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me1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三次教学“植树问题”后得出,教师必须针对不同教材、不同学情,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把自己变成“一泉活水”,常教常新,越教越活。
  [关键词]植树问题;了解学情;教学相长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32-0076-02
  “一教”——学情不了解,目标定位高
  对于五年级上册的“植树问题”,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形成和发展。”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是运用这样的教学理念:以现实情境为载体,以认知冲突为诱因,以数学活动为形式,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这一课我原来是用“生本”的模式教学,由于熟悉自己学生的学情,设定的知识目标就为“通过课前小研究、动手操作让学生探索出植树问题的三种规律,并建立数学模型”,但是即将新授课的灵风小学的学生没有经过“生本”的训练,一下子放手让他们自己研究出“直线上种树”的三种方法,能否实现这一目标?考虑再三,我还是做了尝试:去掉课前小研究,改为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画图、交流、验证、小结等活动找出规律;用画线段图的方式解决问题,不仅在研究方法上从直观转为抽象,更是渗透归纳思想。
  【教学片段】
  通过“手指与间隔”游戏引入新课后,出示例题:
  “小小设计师”:学校准备在一条长20米的跑道一边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请你来当一回设计师,看看可以怎样种树?请看当设计师的2点要求:
  (1)先画一条线段当作跑道,用一竖表示树;
  (2)思考有几种植树方法,用线段图表示并列出算式。
  (学生有点茫然,无从下手)
  反思:本环节利用直观的图示法,让学生看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加上两个端点,一共有5个点,也就是要種5棵树,使学生发现种树时确定树的数量的问题并不能简单地用除法来解决。题目并没有要求“两端都种”,意在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后自主发现还有“只种一端”和“两端不种”两种情况。但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两个问题:第一,学生对线段图不熟悉,不知道用一格表示5米,把线段平均分成4段,大部分学生不会画线段图(如图1);第二,一次性探究“线上种树”的三种情况,容量大、要求高,不符合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第三,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不强。学生对题意理解不透,难以解决“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问题。这些都是由于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学习习惯不了解,分析不透彻,目标定位过高,对实际可能出现的情况估计不足而引发的问题。
  “二教”——学段差异大,引导较吃力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第二次试教,由于各种因素,只能用三年级的学生,难度更大了:三年级的学生对“植树问题”能理解吗?我有些犹豫。其他教师建议:在低年级也有一些简单的“植树问题”模型,比如爬楼梯、挂灯笼等,学生有一定的思维基础;可以把数据简化,提供画好的线段,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直接在线段上画树;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训练学生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在他们的鼓励下,我决定再试一试。
  【教学片段】
  出示例题: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种),一共要种多少棵树?
  师:阅读题目,你从题目里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如果把小路看成一条线段,每隔5米种一棵,那么20米长可以分成几个5米?怎样列式?(20÷5=4)这个4表示什么?
  师:到底是不是种4棵呢?我们可以验证一下。(提示:可以画线段图)
  师:下面请你们自己来当设计师,画一画,看看到底是不是5棵树。请看当设计师的两点要求:(1)下面这条线段一格代表“5米”,请在线段上画树,看看可以种几棵:(2)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
  反思:本环节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对题意的理解和渗透,先让学生尝试猜测,再设置疑问“到底是不是种4棵呢?”,引发学生产生动手验证的需求,再明确要做什么,怎么做。这一次,学生基本能按要求画图,但新的问题接踵而来:第一,由于学段差异,部分学生的思维跟不上,他们不知道应该把树画在线段上还是点上;第二,三年级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不强,难以从三种不同的种树情况中概括出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因此还必须再调整,先用课件把种树的过程演示出来,再让学生动手画图。
  “三教”——调整终到位,“数学真好玩”
  正式上课那天,由于有了充分的心理和实践的准备,整个教学过程十分顺利。整节课通过画、说、练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得出结论、总结规律,体验化繁为简、一一对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构建植树问题数学模型,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结课阶段让学生谈谈收获时,一个学生说:“今天的数学课真好玩!”我长吁一口气。
  反思:在三次不断调整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虽然困难不少,但是通过每次试课后的不断学习和反思,终于能达到一个自己基本满意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有所获。整个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两点:第一,在植树问题中最重要的数学思想就是模型思想,而如何让学生理解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是教学植树问题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坚持采用了线段图的教学模式,通过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虽然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出现问题,但我坚持通过线段图突出“一一对应”的思想;第二,始终把植树问题三种不同的情况,即“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与“两端都不栽”一起呈现,通过对比,总结规律,建立数学模型。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师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学情境交流互动,彼此促进,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的作用是“传导、授业、解惑”,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而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是“一泉活水”。教师作为知识与文明的传承者,必须不断地学习,不停地思考,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思想的源泉才永不枯竭,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责编 金铃)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空间与图形”的知识素材,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动手操作、实践应用,积累丰富的空间感知,而且要为学生创造“做几何”的机会,努力引领学生在“做几何”中“发现几何”,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做几何 发现几何 数学原型 空间观念 实践应用 
[摘 要]学生做错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归因为其粗心,应仔细寻找错因,常见错因有未认真审题、陷入思维定式、缺乏抽象思维。教师应改进教学方式,把学生的错误当成资源,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与相互指正中,提高辨别力和识别力,从根源上杜绝类似错误。  [关键词]审题;犯错;文字;方法;对比;特征;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诸如“解这道题本不在话下,他只是一时马虎才失手的。”“这学生其实挺聪明的,就是做题时大意了。”这
[摘 要]“倍”是小学数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倍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和建立“倍”的概念,为学生后续学习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打下基础。把翻转课堂的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深度整合,巧用翻转课堂教学平台,实现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信息处理、自主探究、整理总结等多方面的结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探究“倍”的抽象概念,让学生深层次地对比辨析,多方向地沟通联系,在不断的对比与抽象中
[摘 要]教材是课程的载体,将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对比,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指导教师探索教学科研的道路与方向,提高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增强教师的教学与研究能力。以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中“加法、乘法交换律”这一块知识为载体,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分析两个版本教材的差异,得到两个版本教材的各自特点,以期在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扬长避短。  [关键词]加法、乘法交换律;教材;人教版;北师大版
儿童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以来,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大部分还是以现代体育课程内容为主,忽视了对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赣南地区作为客家体育与苏区体育的共同发展区域,村落儿童游戏作为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在小学中的推广与普及,不仅对赣南地区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承与推广,同时也为当地的小学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
[摘 要]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教学和听课中的所思所想,对教学改革现状进行了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典型的数学知识,科学地展现其形成过程;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要呈现数学的普遍性特征,从而实现创造性地应用教材。  [关键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材编写;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5-0010-02  课程改
校园文化建设关乎着一个学校在社会中的认可度,关乎着学校的品牌建设,代表着一个学校的办学精神。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引起学校足够的重视。另外,教育领域非常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校也应当紧握教育发展的“脉搏”,把教学重心转移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  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最基本、最核心的素质和修养,也是一个人将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
[摘要]“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统计”总复习教学中,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个性得到发展,这就是良好的数学教育。  [关键词]生活;数学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29-0064-02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
[摘 要]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故事,可以使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还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感悟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拓宽视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把故事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用故事引领学生聆听、思考、合作交流、探究建模,让课堂充满情趣又不失思维能量。  [关键词]故事;数学应用;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4-
[摘 要]几何图形的公式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在几何图形的公式教学中,运用“数学步道”原理中的点数、目测、估算、分解组合等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公式,可以把抽象的公式教学变得直观化、形象化,不仅放缓了教学坡度,而且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门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和探究创新意识,为小学数学几何公式教学开拓了新思路和新模式。  [关键词]数学步道;模型思想;圆的面积;案例;反思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