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题反馈——开放题探究——自选题研习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nal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这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实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呼唤. 每一名学生都有其自身的发展潜力,但又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或者说自身发展的特性. 教育只有根据每一名学生自身发展的特性施教才能收到促进每一名学生发展的教学效果. 几年来在自己的课堂上应该怎样去寻找应对每一名学生发展的因材施教的方法?怎样解决因材施教与班级授课制的矛盾?如何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巨大潜能, 转变传统的教与学方式,建立适合学生发展的教与学方式?我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摸索出“预习题反馈——开放题探究——自选题研习——拓展题交流”,的教学模式,与同行进行交流.
  一、引入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前预习可以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但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预习,如何让预习与课堂学习很好地联系起来呢?
  1. 三级预习
  一是大预习. 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预习下学期的教材,粗读数学课本,初步了解学习内容,初识概念、公式、定理,看懂例题,对教材有大致印象. 二是中预习,就是指导学生利用双休日预习下周要学习的内容,找出疑难,记下想问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三是小预习,就是当晚预习次日学习内容. 通过三级预习,为学习新知识做了很充分的前期准备.
  2. 学案导学
  为了提高预习的效率,我在空泛的布置学生预习作业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开始编制预习学案,用预习学案指导学生的预习和课堂学习.
  2008年春季开始,每天都使用预习学案. 提前把学案编制好,上课的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学生先根据学案自学,上课前要交上来,老师要批改,课堂上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设计教学方案.
  预习学案如何编制更有效呢?
  第一,学案的预习部分在时间上不能超过15分钟. 由于学生每天的作业有两种,预习作业和巩固作业,所以完成预习作业的时间就要控制,基本是规定15分钟左右.
  第二,确立预习学案的基本框架. 预习学案的框架要体现学科特点,体现课标要求,所以学科框架很重要.
  第三,学法指导. 预习学案要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所以预习学案编制时要体现学法的指导.
  二、变换座位,为合作学习创造机会
  1. “排排坐”变“团团坐”
  新的教学方式有没有建立,归根结底的标准在我看来,应该是课堂上有没有呈现合作学习的场景,为了实现这一愿景, 为了给自主互动的课堂创造条件,为了给合作学习提供机会,把学生的课室座位上进行了改变. 班级秧田式“排排坐”变为“团团坐”,班级分成团团坐的6个小组. 为了分组合理科学,在如何进行分组方面进行了探索,主要是考虑了这样的几个要素:一是根据成绩来分,每个组要有不同等级的学生,就是组内异质,就组间来说,各组成绩大体相当,即组间同质;二是根据性格来分,每个组都要有各种性格的学生;三是根据学习习惯来分,每个组都要有习惯好、中、差的学生;四是根据组长的素质要求来分,每个组里组长要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等.
  2. 学生当小老师
  座位的变化并不意味实质的改变,为真正达到自主合作探究的目的,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潜能,启用了学生当小老师的制度. 开始的时候要求自己每节课至少有3名学生到黑板前给学生讲解问题,后来为了扩大学生参与课堂的覆盖面,每节课坚持有5名学生到黑板前讲解问题,并且每节课尽量安排不同的学生,渐渐地安排的学生更多,面更广,久而久之课堂上生成了学生大胆质疑、互帮互学等意想不到的场景,看到这样的课堂振奋、激动、充实.
  三、实践探索,形成了“预习题反馈——开放题探究——自选题研习——拓展题交流”教学模式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预习题反馈——开放题探究——自选题研习——拓展题交流”教学模式预习题反馈. 学生在课堂的开始部分,把在预习中学到的心得进行交流,既课堂的第一部分预习展示,也就是温习预习学案中的知识点.
  这样的课堂实现了“从重课堂教师的教转变为重学堂学生的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重课堂教学转变为预习和课堂并重,让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 从重知识识记转变为重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能力”,“从重信息的单向传递转变为信息的多向交流,让学生享受合作的快乐”,“从使用教材转变为开发教材,让教师与专业一起成长”,这种新的课堂,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与同伴沟通、收集信息、反馈信息等综合能力,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 兴趣是第一任老师,是学习入门的先导. 激活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 一个成功的数学老师明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己,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数学转化为主动学习数学. 因此,数学兴趣课堂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幽默;激活;兴趣  众所周知,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己,老师充当引导和辅助的作
【摘 要】 在素质教育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数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而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数学素质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 初中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来发展智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钱学森教授指出:“教
德国的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师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为了撼动学生的那棵树,那朵云,那一个灵魂……作为教学工作的一环——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也不例外. 但在当下,部分农村数学教师仍然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作业,以批、讲、订为一线的作业评改方式显得机械而低效. 怎样才能遵循新课改理念,对传统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模式进行变革
【摘要】本研究使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查阅有关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相关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出有关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原则.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初中数学教材中一次函数内容的教学进行案例和策略研究,对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做了大量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思想方法;实践研究;一次函数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从数学基本事实出发,在数学活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十个核心词,其中再次提到“推理能力”,“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合情推理通常用于发现、探索结论的过程中,演绎推理通常用于结论的证明上.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借助推理的思想方法辅助数学教学,为教学的完成、为孩子的思维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中合情推理更适合于启动、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材中学习素材的选择,图片、情景、实例与活动栏目等的设置,拓展内容的编写,以及其他课程资源的利用,都应当与所安排的数学内容有实质性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实质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其中之义,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认知力和兴趣点,实现对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和文化涵养.本文以“直线与圆的位置
【摘要】 数学是一门灵活,讲究逻辑思维的学科,因此,教学方式应该循序渐进,以引导探究为主. 实践表明,探究式学习是一种贴合学生特点,能调动学生参与,激发学生探索,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应大力运用. 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如何利用探究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呢?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小学数学教学;运用途径;探索欲望  探究式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与点拨下,通过参与教师设计的探究活
【摘 要】 小组合作模式的目的就是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让学生们在合作过程中学会如何协同学习,实现共同成长. 反观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出现了低效现象,因此,如何挖掘问题根源,积极研究改进对策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以一定原则为基础,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通过小组成员的不同分工互相进行辅助学习
【摘要】 课前预习是非常有价值的学习活动,教师设计好合适的数学预习“任务资源包”,让学生有目的地围绕它来进行预习,预习活动才会主动、深入,学生才会深思真学. 好的预习“任务资源包”可以激发学生课前的学习真正发生,从而更有力地引起课堂学习的真正发生.  【关键词】 预习;任务资源包;数学学习  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
【摘要】高中数学思想不仅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问题的学习与解决的过程之中,而且其还是一种高端的思维方法,可以逐步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培养高中生数学思想的有效途径,供大家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思想;途径  引 言  事实上,数学思想不仅活跃与存在于整个数学的发展过程中,而且分布于整个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学科体系内,同时,还体现与蕴含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