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识别理解汉语专有名词的策略研究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zp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教学实践和调查的基础上发现,留学生识别理解汉语报刊中的专有名词常采用语际策略、语内策略和非语言策略。文章还讨论了他们运用策略的情况,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finds that foreign students often use linguistic strategies, linguistic strategies and nonverbal strategies to recognize and understand proper nouns in Chinese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The article also discusses their use of strategies,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teaching suggestions.
其他文献
本文从小句中枢的视角,对当前流行的一种句法结构“很X很XX”进行考察,分别从语言和语言认知心理的层面进行描写,考察其语义关系和语用价值,体现小句中枢的理论在实际语言现象分
与众多少数民族文字相似,日本和朝鲜的文字系统也是在汉字传播的影响下产生的。这两种文字系统在历史背景和内部构造上均具有共性,又因语言、文化、政治、地理等因素产生了差异
如何对知识进行管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解释知识管理这一个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管理产生的根源,然后给出了基于XML知识管理系统的框架与模型,最后分析了知识管
汽车启动后,其牵引力F、速度v、加速度a及实际功率P都在变化,这些变化是否遵循某种规律,现分三个阶段给予剖析。
本文主要分析了比字句中程度副词“还”“更”“再”的语法意义,探讨了其在比字句中的深层语义、语用功能及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际,对它们在句法上的适用
摘要:包括停顿、沉默在内的默语既是一种常见的交际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它必须依赖语境而生存,语境对默语修辞有制约、阐释和评判的功能。  关键字:默语修辞 语境 制约 阐释 评判    默语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不明确做出有声表态而出现的静默现象,包括话语停顿、沉默。默语是一种常见的交际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修辞要追求最佳交际效果,如果情势以不说为宜,那么,默语就是修辞的完成。  19
为更好地解释语言现象,将不同于一般形容词而又具有名词语法性质的形容词定名为“名形词”,本文着重对作主语的“名形词”的条件和情况进行阐述。
认知语言学认为,认知和语义是语言形成语法构造的内在动因,句法构造的外在形式是受认知和语义因素影响的。本文从认知角度考察“N的V”结构中的“的”字作用,并从认知语言中语言
一段有限长均匀带电直导线,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电场和电势有何特点?如何去描述它?又如何利用它来分析椭球的电容?下面我们用等效的眼光来加以分析。      参见图1,假定导线AB长为τ,其上电荷线密度为λ。现在我们先来关注空间电场强度的分布,采用的方法为等效替代法,即两个不同的部分在同一位置产生相同的电场强度(相同的大小和方向),这样就能用这一部分去代替另一部分。首先,我们来分析导线周围任意一点P的电场
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的问题,是动力学中基本和典型的问题,下面作一些比较全面的分类讨论。设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传送带运动时的速率为v,传送带足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