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数学探究性教学初探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u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我们课堂上所教授的数学表现出数学内容的形式性和创造过程中的数学这两个方面的特征.学好数学有助于学习其他理论.理论之间往往有彼此相通和共同的东西.新教材数学更倾向于探究性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逻辑结构和探索思维至关重要,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能力的关键一环.
  【关键词】新教材;探究性;核心素养
  在笔者看来,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是数学内容的形式性,二是创造过程中的数学.我们平时的传统课堂更多强调的是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教师控制课堂,主导教学.这实际上重视的主要是第一个侧面,即数学内容的形式性,采用灌输式的讲授方法,而学生作为被动接收的主体听讲、模仿、记忆,只是再现教师讲授的知识.讲授灌输式教學方式,作为应试的一个技巧,不排除会有短暂的效果,但在新教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显得不合时宜,也不符合学生终身学习、高层次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从教学战略上看是错误的.新教材重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教材体系配备了研究性学习、实习作业等能够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思想,将探究性学习放在突出位置,是有明确导向作用的.比如,sin 2α,cos 2α等公式引出时就是以空白的形式出现的,充分强调要为学生在学科领域创设探究性学习的空间,突出探究性学习.这就是重视数学的另一个侧面,即创造过程中的数学.
  数学探究的过程包括但不限于观察和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数学问题、探求数学规律、给出数学证明和解释,也就是让学生围绕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过程.这样一来,学生拥有极大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可以选择学习的方式、进程,也可以选择实施地点,甚至最终成果的呈现.作为教学的另一方——教师,不再以知识的权威出现,不再只是灌输知识,而是学生探究过程的参与方,适度提出意见或建议.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不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接受者,而需要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数学结论不是教师讲授出来的,而是在学生主动参与下思考、探究、讨论后最终形成的.这样一来,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了解数学概念以及结论的产生过程,在过程中体验研究过程的乐趣和创造的激情,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创造精神.
  数学探究活动是开放性的,探究活动的课题范围相当广泛.新教材实行至今已有很多课题或被学生主动探究并得到结论,或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顺利完成探究过程.但是,笔者调查后发现在数学作为工具学科的前提下仍有不少数学教师与理化教师在互踢知识的“皮球”,给学生设了一些知识漏洞,没有利用探究性学习加以深化、融合,起不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例1 (渡河问题)假设划船速度一定,水流速度一定,并且划船速度比水流速度要大,渡河的最短时间为t1;而如果垂直渡河(即以最小位移过河),需要的时间为t2.问题:划船速度v1与水流速度v2之比为.
  此题为新教材“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一节引申出来的例题,笔者做了初步调查,在分析类似问题时约90%的教师直接引用物理结论:若要过河时间最短,必须船正对河岸行驶;若要以最小位移过河,则必须船偏上游,合速度垂直河岸行驶.而询问物理老师此结论得出的过程时,物理老师更是振振有词,说这是数学问题,数学课中会证明的.于是这一结论便成了部分同学的知识空白,只是勉为其难地承认并记下来.此时,作为数学教师可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给出数学证明.笔者就将其布置给了学生,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给出了解斜三角形证明的方法和向量的证明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自我”,通过比较给出向量的证明方法(解斜三角形的方法较烦琐,此处不提供).
  例4 (锥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顺应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认知结构,我们在编排教学结构和内容时,常常需要进行教学内容先后次序的调整,从而更好地进行探究性教学.这种做法无论是从宏观上安排教学内容,还是对具体知识点及解题方法进行微观调整,都会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实际上,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从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出发,积极主动探索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及过程,极大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例如,在“锥体的体积公式”一课中,推导公式时我们参考实物,充分体现祖暅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的应用,做出如下安排:
  数学学科高度抽象,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大家戏称只有数学是“不会就是不会”.其实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不让学生经历感受、体验和思考的过程,只是将结论和程式直接进行灌输.如果我们能给学生经历感受、体验和思考的过程,让他们有内心的体验与创造,那么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来的数学理解力就是一种很好的创造力,他们才能真正懂得数学,学好数学.因此,学生自主思考“再创造”的过程,是学好数学、提高思维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养成的关键所在.从这个意义而言,掌握具体知识不是第一要务,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否合理选择、正确应用以及运用原理给出判断和解释才是最重要的,才能体现核心素养中要求的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为此,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主体,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心理定位,实现角色转变,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多种角色.当然,要实现这种角色的转变是一个挑战,但它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对教师的必然要求,作为数学教师有必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充实自身,满足成长发展的需求,以培养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好学生”.
其他文献
【摘要】学习了向量之后,对于垂心的向量表示,大多数学生只知道结论1,对于结论2与结论3却不熟悉,或者在证明上有困难.本文完整地呈现了垂心的向量表示及其证明,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仿此继续探究内心、外心、重心的向量表示.  【关键词】向量;垂心;多彩  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向量的学习为我们学习数学打开了一扇窗,它架起了代数与几何的桥梁.向量作为一种研究数学的工具,是数学的许多分支的基础.向
【摘要】翻转课堂打破了常规课堂的限制,促进了小学课堂教学的革新,已然成了重要的教学模式.本文从翻转课堂的应用优势出发,阐述了翻转课堂教学能转变学习方法、家校交流方法及教学方式,并提出了教师关于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设计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翻转课堂;数学  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已然成了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主旋律,说教式、灌输式等
【摘要】本文将对落实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加以阐述,进而从多角度出发,提出在新视角下构建小学中低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有效对策,以期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可靠参考.  【关键词】小学;中低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模式;数学素养  引 言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当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积极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模式,继而提升学生整体素养.在小学阶段,数学属于一门极为关键的学科,其来源于生活又被应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得到不断的改进.众多先进教学理念的产生为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带来积极作用,更有助于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落实.现阶段,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融入分层教学理念,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展开不同的分类指导与教学活动,以不断提升课程质量与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分层教学;实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阶段的教育创新备受关注.该时期打好基础,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显著价值.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以教师和学生视角切入,提出具体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搭建生活情境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今,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对于初中数学课程授课教师而言,必须注重对以往所熟稔的教学模式的更新,以此来迎合新课改的需要.数学知识并非空洞的理论学说,而是源自鲜活的现实生活,是古往今来无数数学研究者从现实当中总结出的数理规律.从这个层面来看,初中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应当认识到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并将之作为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以此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研习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最终确保初中数学课堂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培养核心素养是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基础上提出的更新、更高的目标.通过核心素养进行数学课堂的构建,不仅需注重传统化教学观念的转变,而且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应用“问题—互动”的教学法,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互动;教学;核心素养;研究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学习时,还需注重加强与
【摘要】数学知识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深入掌握世界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从而更好地运用这些规律去解决问题.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数学教师不要以提高学生成绩为唯一的目标,更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从而确保素质化教育更加顺利地推行,促使我国人才教育事业更加蓬勃地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措施  一、初中数学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概述  在初中学
【摘要】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承担者和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注重总结教学经验,加强对教学模式的转变,以保证教学活动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主动学习更多的教育知识和学科知识,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综合培养.基于此,本文从加快教学观念的转变、加快教学模式的转变、加快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加快教师专业素养的转变、加快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几个方面
【摘要】中学数学是承接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关键,它的难度较初中数学有了较大提升,同时一些概念、定理、推论明显增多,对中学生掌握数学核心要义,有针对性的变思性的逻辑思维和求解求证是一个考验.根据中学数学教改的具体要求,在中学学习阶段应该积极发掘中学学生的主观能动思考能力,使其在学习教材知识的同时,尽可能辩思问题,而不单单求取答案.就中学数学教程来说,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变传统的以传授、记忆、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