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地更广阔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t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增加了阅读量。在阶段目标中,还就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作了明确的规定。这充分体现了“文章源于丰富的积累”这一朴素的道理。
  但是我发现,农村孩子由于受到生活环境中时空的限制,信息比较闭塞,见不多,识不广。加上家庭经济条件、所处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大部分学生写起作文来觉得仍是“三个没有”:一是“没词儿”。面对作文题目恰似做无米之炊,想出了上句没下句,只得去生编硬造,作文好比“榨文”;二是“没趣儿”。从三年级到六年级,作文题目如出一辙,单调、呆板、乏味。不少学生往往就用高一年级的题目,套上下一年级时写的内容,作文如同“再版”;三是“没劲儿”。一些学生写了几次,甚至几年,没什么长进,觉得作文是件“苦差”,便信心不足,泄气了。
  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农村孩子脑中积累的作文素材太少了。我们知道,一个人只有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心中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见支言片语。为此,我们只有在语文教学中,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南,以教材为依据,并结合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和现有作文水平,从关注他们的生命发展,张扬其个性,丰富其生命内涵的角度出发,采取开源导流的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丰富农村孩子的作文素材积累,以让他们心中的天地更广阔。
  一、阅读积累 奠定基础
  古人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有力地说明了积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和习惯。作文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阅读是吸收、积累是储存、写作是倾吐。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可极大地丰富自己的知识,获得间接经验。同时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吟诵,又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熏陶。积累到大量的语言资料和写作素材,学生的心灵就得以逐渐充实,犹如小溪汇大海。书读多了,才能厚积薄发。头脑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不仅要读好、用好教材,尤其应注重指导他们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保证他们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尽力提供足够的、多种类的书籍,并教给他们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在阅读中用笔记、用脑记,对美词、佳句、良篇、精巧的结构和写作技法等进行分类摘抄,以做到吸收精当,且牢固储存。力求让孩子们通过大量的阅读,领悟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灵性和思想,感受那充满魅力的人性的语言美,在心灵上受到震撼,人格上得到熏陶,产生出巨大的人文价值和人文底蕴,并最终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涌动出強烈的心灵倾吐欲望的目的。
  二、认识积累 扩大内涵
  作文是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思想只有在生活中感悟到了,作文才真实,才可摆脱“假话”、“空话”、“套话”等没有“灵魂”的文字游戏。农村孩子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思想、观点、道理或规律上,更加需要进行积累。这种积累不等同于书本上的、生活上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极具个性的生命体,他们的气质、认识、思想、情感、经验都不一样,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同。我们在承认这种认识差异的基础上,应鼓励他们不仅从语文课上,更要从生活中多层面地、多角度地进行间接的、直接的认识积累。去认真观察生活,去创造性地认识生活,从小事中挖掘深蕴,从平淡中感悟神奇,以促使他们思维的变化、认识的发展,让他们的心灵在主体的思考中、多维的联想中更加丰满,显得充满智慧且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三、情感积累 丰满“质度”
  “言为心声”。如果语言文字没有丰富的情感为依托,就只是一堆抽象的文字符号,“情动”后才能“辞发”。只有有着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先高尚灵魂的人,才能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生辉的名言;只有有着离乡背井、颠沛流离惆怅失意的人,才会留下“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种独特的愁感。孩子的情感是丰富的,心灵是纯真的。我们在尊重每个孩子个性的基础上,应鼓励他们对简单平淡的生活进行诗意的捕捉和鉴赏,使他们从小学会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但是,特殊的家庭地位(普通百姓)和客观的社会因素(物欲横流)使孩子们丧失了感受真善美的能力,没有多少事情能激起他们心中的阵阵波澜。这一代农村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加上一些封建遗毒的影响(如重男轻女等),导致他们心中无“爱”意,很少去体贴他人,很少去领会父母、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帮助,甚至有的认为该“人人为我”而“我不必为人人”;眼中无“美”物,很少去欣赏大自然中草木山水的奇丽,花鸟虫鱼的灵动,日月星辰的伟大;胸中更无“真”事,很少真切地去感觉凡人小事中蕴含着的振聋发聩的启示,为造文而造情。情感的枯竭,导致文章内容的苍白、语言的贫乏。连自己都无法打动的习作,又怎能打动别人?因此,对农村孩子进行情感的积累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引导他们多些情感体验:从妈妈的唠叼中体验出母爱的永不枯竭;从爷爷的发白了,牙掉了,感悟出“光阴似箭催人老”;从同学间在生活上、学习上的互相帮助中,品读出纯真的友谊是一盏明灯,照亮了你、照亮了我、也照亮了他……
  四、实践积累 拓展外延
  这里的“实践”是指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外延部分。它可以是参观、访问、公益劳动、便民服务等等。农村孩子特别应通过参加这些实践活动,去亲身体验、真切感受,去积累素材、采撷灵思。如组织春游,领略家乡山水的秀美;去敬老院做公益劳动,体验出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亲身感受为老人们送去方便后的无比喜悦;从野炊中感悟集体生活的乐趣……实践活动进一步充实了孩子们的心灵,更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启发了孩子们生命的意义,拓宽了他们习作的外延。
  习作的过程是学生主体心灵世界的展示过程。心灵贫瘠,必将导致文章的“难产”;心灵“丰腴”,文章才会自然而然地从肺腑中流露出来。因此无论从时代的意义,还是学生生命的发展,以及习作的客观规律来说,关注学生的心灵是第一位的。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只有真正做好这四个积累,才能切实解决农村孩子作文素材积累贫乏的现状,使《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提出的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得以最终实现。
其他文献
外因导致型低成就学生市指:由于家庭变故,家庭文化环境差,师生关系紧张,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同伴关系出现问题或品德滑坡等原因,导致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或者故意报复等现象。针对这类低成就感学生,主要采用的方法: 排除客观环境干扰,使各系统互相推进, 形成良性循环局面。在许多措施不起作用的情况下,采取“孟母三迁”的方式也很有效果。  杨波(化名),男,苗族,13岁,原我校初一8班的学生,(我是该班的班
记得作家李准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细节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形象、记叙事件经过、再现文章环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细节描写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  课文《爱如茉莉》能把父母之间的真情写得如此细腻感人,靠的就是独到的细节描写。  一、环境细节,烘托情感  环境细节描写不仅仅是单纯的景色描写,也不仅仅是画面美的呈现
【摘要】战争带给人们的是满目的疮痍和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伍尔夫笔下的达洛维夫人,作为上流社会的典型代表,虽然衣着华丽,热衷于晚宴,但在其鲜亮的人格面具背后,却隐藏着阻碍她身心发展的生存困境。本文拟将通过对达洛维夫人的生活环境和自我意识进行深层剖析,揭示以达洛维夫人为代表的战后英国人民所面临的生存困境。  【关键词】人格面具战争自我意识生存困境  战争虽然结束了,可是战争带给人们的影响还没有结束。写
序: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恐怕每一位老师的脑海中都会留有一幅幅的画面或场景,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用心划过的印迹。  画面一:孩子,你怎么下得了这么重的手  记得有一次中午,正要吃饭,电话铃声响起。这时候打电话的大多是家长。拿起电话:“你是杜老师吗?我家孩子被你班的学生打了。”  “严重吗?”  “脸被抓破了。”  我匆忙吃过饭,早早来到学校,打架的后果比我想象的要严重,那个受伤的孩子脸上被抓了好几
【摘 要】教师是学校主体和中流砥柱,其授课能力直接关乎到学校今后的发展方向与品牌推进。尤其是双语教学的学校,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授课能力和策略显得格外重要。好的教学,不仅仅带来好的教学成果,同时给予学生长期的正能量指引。  【关键词】汉语教学 双语教学 教师 培训 备课 兴趣培养  目前,农村学校也开始使用双语教学,学校鼓励双语教学是对旧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改变。双语教学对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接受新鲜事物能力优点,但也有自我约束能力差,逆反心理强的缺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语文科目开始出现阅读理解的题型,这让不少教师在小学阅读理解方面犯了难。怎么让好动的孩子全身心投入到听课中,保证他们在这一难点上不掉队呢?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对学生的阅读个性不够重视。  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与课文的直接对话,是认识感受与作者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阅读是学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相似图形》,本章是继图形的全等之后集中研究图形的形状的内容,是对图形全等内容的进一步拓宽和发展。  一、背景  数学学习是一个经历、体验、猜想、探索的过程。教师精彩的引导,将会使数学课堂充满刺激和乐趣,让学生体会到不一样的收获。在《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的第一课时,我打破教材每节课一种判定方法的传统教法,对教材内容进行
【摘要】古今中外,无数优秀教育工作者都身体力行,向我们诉说一个恒久不变的道理:只有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我们的学生,我们才能真正开启每一位学生心灵的窗户,做他们生活、情感上的导师,有效的引导他们对生活的挫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心就没有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更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育者,只要有了爱心的依托,我们就能做好班主任的工作。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浓厚的兴趣可以极其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
自参加2013国培计划之后,我感觉自己的业余生活充實了,忙、痛并快乐着,不觉间发现自己有很多收获:教学水平日渐增长了;教材分析也更精准了,学生也爱听课了……  一、在曲折中探索  说实话,我是一位老“课改”了,十年前课改开始,专家们在台上讲,我会后不知所云。  为什么十年课改理念不能深入我心呢?剖其原因,有这么几点:1、专家们只告诉我们课改如何好,但没有深入到教学一线中来,不知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