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windb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数学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注重实践活动是国际数学课程的一个趋势,强调数学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和发展学生综合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让学生做数学比让学生知道数学事实更重要。实践活动就是“做数学”的具体体现,它是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以引起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它改变了传统数学模式中以知识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
  
  一、现实生活是学生实践活动内容的丰富源泉。
  
  1、实践活动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和研究的问题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当代数学论几乎都强调教学要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这一思想,把数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认知建构。如认识“前后”,一年级学生对前后的位置已有体验,数学活动伊始,先让学生在身体前后拍拍手,说说座位前后是谁,然后出示“森林运动会”中动物赛跑的场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说一说动物的位置和顺序,体会前后的相对性。接着就学生中常见的乘车、排队等生活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应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或学生需要了解的、熟悉的事物作为实践活动的主题,通过对这些事物中蕴涵的数学问题的研究,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在商业、科技、交通、工农业生产等行业的应用价值。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实践活动的内容要结合现代社会生活实际,使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思考性、可操作性。教学中可结合数学课程的有关内容,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如学完统计图表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调查各位同学家一周丢快餐盒情况,绘制成统计图表,并回答以下问题:谁家丢的快餐盒最多?先估算,再求出平均每家丢快餐盒的个数。照这样计算,全班45个同学家一周要丢多少个快餐盒?根据以上计算,你想到了什么?该活动对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体现了课程功能多元化的教学改革方向。又如熟练了数的运算后可开展有关价格与购物的活动;认识了时间后可研究有关“钟表与时间”、“旅行与行车时刻表”等课题;学习了统计与概率问题可让学生分析社会上一些摸奖、买彩票的中奖概率问题等。
  
  二、创设情境是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基础。
  
  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创设一个鼓励学生探索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
  
  1 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数学素养之一。因此,在教学中设计各种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解决生活数学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怎样打电话省钱?”“零用钱怎样花?”这样的问题既有现实性、趣味性,又有开放性和挑战性,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上发展。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教师可将问题情境故事化,提高问题情境的趣味性,也可将问题情境活动化,确保每个学生主动有效的参与。
  
  2 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的现象,并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如认识钟表,把时间与生活联系起来,早上6:30起床,7:30上学,8:00上课等,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易懂又有趣。又如组织学生到商场观察购物情况后,创设一个“虚拟现实”——超市情境开展购物角色游戏,让学生在实际购物活动中掌握认识人民币的有关知识。生动形象的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觉得数学并不枯燥,而是很有趣的。
  
  三、进行交流是学生实践活动深入的途径。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交流能帮助教师获得反馈信息,做出有根据的教学决策,交流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认知的发展。实践活动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师首先应提供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宽松环境。让每个学生有效地参与;同时为学生创设一个便于交流的情境,将学生放在问题情境之中,鼓励每个学生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因此,在活动中应体现学生问的人际交流、观点交锋和智慧的碰撞。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互相学习。善于与他人合作。鼓励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力图理解他人的想法,把别人的思想同自己的想法联系起来。反思自己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学会在自己不赞同别人的意见时,不用批评而是提问;在向同学解释自己的策略时,学生就不得不重新检查自已的思维过程,从而加深了对数学的理解;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更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实践活动中的交流,既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有学生与社会的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就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向老师和同学以外的其他人进行调查、访谈,以获取-相关信息和资料,或开启自己的思路,以求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其他文献
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调强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强调学生创造性、合作性、自主探究性。如何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特别是“自主探究”在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创新品质和实践能力的作用,笔者根据数学教学的规律和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初步构建“自主探究——评价法”教学模式,逐步探索出了一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自主探究——评价法”的
[摘 要]语文教学过程复杂,知识繁多,课堂有许多不预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走入误区。打乱自己正常的教学思路,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为使学生做到高效率地吸收大量信息,掌握所讲知识,要求教师必须精心准备,驾驭好课堂,走出误区,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教师教学 语文课堂 误区    教师在教学中有许多不预见性,有时会走人误区,打乱自己正常的教学思路,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在多年的教研活动中我归纳
[摘要]五严背景下课堂是高中数学教与学的主要阵地。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取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效益    教学的本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织起来的共同活动过程,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共同活动”,“锞堂是师生双方教与学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对
【摘要】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来看,现代文阅读所占份量逐步加大,“半壁江山”早已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考题很“活”,表现在:阅读内容“活”;出题形式“活”;试题内容“活”;评分标准“活”,这种发展的趋势,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这也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吻合。在中考语文阅读中设计开放性试题,有利于把那些富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优秀者选拔到高一级学校深造,从而使国家有一大批可资培养
【摘要】本篇论文结合名师上课的案例谈智慧理答如何生成课堂的精彩,以此促进教师关注智慧理答,关注有效的课堂。  【关键词】课堂 智慧 理答 互动 启智    课堂是什么?《新华字典》中解释:教室在用来进行教学活动时叫课堂,泛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这是个泛泛的解释。新课标认为:课堂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心灵互动的舞台。是知识与知识碰撞的平台。那么,精彩的课堂离不开什么呢?我认为,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
“学历史就是要死记硬背”这是很多人在学习历史时的观点。“历史是副科,随便学一下就行了”这种想法在初中生中是很普遍的。因此,要进行学法指导前,必须先把这种想法清除,否则是没有效果的。近来某电视台正在播放“百万富翁”这个刺激的游戏,奖金十分丰厚,吸引了不少的观众,同时大家都注意到了里面所问的许多题目都是常识题。在这里我想说,“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体会,那就是:求学时所
“求平均数”是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下册统计知识的内容,要求我们从统计的角度,对“求平均数”的意义和平均数的特点加以研究,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求平均数的意义: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合理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验数学?我有幸听了几位骨干教师同上一节课——《平均数》。每一位老师在教学时,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教材深刻的理解,精心设计教案,精彩的亮点不断展现。  片段一:在游戏中自然地产生平
一、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内涵。    人文主义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是文艺复兴的主导思想。它倡导肯定人的价值,强调追求人的幸福、尊严和自由,人文主义思想注重人的本性、生命的目的,人和宇宙的关系,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充分发展人的个性为核心。    二、弘扬人文主义精神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过程和内容上无一不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从教学理念上看,在中学历史教学大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数学是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科学,学习小学数学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习题是思维的磨刀石”是很有道理的。如果我们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思维呆板,惰于思考的习惯后,将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小学数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
【摘要】本文具体介绍了方程的思想、转化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这四种常见的数学思想。  【关键词】数学思想 新课程标准 能力    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对初中教学的建议中提出了“对于重要的教学思想方法应体现螺旋上升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不易集中体现”。在这样的要求下,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细致、认真的分析、总结数学思想方法。    一、学会方程的思想,培养学生数学