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开的话儿也鲜艳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solinkwei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倍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实现整体优化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但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大多数学校、大多数班级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困生。学困生问题,不仅是当今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更是广大教师、学校、家长颇感棘手的问题。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探索转化学困生的方法,从而努力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一、倾注真感情,呵护学困生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才会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只有爱学困生才能去转化学困生。对于学困生的爱应该是真心的,无处不在的。在平日里用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份热情地目光给孩子以鼓励和勇气。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出现不满意的答案,不是去批评,而是鼓励,让学生再去想一想,使他们的回答能更趋完整,消除学生的害羞紧张心理。从而使学困生乐说、爱说,变“要我说”为“我要说”。亲切人性化的交谈,可以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产生出一种平等的师生立场,既尊重学生的心理,又激活学生的思维。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既要有严父式的从严要求,又要有慈母般的关心呵护,对学困生更要进行情感方面的投入,充分肯定学困生的优点,表演他们取得的微小进步,让他们在曲折前进中将学困生的帽子摘掉。只有学困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师爱,感受到热烈而积极的期待时,才能有受到信赖的感情体验,从而唤起学习数学的欲望,这样自然“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享受成就感,激发求知欲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模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特别是学困生,对数学毫无兴趣,有一种消极情态,低触、厌倦,这种消极情态阻碍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因此,要想转化学困生,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很重要的。
  首先,教师要善于用简明扼要的口诀、风趣幽默的比喻、形象直观的演示、分层递进的变式等,使教学关键点、重难点得以凸现或突破。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学生总结出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当分母相同时,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当分子相同时,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这个方法,学困生在理解和表述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于是我们总结出简单的”八字”比较法:分子大大;分母小大。学困生既觉得朗朗上口,又加深了理解和记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再如进行乘除法计算时,学生往往容易忽视“0”的存在,于是我编了一句顺口溜:“0在加减法中是混蛋,0在乘除法中是炸弹”。使学生很容易理解0的性质,提高了学困生计算的正确率。
  其次,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带来的愉快感,使他们增强信心,产生新的需要和更浓的学习兴趣。教师对那些学困生要低目标、小起点,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例如,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答对了,老师向他表示祝贺,并奖励一颗“进步星”;对学困生的作业,老师先让他们只做一题,做对了再奖励做第二题……这样,就会使学困生感受到学生的成功感,就会逐渐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师再不适时机地帮助、鼓励,便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向更深更广处发展。
  三、改进教学法,鼓励齐参与
  由于学困生思维能力差,因此根据教材的特征,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讲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讲授速度要适合学困生的接受情况,必要时应该放慢节奏。讲课时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强,小学生又具有从具体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而那些学困生大多思维简单,似乎对任何稍微复杂的问题都懒得去思考,所以教师应借助动手操作,通过他们喜爱的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促其手、脑、眼、口多种器官共同参与,以手巧促心灵。比如,在讲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让他们动手操作,探索其中的奥秘,通过剪移拼从而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推导出计算公式。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对学困生要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检查与评价。评价时,特别应注意学困生的进步处和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耐心激励学困生上进,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差异化,增强自信心
  由于学困生与一般学生发展水平相比,不但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起点较低,而且各人的特点和形成过程不一样,各自的起点以及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的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按要求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分解成若干合理层次,分层推进,把产生挫折的频率减到最低程度,从而使学困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学好,不断增强学习进取心,强化学习动机。
  1、目标分层。学困生主要是夯实基础,争取课课有收获,天天有进步,激起他们的成功欲望。
  2、答题分层。既要给他们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还要考虑到他们的接受、理解能力。我的一般做法是:把问题分为难、中、易三类,比较容易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我鼓励他“你能行!”;当他们有所进步时,就表扬道“××同学有进步!”再试着提问稍难的问题,使他们在在满足其自尊的同时,培养他们一种良好的品质。
  3、作业分层。数学作业是学生掌握和巩固数学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数学老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为使他们有能力和信心完成作業,就适当降低作业的要求,只要求他们做基本题,家庭作业布置也有弹性,除了必做题外,还有一些是选做题,同时由专人负责记载选做题做的情况,作为表扬的依据。学困生的作业优先批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教师尽量当面点拨,及时反馈纠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认知。
  总之,我们要善于找出学困生成因所在,叩开他们的心扉,助其开启智慧之门,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努力探求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其他文献
记得作家李准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细节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形象、记叙事件经过、再现文章环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细节描写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  课文《爱如茉莉》能把父母之间的真情写得如此细腻感人,靠的就是独到的细节描写。  一、环境细节,烘托情感  环境细节描写不仅仅是单纯的景色描写,也不仅仅是画面美的呈现
【摘要】战争带给人们的是满目的疮痍和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伍尔夫笔下的达洛维夫人,作为上流社会的典型代表,虽然衣着华丽,热衷于晚宴,但在其鲜亮的人格面具背后,却隐藏着阻碍她身心发展的生存困境。本文拟将通过对达洛维夫人的生活环境和自我意识进行深层剖析,揭示以达洛维夫人为代表的战后英国人民所面临的生存困境。  【关键词】人格面具战争自我意识生存困境  战争虽然结束了,可是战争带给人们的影响还没有结束。写
序: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恐怕每一位老师的脑海中都会留有一幅幅的画面或场景,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用心划过的印迹。  画面一:孩子,你怎么下得了这么重的手  记得有一次中午,正要吃饭,电话铃声响起。这时候打电话的大多是家长。拿起电话:“你是杜老师吗?我家孩子被你班的学生打了。”  “严重吗?”  “脸被抓破了。”  我匆忙吃过饭,早早来到学校,打架的后果比我想象的要严重,那个受伤的孩子脸上被抓了好几
【摘 要】教师是学校主体和中流砥柱,其授课能力直接关乎到学校今后的发展方向与品牌推进。尤其是双语教学的学校,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授课能力和策略显得格外重要。好的教学,不仅仅带来好的教学成果,同时给予学生长期的正能量指引。  【关键词】汉语教学 双语教学 教师 培训 备课 兴趣培养  目前,农村学校也开始使用双语教学,学校鼓励双语教学是对旧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改变。双语教学对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接受新鲜事物能力优点,但也有自我约束能力差,逆反心理强的缺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语文科目开始出现阅读理解的题型,这让不少教师在小学阅读理解方面犯了难。怎么让好动的孩子全身心投入到听课中,保证他们在这一难点上不掉队呢?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对学生的阅读个性不够重视。  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与课文的直接对话,是认识感受与作者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阅读是学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相似图形》,本章是继图形的全等之后集中研究图形的形状的内容,是对图形全等内容的进一步拓宽和发展。  一、背景  数学学习是一个经历、体验、猜想、探索的过程。教师精彩的引导,将会使数学课堂充满刺激和乐趣,让学生体会到不一样的收获。在《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的第一课时,我打破教材每节课一种判定方法的传统教法,对教材内容进行
【摘要】古今中外,无数优秀教育工作者都身体力行,向我们诉说一个恒久不变的道理:只有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我们的学生,我们才能真正开启每一位学生心灵的窗户,做他们生活、情感上的导师,有效的引导他们对生活的挫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心就没有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更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育者,只要有了爱心的依托,我们就能做好班主任的工作。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浓厚的兴趣可以极其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
自参加2013国培计划之后,我感觉自己的业余生活充實了,忙、痛并快乐着,不觉间发现自己有很多收获:教学水平日渐增长了;教材分析也更精准了,学生也爱听课了……  一、在曲折中探索  说实话,我是一位老“课改”了,十年前课改开始,专家们在台上讲,我会后不知所云。  为什么十年课改理念不能深入我心呢?剖其原因,有这么几点:1、专家们只告诉我们课改如何好,但没有深入到教学一线中来,不知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增加了阅读量。在阶段目标中,还就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作了明确的规定。这充分体现了“文章源于丰富的积累”这一朴素的道理。  但是我发现,农村孩子由于受到生活环境中时空的限制,信息比较闭塞,见不多,识不广。加上家庭经济条件、所处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大部分学生写起作文来觉得仍是“三个没有”:一是“没词儿”。面对作文题目恰似做无米之炊,想出了上句没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