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分百 应用在其中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ly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百分数是我们最常见的,也是我们最熟悉的。百分数在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处处可见,广泛用于银行利率、增(减)率、打折等各个方面。教学中,不管是代数、几何,还是统计、概率,都大量存在着百分数的影子。所以在教学时要求我们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主,让学生意识到百分数的重要性,真正体现出其“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作用。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百分数的应用》教学时,通过实例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百分数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一、利率问题
  利率是教学百分数时最常见的一种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涉及存贷问题,虽然我们每次交易后都会得到一张清单,但是你知道是怎么算出来的吗?虽然小学生的年龄还小,感觉存贷问题与自己的关系不是很大,但是每个家庭的实际生活与存贷的关系又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引导学生掌握这一方面的计算技巧,能让家长感受到我们教育的实用性,也为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回家的时候询问一下家长,家里有多少存款,有房贷或车贷吗?怎么进行相关的计算?然后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出示了以刘明同学为例的问题:刘明的爸爸在2013年3月1 号存入银行10000元(整存整取),当时的年利率是3%,那么一年后到期能支取多少钱?学生根据利率先算出利息,再加上本金,很容易就算出了到期的本息和。我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延伸:如果刘明的爸爸忘了到期时间,到了2014年5月1号才去支取,那么能支取多少钱?(到期后的按活期0.35%计算)这时有的学生就有些迷惘,到期后的这一部分怎么算?有的是以原来的10000元为本金,计算出15个月的本息和,也有的是以到期时的本息和为本金,再加上了两个月的活期。这时小组讨论得热火朝天,各执一词。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探讨定期与活期的区别,及到期后本金转存的问题。这样学生就明白了需先算出一年的本息和,再在本息和的基础上按活期加上2个月的利息。通过此例学生对于利率问题有了很清晰的认识,在给出一张存款结账单后可以很快地计算出正误。同时我还让学生尝试贷款的计算和零存整取等各方面的计算,完善学生对利率问题的认知。
  二、增(减)率问题
  变化是随时发生的,增减无处不在,增减率问题也就成了我们学习百分数的一个常见问题。增减率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最常见的,广泛出现在电视新闻和生活常识中,如企业利润率同比增长20%,环境污染同比下降10%,粮食亩产量增长15%,病虫害率下降5%,这些无不体现出百分数在增减率方面的应用。但是对于这一问题必须让学生明白的一点就是谁是“1”,这是把握住增减率问题的关键。
  在对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某一企业2011年的产值是50万元,2012年同比增长20%,那么2012年的总产值是多少万元?学生有的列式为50 50×20%,也有的列成(1 20%)×50,我在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做法后,强调用“1”表示基数是我们以后最常用到的,尤其是在百分数的计算时,让学生能把握好这一重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如果2012年产值是50万元,同比增长20%,那么2011年的产值是多少?学生尝试用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设2011年产值是x万元,列方程得(1 20%)x=50,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也有的学生对于以谁为基数把握不清,出现列式的混乱。对此我强调,“基数”就是在谁的基础上增长或减少的这个数,而不是增长或减少之后的那个数,学生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三、打折问题
  在每一个节假日,各个超市都会贴出打折的海报。其实打折就是对于百分数的又一应用,打八折即为按原价的80%,对于不同商家的促销,我们要看清原价,根据折率计算出实际价,这样才能在购买相同商品时找出更省钱的方法。正所谓货比三家,在面临打折时,我们也要价比三家。
  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给出了这样一道题目:李红到超市买文具,华诚超市海报上写着,钢笔原价15元,打6折;作业本原价1元,打5折。李红又到了苏果超市看相同的商品,看到海报上写道:钢笔原价15元,打5折;作业本原价1元,打6折。问:李红打算买2支钢笔和10本作业本在哪家超市更省钱?学生通过计算现价和购买的数量很快就比较得出了结果,轻松地完成了解题。
  百分数贴近我们的生活,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对百分数的教学,关键在于用我们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百分数的实用性,只有有用的知识才是我们需要的知识,也才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百分百的期待,百分百的掌握,就会有百分百的收獲。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插图是由编辑和画家精心创作和选择,或是文本的重点或对文本核心的介绍。对于语文教科书中的插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插图的教学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科书为例,剖析了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妙用文中插图,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渗透核心价值观,理解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部编版 小学语文 插图 综合素养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促进学生数学知识与思想的内化。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是积极践行“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需要。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锻炼能力,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小
师:孩子们,你们好啊!初次见面,对你们充满了好奇,能告诉我,你们喜欢什么吗?  生:我喜欢我的学校,能让我学到知识。  生: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玩儿,很开心。  师:瞧,它来了,你喜欢吗?  (音乐声中,PPT出现画面:一颗晶莹透亮的小露珠。)  生:我喜欢小露珠,它圆圆的很漂亮。  (教师让学生板书“圆圆的”,边写边提醒大家不要写成“公园”的“园”。)  生:小露珠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我喜欢。  
【摘 要】没有道德行为作支撑的道德认知是“空中楼阁”。小学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行为上,通过比赛、体验、游戏、展示、考验等活动可以为学生践行道德行为提供有效平台,使学生成为一个“知行合一”的人。  【关键词】品德教学 知行合一 案例  品德教学的根本问题不是“知不知,会不会”,而是“信不信,行不行”,道德行为才是课堂教学效果的试金石。怎样才能达到“知行统一”呢?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
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完全不知道小数,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见到小数,比如在购物结账的小票上就会见到小数。而且在三年级的时候也简单地接触过小数,对于并不陌生的知识,教师要想系统地给学生讲解,就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到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知识点上来,逐层导入,不断递进,层层深入地引导。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所熟悉的数字或者创设生活中的情境来导入,在教授小数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师生互动问答的
责任督学挂牌督导,顾名思义就是教育督导室按统一规格制作公示牌,将责任督学的姓名、照片、联系方式和督导事项在相应学校校门显著位置予以公示,责任督学对责任学校进行经常性督导。实行挂牌督导是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加强对学校监督指导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延伸教育督导的触角,及时发现和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推动学校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发展。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连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统计与概率”作为划定的四项重要内容之一,“可能性”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联系课本,联系生活,渗透联系和借助直观操作等方式,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喜闻乐见而感兴趣的综合内容资源。这样不仅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联系生活,凸显数学价值    让学生巩
曾经看过一则轻松小语:“当你已经拥有六个苹果的时候,你会把它通通吃掉呢?还是把其中五个苹果送给朋友一起分享?”   如果你把六个苹果通通吃掉,那只有你一个人吃到苹果的香味,你也只能吃到一种苹果的味道;如果你把其中五个苹果拿出来与五个朋友一起分享,那么就会有五个人分享到这苹果的香味,同时你也换来五个珍贵的友谊。改天您可能从他们手中得到一个梨、一个水蜜桃或一个橘子等五种不同口味的水果。   “能舍
【摘 要】当前一些语文课堂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的实现,看上去感人肺腑、深入心灵,实则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实际教学时教师混淆了“情感”与“情绪”的概念,这直接影响到教学方法的使用与学习效果。“情感”与“情绪”一字之差,却有着很大区别,对于不同的“情”需用不同的“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 情感 情绪 教学目标  为了在全市赛课中取得好成绩,我精心挑选了课文《船长》(苏教
摘 要:近年来,在线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步普及,尤其是在COVID-19爆发期间,在线教育是目前教学的基本模式。由于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有很大的差异性,研究在线学习行为对探索在线教学规律有重要意义,对在线学习行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了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文章运用文献知识图谱方法,以CNKI中CSSCI期刊以及WOS中的SCI期刊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5.6R可视化知识图谱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