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多元对话,推促阅读走向精彩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元对话,是师生思维碰撞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文本解读逐渐趋向认同,继而与作者乃至编者达成共鸣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在与文本、教师对话的基础上,开展多元对话。对于语文课程来说,其教学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话的过程。真正的多元对话,应重在通过生本、师生乃至生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从中领略阅读的风景,继而有效推促阅读教学走向精彩。

一、师生对话立足平等,营造阅读氛围


  传统教育重在知识传授,常用的教学方式,就是填鸭式灌输。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权威的,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当前社会处于信息爆炸时代,知识传授已经变得不重要,学会搜集、判断乃至信息筛选却变得更为重要,而这更依赖学生内在的一种主动。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尽可能做到尊重学生,将自己定位成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参与者乃至学习伙伴,继而通过与学生多元对话,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组织交流,以便从中实现学习的精彩成长。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片段。
  师:宫刑是对男人最大的侮辱,司马迁自己也说,自己想要撞墙一死百了。但即便受尽这样的折磨、侮辱,司马迁仍然要写《史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
  生:是因为他父亲的临终嘱托。
  生:司马迁很有抱负,他想在这一方面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
  师:是的,他自己也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如果现在让我们评价,司马迁因一部《史记》而名垂千古、重于泰山。那么历史上还有哪些人,也是死得重于泰山?
  生:岳飞,他一心想收复中原,但却被奸人所害。
  生: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足以让他名垂千古。
  …………
  真正有生命的课堂,必然是师生关系和谐。具体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引导学生参与其中,继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为课堂精彩的生成奠定基础。

二、生生对话立足精妙,点燃阅读精彩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世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真正的阅读精彩往往来源于学生的个性。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学生的共性,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多倡导学生的个性阅读。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多元对话,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理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继而通过思维发散的方式,点燃阅读教学的精彩。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片段。
  师:“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颐和园门口,就像散戏似的,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门内挤了出来……”课文这一段描写非常细致,可以说凝聚了冰心奶奶对儿童的一片深情。那么如何在阅读中把这深情体现出来呢?
  生:我认为,语速可以快一点,这样就能从中读出孩子们那活泼的样子。
  生:我的意见恰恰相反,认为朗读需要慢一些。其中对于这一段的描写,像“挤”“涌”等动词已经写出了孩子的可爱,如果语速太快了,反而把动词所表达的效果淹没了。
  师:你们意见相反,这里老师也不做“仇人”,让你们都来参与,评一评。你们可以分别带着自己的看法,读一读,仔细品一下,好不好?
  只要给学生一个支点,他们同样也能撬动整个课堂的精彩。对于他们来说,舞台有多大,其思维的空间就有多大。教师需要做的是给他们搭建平台,引导他们通过生生对话,借助辩论讨论的方式进行自主交流。案例中学生通过辩论、朗读示范的方式,虽然其观点各有千秋,但效果却非常棒。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文本主题的理解,而且还能有效训练他们的思维,为其阅读生成精彩奠定基础。

三、生本对话立足深入,推促阅读灵动


  文本是作者情感迸发的产物,是带有作者情感的。传统教学中往往就课文讲“课文”,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代替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从应试角度看,这种方法比较好。但是从学生个人成长看,阅读是属于个人的事情,不同的人阅读会有不同的阅读体验。教师需要做的不是替代,而是搭建平台,给学生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以便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从中体验文字的奇妙。
  《詹天佑》教学片段。
  师:詹天佑非常有才能,这可以从课文中哪些事例看出来呢?
  生:开凿居庸关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生:冒着严寒酷暑实地勘测线路。
  生:还有开凿八达岭隧道……
  师:那我们先来细读“勘测线路”这一部分内容,先小组交流,然后推荐代表发言,说一说詹天佑哪些做法最令你敬佩。
  (學生自由阅读,小组讨论交流)
  师:现在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生:詹天佑,你作为总设计师,却要到一线施工场地勘察,真是非常敬业!
  生:詹天佑,你已经是专家,却要向普通老百姓虚心请教,这值得我学习。
  生:他超人的才干不仅表现在方法的巧妙上,更体现在采用这种巧妙的方法必须勘测计算得十分准确。
  …………
  师:你们体会得太好了!那么火车是怎样过“人”字形铁路的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对照插图,然后在本子上用笔画一画。
  课堂真正的精彩,不是来自教师的“导演”,而是来自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乃至真情的表达。这更多依赖于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真正对话、持续对话。只有他们主动深入其中,主动探究发现,才会真正形成生本、生生之间的个性解读。要做到这一点,更多还依赖于教师对学生放手,给他们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去触摸文本,体验文本,以便从中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总而言之,多元对话,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践行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最终把课堂引向精彩的生成。可以说,对话也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乃至打开语文之门的钥匙。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多元对话,尽可能创设条件,搭建平台,引导学生主动与文本、作者、编者乃至教师多元对话,推促学生感悟走向深入的同时,也让自己的阅读教学走向精彩。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洋口镇洋口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根基。作为人文基础学科语文的教学更有对传承传统文化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针对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提出几点看法。本文举例采用的教材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一、传统文化的渗透对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作为一门母语学科、人文学科,本身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渗透是语文学科的自身要求。此外,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时代对传统文化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1.语文学科
期刊
自我安慰后,我的心情好了一些,看着窗外的风景,还自顾自地哼起了歌.突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湖泊,我连忙叫司机停车.还没等他们四个人反应过来,我就冲到了湖边,跳了下去,在里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补充。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古诗,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些要求让我们明白,低年段时期,教师积极组织学生课外阅读,这不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促进作用,更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由于低年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我认为绘本阅读非常适合他们。这些书,图画唯美
期刊
全球化是一个事实,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它都在或明或暗地影响着教育的方方面面。在汹涌而来的教育国际化浪潮中,基础教育何去何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同时,也催生出很多疑问,诸如国际化“是什么”,“是不是向英美、西欧教育看齐”、“国际化要去中国化吗”“国际化仅仅是发达地区和名优学校的特权吗”……这些问题不考虑清楚,基础教育国际化就永远只能是“低头走路”。本期我们一起关注教育国际化,与专家学者共同解读教育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嘴就是源泉,可以淌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那么,课堂上如何评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评价方式  1.运用有针对性的表扬评价。肯定学生课堂上的言语生成有多种方式,但有效的激励和引导一定是直指文本的具体语言内容和形式,为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而服务的方式。在《义务教育語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