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lanfe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要】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当前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与学生学习的需要。据此,本文就“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的问题讲道理,举例证地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论证,较好地阐明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学生 语文素养 培养
  【分类号】G623.2
  语文素养是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的核心。语文素养从哪里来,可从平常的语文阅读中来,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需要从小就进行培养,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责任重大,我们要把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工作贯穿在我们平常的语文教学中,落实在细节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小学生正处在“多记性,少悟性”的阶段,让他们大量接触语言文字规范的作品,形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是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我在语文教学中体会到,没有广泛的语文阅读,就不会有学生深厚的语文功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语文阅读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措施。
  (一)加强课文阅读,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素养
  语文课本里的课文,虽不全是名家名篇,但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是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素养的范例。在语文教学中,我每教学一篇课文,都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进行熟读和背诵,这样做,不但积累了学生的语言和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如教学《修鞋姑娘》一课,我在学生大致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描写修鞋姑娘外貌和作者心理活动的几个自然段进行反复朗读,边读边体会修鞋姑娘的艰辛和作者被修鞋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深深感动后的心情,学生达到了熟读成诵的要求,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也得到了同步升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这些段落背熟。有时哪怕是課文中的一句话,学生背熟了,就会对整篇课文留下很深的印象,这往往比在教学中进行琐碎的分析、讨论得到的印象更深刻。同时,学生在读、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悟了语言,积累了词汇,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素养。
  (二)加强文学作品的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是一个健全的现代人的必备素养。目前,我国正进行一场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文学素养的培养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理论意义:丰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理论。
  文学素养的培养是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新旧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同,以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对“文学素养”的研究以及相关的教学理论较为滞后,己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文学素养”培养的教育理论的探索将丰富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理论,使语文教学理论适应教学实践的需要。
  (2)实践意义:有利于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当前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普遍较低,不容乐观。学生在文学素养方面存在的欠缺,给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今后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良的后果,甚至已影响到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在“语文素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文学素养”,在目前的中小学教学中还没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而通过文学阅读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潜能,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目前,小学生的文学素养的现状很不乐观。具体表现为:1、对中外经典文学作品不熟悉,文学积累薄弱。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只读过新大纲规定的学生必读书目中5部以下的文学作品。2、漠视文学经典,阅读功利性较强,文学欣赏水平低下。在“你读什么类别的书”的调查中,80%的学生选择了作文、教辅书一类比较实用的学习用书。3、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不高。只有不到18%的学生对校内各种纯文学活动如征文比赛、文学社记者竞聘有兴趣,而对中外文学名著却没有兴趣。
  更为严重的是,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现状也不容乐观。《中国教育报》曾对全国城市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期间很少去读中外文学名著,有85%以上的教师没有发表过文章,哪怕是豆腐块那么大的文章,更不用说创作文学作品了,真正的文学连个影都没有。语文教师不具备应有的文学素养,就不能从根本上提升语文教育的境界。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和实施语文新课改的形势下,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品位急待提高。
  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按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指导学生进行必要而广泛的中外文学作品的阅读,从而培养起学生的文学素养,并指导学生进行简单文学作品的创作。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文学作品的广泛阅读和文学素养的广泛修养,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提高。
  (三)加强国学经典诵读,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素养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古典诗、词、文更是我们祖国语言的精华。为了让学生广泛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我要求学生充分利用上课前、自习课、阅读课等时间背古诗词、格言警句、简短的文言文等,进行广泛的民族情感素养的培养,学生兴趣很高,长期坚持,既没有加重学生负担,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鼓励学生诵读,我开展了评选“背诗大王”、“我喜欢的名言警句”征文等活动,激发了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
  背诵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我们常常羡慕老一辈学者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这主要应归功于他们在记忆力旺盛的青少年时期下过积累的功夫。巴金曾说过:“我不懂什么文章作法,就是滚瓜烂熟地记下了几百篇经典篇章,然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写文章了。”毛主席有一次问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你的文章为什么写得这么好?”茅以升回答:“我小的时候爷爷天天指导诵读经典诗文,大约背诵了400多篇,所以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写文章。”不言而喻,一个头脑中没有足够语言储备的人,往往笔下生涩,词汇贫乏,甚至文理不通。在大力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妨重温祖国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之精华,引导学生加强背诵和语言积累,并持之以恒地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这对加深学生的语文功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将产生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j]2003/3
  [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M]2000/2/
  [3]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M]2001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M] 1999/6/13
  [5] 《加强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DB/OL]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 /2009-04-14
其他文献
【分类号】G633.41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重视教学中的认知因素,对情感因素则缺乏应有的重视。目前正在进行的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要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中如果能正确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帮助
摘 要:教师要通过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独具匠心地进行教学设计,面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开展趣味性的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教学效果最终落到实处。  关键词:数学广角 搭配问题 趣味性 提高 途径  【分类号】G623.5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通常都是极富有现实意义和开阔的发展空间,它不是死板硬套的纯理论知识,而是通过知识的引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
中图分类号:G633.41  一、引言  在当今多元化的世界中,我国正处于多元价值的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在经历破旧立新的过程,需要我们所学的英语也不再是哑巴英语。要学以致用,更应该灵活运用,这就需要我们学生一定要打破传统的死记规则。  二、分析英语学困生的原因  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往往针对是具体的语法规则和死板的教学形式授课,读死词、死读词,完全脱离了语境,众多的单词没有生命力,杂乱无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复合物用于上前牙拔牙位点即刻保存实验研究的可行性。  方法: Beagle犬6只,随机分成三组,拔除上颌
摘要: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有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本文通过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的教学,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应用中的得失。关键词:合作 自主 目标 评价  【分类号】G633.7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 在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 由于存在着班级人数多、时间紧、教材教学任务重的问题,课堂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交流为主,缺乏师生之间
摘要:教师“无为而治”,学生自主能动地学习语文,是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自主预习—自主课堂——自主拓展”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平台,让学生拥有个性化学习空间。  关键词:自主语文;教学设计;教学模式  【分类号】G623.2  如何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语文,是语文教师研究的热门问题。教师无为而治的“自主语文”就是其中一种教学方式。“自主语文”引导学生自主能动地学习语文,“自主”强调独立,但
摘 要:小学陶艺课教学已成为现代小学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小学陶艺课更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陶艺教育不仅为学校教育带来的生气,而且,学生们从中学到了陶艺的知识和技能。陶艺“漫塑”进入小学课堂,是小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为学生带去了新鲜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本文重点研究了小学陶艺“漫塑”在学校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的教学内容,指出了怎样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  关键词: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