魂……作为教学工作的一环——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也不例外. 但在当下,部分农村数学教师仍然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作业,以批、讲、订为一线的作业评改方式显得机械而低效. 怎样才能遵循新课改理念,对传统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模式进行变革
【摘要】本研究使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查阅有关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相关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出有关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原则.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初中数学教材中一次函数内容的教学进行案例和策略研究,对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做了大量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思想方法;实践研究;一次函数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从数学基本事实出发,在数学活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十个核心词,其中再次提到“推理能力”,“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合情推理通常用于发现、探索结论的过程中,演绎推理通常用于结论的证明上.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借助推理的思想方法辅助数学教学,为教学的完成、为孩子的思维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中合情推理更适合于启动、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材中学习素材的选择,图片、情景、实例与活动栏目等的设置,拓展内容的编写,以及其他课程资源的利用,都应当与所安排的数学内容有实质性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实质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其中之义,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认知力和兴趣点,实现对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和文化涵养.本文以“直线与圆的位置
【摘要】 数学是一门灵活,讲究逻辑思维的学科,因此,教学方式应该循序渐进,以引导探究为主. 实践表明,探究式学习是一种贴合学生特点,能调动学生参与,激发学生探索,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应大力运用. 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如何利用探究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呢?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小学数学教学;运用途径;探索欲望  探究式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与点拨下,通过参与教师设计的探究活
【摘 要】 小组合作模式的目的就是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让学生们在合作过程中学会如何协同学习,实现共同成长. 反观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出现了低效现象,因此,如何挖掘问题根源,积极研究改进对策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以一定原则为基础,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通过小组成员的不同分工互相进行辅助学习
【摘要】 课前预习是非常有价值的学习活动,教师设计好合适的数学预习“任务资源包”,让学生有目的地围绕它来进行预习,预习活动才会主动、深入,学生才会深思真学. 好的预习“任务资源包”可以激发学生课前的学习真正发生,从而更有力地引起课堂学习的真正发生.  【关键词】 预习;任务资源包;数学学习  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
【摘要】高中数学思想不仅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问题的学习与解决的过程之中,而且其还是一种高端的思维方法,可以逐步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培养高中生数学思想的有效途径,供大家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思想;途径  引 言  事实上,数学思想不仅活跃与存在于整个数学的发展过程中,而且分布于整个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学科体系内,同时,还体现与蕴含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这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实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呼唤. 每一名学生都有其自身的发展潜力,但又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或者说自身发展的特性. 教育只有根据每一名学生自身发展的特性施教才能收到促进每一名学生发展的教学效果. 几年来在自己的课堂上应该怎样去寻找应对每一名学生发展的因材施教的方法?怎样解决因材施教与班级授课制的矛盾?如何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巨大潜能, 转变传统的教与
【摘要】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具有质疑精神的孩子,其学习心理是积极的,学习结果是深刻的. 引导孩子在“是这样吗”的审视中确定结果;在“这样是什么”的追问中洞察本质;在“为什么是这样”的探求中追溯由来;在“可以不是这样吗”的深究中发散创新. 让孩子在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关键词】 质疑;积极;参与  一、关于质疑  为学患无疑,疑问是一种有怀疑,有不解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